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文星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沙蒿
  • 2篇生物资源
  • 2篇土壤
  • 2篇群落
  • 2篇资源利用
  • 2篇荒漠
  • 2篇荒漠区
  • 2篇根际
  • 2篇灌木
  • 2篇白沙蒿
  • 2篇草地
  • 2篇草地恢复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地
  • 1篇演替
  • 1篇有效磷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物种

机构

  • 7篇兰州大学

作者

  • 7篇高文星
  • 6篇周志宇
  • 5篇张莉丽
  • 4篇马斌
  • 2篇张冈
  • 1篇李雪瑞
  • 1篇任伟
  • 1篇张丽莉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阿拉善荒漠区土壤因子与白沙蒿人工种群生长的主成分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阿拉善荒漠区白沙蒿飞播区土壤因子和白沙蒿生长状况,阐明了土壤性质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和群落生长最主要的状况指标。结果表明:(1)各个土壤因子中,6月的土壤含水量是各土壤性质中最重要的因子,贡献率达到63.6%。土壤的分形维数也对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贡献率为8.8%。土壤中N、P、K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4%、3.5%、3.5%,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子。(2)地上生物量最能反映植株的生长状况,其贡献率达到60.1%,而且和几种最主要的土壤因子都有极高的相关性。(3)对土壤因子的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排序结果显示,不同白沙蒿种群密度分为3个类型,而种群密度在2.1株/m2时,种群生长状况最佳。
马斌周志宇张丽莉高文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种群密度种群生长
河西走廊盐渍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根际磷含量变异特征被引量:19
2008年
盐渍土的改良利用已有大量研究,但在盐碱地种植牧草的报道并不多。试验以河西盐渍地2、3、4、5、8龄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材料,研究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株龄苜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效磷含量根际高于非根际土壤。在种植苜蓿的前5年,有效磷在根际与非根际均显著增加,种植8年开始降低,而全磷无显著变化规律。根际pH值低于非根际,但根际酸化不明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根际pH值和有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高文星张莉丽任伟马斌周志宇
关键词: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全磷土壤PH值
试论灌木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恢复中重要的生物资源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它不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六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拥有多种荒漠生态系统特有的科、属、种。灌木是荒漠植被的主要组分,它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
周志宇张冈高文星张莉丽
关键词:灌木草地恢复资源利用
文献传递
阿拉善退化沙地飞播植物群落演替趋势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阿拉善沙地飞播植被的形成和发育与生长季中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播种时月降水量大于65mm时,植物群落中高或较高存在度的植物种是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鞭(Psammochloa villose)和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重要值分别是64.9%、61.6%和23.7%,生物量2038.2kg·hm-2。飞播种时月降水量小于40mm时,植物群落中高的或较高存在度的种是白沙蒿、葡根骆驼蓬(Peganum nigellastrum),重要值依次是65.5%~66.6%、35.7%~46.1%,生物量1827.3~1834.7kg·hm-2。飞播植物群落种的数量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而异,在6~9月,白沙蒿的重要值和生物量所占群落总量的比率逐月增多,种的存在度保持稳定,表现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蒙古沙拐枣的重要值和生物量在6~8月间表现出增长趋势,9月生物量有所减少,但其在植物群落中的表现相对比较稳定。沙鞭的重要值和生物量随季节变化而减少,表现出衰退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在沙地人工建植白沙蒿和蒙古沙拐枣是治理退化沙地的有效措施。
周志宇张冈马斌张莉丽高文星
关键词:白沙蒿群落演替
试论灌木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恢复中重要的生物资源被引量:15
2007年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灌木是荒漠植被的主要组分,它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下半叶,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高强度人类活动,深刻地改变了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水分和能量循环过程,致使灌木植物严重退化。为了保育灌木资源,提高人们对灌木在草地恢复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从改良土壤、物种多样性、防风固沙等方面论述了灌木在草地恢复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建议在草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便使灌木在草地恢复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周志宇张莉丽高文星李雪瑞
关键词:荒漠区灌木草地恢复资源利用
盐渍地不同株龄苜蓿根际磷特征
盐渍土是世界性的低产土壤,也是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在盐渍地种植苜蓿可有效的降低土壤盐分并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磷素是限制苜蓿生产的主要营养元素,而根际效应对于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影响十分显著。本文以...
高文星
关键词:盐渍地苜蓿
文献传递
阿拉善左旗植物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9
2008年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植被样方调查,研究干旱荒漠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样方数据的群落生活型构成、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结合CCA排序和地统计方法,结果表明:(1)在该区域植物物种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起伏较大。(2)草本植物的丰富度由西向东呈增高趋势,而灌木的丰富度则呈降低趋势;随纬度的增加,草本植物丰富度呈现下降趋势,而灌木丰富度则显现出上升趋势。但是,38°~39.2°N之间出现了一个灌木和草本物种丰富度都相对比较低的异常区域。(3)α多样性与经度正相关,但与纬度存在负相关关系。β多样性显示,随着经度的增加,自西向东样方间物种构成的相似性降低,物种替代速率升高。随着纬度的增加,群落组成呈现逐渐单一化的趋势。(4)Shannon-Wiener指数和Shimpson指数的C0/(C0+C1)都在0.25~0.75之间,α多样性为中等空间相关性。CCA分析的结果表明,地理因素对于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而且经度的影响大于海拔的影响。研究阿拉善左旗荒漠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为认识和保护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马斌周志宇张莉丽高文星陈善科张宝林
关键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