魏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FMNL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FMN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4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FMNL2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FMN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FMNL2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44例胃癌组织中,61例FMNL2的表达阳性,83例阴性。FMNL2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0,0.000),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FMNL2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预后明显差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23)。结论FMNL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具有差异性,FMNL2表达阳性患者的组织学分化较差,淋巴结转移率高,生存预后不良。FMNL2的高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魏军 郭建南 马孝广 张年庆 承泽农 周蕾关键词:胃癌 皮瓣厚薄不同对根治性乳癌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乳腺癌根治手术的过程中,近年来采用了许多皮瓣游离方法,在皮瓣厚薄方面也有不同的探讨,大家力图使得手术做得彻底、干净,往往担心厚皮瓣可能造成肿瘤残留,影响术后的局部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率,而忽视乳腺癌术后的并发症。本文进一步探讨皮瓣厚薄不同对根治性乳癌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收治的准备行根治性手术的乳癌患者随机分成薄皮瓣手术组、中厚皮瓣手术组进行对照研究。2组患者除了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皮瓣游离方法即厚薄不同外,其余相同。结果薄皮瓣游离组87例中,局部区域复发5例,复发率5.7%;5年生存62例,5年生存率71.3%;皮瓣坏死17例,严重坏死的6例;发生局部区域积液39例,出现区域积液的持续时间延迟的22例。中厚皮瓣游离组99例中,局部区域复发6例,复发率6.1%;5年生存75例,5年生存率75.8%;皮瓣坏死4,严重坏死的1例;发生局部区域积液21例,出现区域积液的持续时间延迟的6例。2组远处转移及局部区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皮瓣的局部坏死率以及局部区域积液发生率、区域积液的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厚薄不同对根治性乳癌术后远处转移及局部区域复发率无明显影响,中厚皮瓣能有效降低皮瓣的局部坏死率以及局部区域积液发生率,缩短区域积液的持续时间。 张年庆 张松 魏军 王岗关键词:乳腺肿瘤 皮瓣 疗效 并发症 平阳霉素联合阿奇霉素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液渗出引起的积液 2017年 目的探讨抗癌抗生素(平阳霉素)联合阿奇霉素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液渗出引起的局部区域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收治的准备行根治性手术的乳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即平阳霉素联合阿奇霉素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液渗出的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两组患者除了在手术过程中试验组采用平阳霉素联合阿奇霉素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液渗出的方法外,其余相同。结果两组局部区域积液在第一天的平均积液量无差异外(P>0.05),第二、三天的平均积液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一、二周大于50 ml积液的例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阿奇霉素能够很好地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液渗出引起的局部区域积液,缩短区域积液的持续时间。 张年庆 魏军 张松 张晨松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 平阳霉素 阿奇霉素 H.pylori-L型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力影响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ylori-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力影响,探讨H.pylori-L型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胃癌BGC-823细胞与H.pylori-L型按1:50、1:200和1:500的不同比例共培养24 h,进行以下实验:(1)应用具有聚碳酸酯和重建基底膜的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模型,观察与H.pylori-L型作用后胃癌BGC-823细胞的侵袭能力;(2)应用Western-blotting实验测定胃癌BGC-823细胞OPN和MMP2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1)Transwell侵袭实验发现随着胃癌BGC-823细胞与H.pylo-ri-L型细菌的浓度比例增大,胃癌BGC-823细胞穿透重建基底膜的数量逐渐增多,穿透重建基底膜的胃癌细胞数量在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78,P<0.01);(2)Western-blotting实验发现,随着胃癌BGC-823细胞与H.pylori-L型比例增大,胃癌BGC-823细胞中OPN和MMP2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呈细菌浓度依赖性。结论 H.pylori-L型感染增强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具有细菌浓度依赖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了胃癌细胞OPN、MMP2表达有关。 周蕾 魏军 于东红 俞岚关键词:幽门螺杆菌L型 胃癌 MMP2 TRANSWELL 球血管外周细胞瘤1例 2008年 魏军 于东红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16例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总结1999-2006年经病理证实1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分析其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1例术后7个月死亡;1例术后2个月痊愈,出院后失去随访;生存3年者4例,5年者2例。肠段切除(球部、水平部肿瘤)2例,1例存活3年,1例存活2年后失访。姑息性手术者6例于术后3-11个月死亡;2例仅行探查活检,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应作相应特殊检查,确诊后及时手术,方可提高疗效。 王益民 魏军 李雷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 腺癌 治疗学 TAC化疗联合DC和CIK生物免疫治疗67例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TAC化疗联合DC和CIK生物免疫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3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将三阴性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的患者采用TAC 6个疗程化疗联合DC和CIK 3个疗程生物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TAC 6个疗程单纯化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1年、3年无病生存率(DFS)及3年总的生存率(OS)。结果:观察组3年总生存率70.1%,1年无病生存率83.6%,3年无病生存率61.2%。对照组3年总生存率47.8%,1年无病生存率66.7%,3年无病生存率33.3%;观察3年总生存率及1年无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无病生存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化疗联合DC和CIK生物免疫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明显优于单纯的TAC方案化疗,可增加患者无病生存的机会,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张年庆 魏军 王艳 李雷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治疗 技术细节改进后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技术特点及其短期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组(32例)和开放组(38例)。分析两组的围手术期临床数据,总结经技术细节改进后的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优势。结果和开放组相比,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组术中出血量(173.3±55.8) ml&(219.8±28.9) ml,T=-2.693,P=0.013,术后住院天数(11.2±2.4)天&(13.5±2.5)天,T=-2.412,P=0.024,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5(15.6%)&14(36.8%),χ~2=3.954,P=0.047,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技术细节改进后,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腹壁的创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魏军 马孝广 张年庆 李雷 高威 姚廷敬关键词:食管癌 腹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临床疗效 阿奇霉素联合平阳霉素预防颈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临床疗效 2017年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平阳霉素预防颈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引起的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收治的准备行颈清扫术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平阳霉素预防颈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引起积液)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2组患者除了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平阳霉素预防颈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引起的积液的方法外,其余相同。结果:2组患者局部区域积液在第1天的平均积液量没有差别外(P>0.05),第2,3天的平均积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大于50 m L积液的例数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平阳霉素能够很好地预防颈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引起的局部区域积液,缩短区域积液的持续时间。 王岗 张年庆 魏军 张松关键词:头颈部肿瘤 颈清扫术 阿奇霉素 平阳霉素 并发症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BGC-823细胞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探讨Hp-L型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Hp-L型与胃癌BGC-823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24 h,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观察胃癌BGC-823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blotting实验测定胃癌BGC-823细胞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随胃癌BGC-823细胞与细菌共培养细菌含量增大,穿透重建基底膜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P<0.01),胃癌BGC-823细胞中ezrin表达量逐渐增加(P<0.01)。结论:Hp-L型感染增强了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胃癌细胞的ezrin表达量增加有关。 魏军 于东红关键词:幽门螺杆菌L型 胃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