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 作品数:70 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个旧矿粉诱导的支气管上皮转化细胞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 2009年
- 目的构建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与其受个旧矿粉体外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方法以BEAS-2B为对照组,以采自个旧井下作业面的矿粉为染毒物在体外成功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为实验组,分别提取总RNA;应用SMARTcDNA合成技术,获得充足的dscDNA;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分离BEAS-2B与其恶性转化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再通过T/A克隆和蓝白筛选实验,克隆BEAS-2B与其恶性转化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构建二者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结果通过SSH和T/A克隆等技术成功构建了具有较高消减效率的BEAS-2B与其恶性转化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经扩增后得到107个白色克隆和41个蓝色克隆。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具有较高消减效率的BEAS-2B与其恶性转化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研究个旧矿粉致肺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 梁锐金克炜王志强高倩阮永华王芳
-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 云锡矿工非小细胞肺癌形态计量和DNA定量检测研究被引量:5
- 1997年
- 对云南锡矿矿工(M组)、其它地区非矿工(NM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病变阶段及正常对照(C组)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和DNA定量测定比较研究,采用CMIAS-007型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仪,选择16项几何学参数,结合DNA含量五项指标对M、NM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云锡矿工和其它地区非矿工INSCLC尽管致癌因素不尽相同,但其形态计量和DNA含量测定具有相似变化,DNA含量变化与组织学类型也无明显关系。2DNA含量的检测是鉴别不典型增生支气管粘膜上皮与肺癌的手段之一。3肺鳞癌癌周有活跃的Ⅱ型肺泡上皮增生,DNA定量检测表明其核酸代谢活跃,染色体增殖能力增强,故其可能也是肺鳞癌的组织起源之一。4对有Ⅱ型肺泡上皮增生的患者临床上应严密监测,以利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5应用多功能真彩色图像分析仪将形态参数和DNA定量测定结合起来,配以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病变阶段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 金克炜张志勇王芳王芳王芳章宗籍魏永丽
- 关键词:云锡矿工肺癌DNA
- 云南宣威地区肺癌端粒酶RNA成分及Ki-67抗原的检测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研究云南肺癌点状高发区———宣威地区组织学类型具有地方特征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宣威地区 2 9例肺癌和非宣威地区 11例肺癌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法分别检测Ki 6 7抗原和人端粒酶RNA成分 (hTR)。结果 宣威地区肺癌组Ki 6 7标记率为 34.4%± 17.8% ,明显高于非宣威地区肺癌组 (2 1.9%± 11.2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5 ) ;宣威地区肺癌组hTR检出率为 5 5 .2 % ,与非宣威地区组 (72 .7% )的差异无显著性 (χ2 =1.0 2 ,P =0 .31) ;非宣威地区肺癌组患者癌旁正常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中未检出hTR ,但在其中部分病例 (4 5 .5 % ,5 / 11)的癌旁增生Ⅱ型肺泡上皮中检出hTR。结论 宣威地区肺癌较特异的病因引起细胞增殖动力学特征异于普通人群肺癌 ;
- 陈丽琴金克炜高倩李保刚王国英
- 关键词:肺癌端粒酶KI-67
- 云南个旧和宣威地区肺癌p53突变检测研究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云南个旧及宣威地区是云南省肺癌的两大点状高发区 ,个旧以矿工为高发人群 ,宣威以农民为高发 ,该两地区肺癌发生的病因已初步阐明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对 2 6例个旧矿工肺癌患者 ,15例宣威农民肺癌患者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法研究 p5 3第 5至第 8外显子突变 ,并对有突变的个体进行测序。结果 发现云锡矿工肺癌患者中有 13例、宣威农民肺癌患者中有 4例发生 p5 3突变 ,应用 DNA测序 ,发现云锡矿工肺癌中有 1例于第 135位密码子发生突变 ,由 GCC→ GTC,导致氨基酸改变 ,由丙氨酸→缬氨酸 (Ala→ Val) ,宣威农民肺癌患者中有 1例于 2 47位密码子突变 ,由 AAC→ TTC,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 ,由天冬酰氨→苯丙氨酸 (Asn→ Phe)。结论 p5 3突变在云锡矿工肺癌和宣威农民肺癌中较常发生 ,并发现两例新的突变位点。 p5 3突变与病人的年龄、性别。
- 黄燕萍金克炜高倩李宝刚
- 关键词:肺癌P53基因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基因突变
- 云南个旧、宣威地区肺癌端粒酶hTR检测分析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云南个旧、宣威地区肺癌端粒酶hTR的表达及与其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hTR在上述两地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其中个旧矿工肺癌 2 4例 ,宣威农民肺癌 36例 ,其他地区肺癌 2 1例。结果 81例肺癌中hTR阳性率为 6 5 .4% (5 3/81) ,其中个旧矿工肺癌 6 6 .7% (16 /2 4) ,宣威农民肺癌 5 8.3% (2 1/36 ) ,其他地区肺癌 76 .2 % (16 /2 1)。癌旁正常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中未检出hTR ,而在部分病例 (12 .3% ,10 /81)的癌旁增生肺泡Ⅱ型上皮中检测出hTR。 3个地区hTR的表达阳性率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TR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与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hTR的表达在 3个地区肺癌中具有普遍性 。
- 金克炜高金莉高倩陈丽琴李保刚杨少和
- 关键词:肺肿瘤端粒末端转移酶
- 单纯胆囊结石之肝脏病理学改变被引量:2
- 1994年
- 应用光镜、扫描电镜对单纯胆囊结石患者的肝活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尽管病人临床上无肝功能损伤表现,但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早期的肝细胞水变性和随病程延长而加重的肝汇管区、肝窦和中央静脉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甚至出现早期肝硬化征象,且临床和病理观察均无明显胆汁淤积表现,说明纤维增生与淤胆无关.增生的胶原部分来自贮脂细胞,井可能由肝细胞合成,这提示肝损伤可能有免疫反应参与.指出单纯胆囊结石虽然临床上无肝功受损表现,但不可忽视患者肝脏的潜在性损伤.
- 金克炜张天玉王炳煌高倩李立春
- 关键词:胆囊结石纤维增生
- 云锡矿工肺癌中FHIT基因外显子缺失及其蛋白表达被引量:11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生率极高。已有研究表明,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异常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云锡矿工肺癌中FHIT外显子3、4、5、8缺失及其蛋白表达异常。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30例云锡矿工肺癌组织、云锡矿工肺癌细胞株YTMCC及22例其他地区非矿工肺癌组织中FHIT外显子3、4、5、8的缺失。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人肺癌组织FHIT蛋白表达,并对43例云锡矿粉诱发的不同阶段F344大鼠肺癌肺组织进行FHIT蛋白检测。结果:FHIT基因异常在YTMLC细胞表现为FHIT基因3和8两个外显子的缺失,而矿工和非矿工肺癌组织可出现3、4、5、8中1个或几个外显子的杂合性缺失,云锡矿工肺鳞癌中FHIT基因外显子缺失及蛋白失表达率分别为68.2%及70.6%,矿工肺鳞癌和腺癌、非矿工肺鳞癌和腺癌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矿粉诱发F344大鼠肺癌变早期即有FHIT的失表达,在8例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肺鳞癌FHIT蛋白失表达率达100%。结论:在矿工及非矿工肺癌中,FHIT基因外显子缺失及其蛋白表达异常均常见。肺癌早期及癌前病变即有很高的FHIT失表达率,对FHIT检测分析有可能作为肺癌早期筛查的指标之一。
- 阮永华高倩张林华海蓉程锦霖金克炜
- 关键词: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344大鼠
- P14ARF和E2F1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P14ARF、E2F1蛋白在结直肠肿瘤的表达,明确其对肿瘤发生及侵袭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尸检正常结直肠组织6例,结肠腺瘤30例,不伴淋巴结转移(无LNM)结直肠癌3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有LNM)结直肠癌30例,后者再分为手术切缘组织、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共6组的P14ARF、E2F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和图像分析定量测定含量。结果:①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腺瘤组织、癌组织P14ARF、E2F1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P14ARF、E2F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癌组织内表达阳性率与不伴转移的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14ARF、E2F1蛋白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14ARF、E2F1具有抑制癌发生作用,蛋白异常仅是结直肠癌癌变早期事件,与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等侵袭活动无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②P14ARF、E2F1相互协同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因而可以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点。
- 沈勤陈德滇高倩周晓军王芳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P14ARFE2F1
- MEK/ERK对HT-29结肠癌细胞分化、侵袭迁移及NDRG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MEK/ERK在结肠癌细胞NDRG1基因表达调控和体外侵袭、迁移中的作用;分析ERK通路、NDRG1基因、肿瘤侵袭及迁移三者间的潜在联系。方法将MEK/ERK抑制剂与HT-29结肠癌细胞共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24孔-小室法检测癌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NDRG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抑制剂共培养后,HT-29结肠癌细胞及胞核形态、大小趋于一致,排列多呈腺样结构。细胞表面微绒毛、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增多,粗面内质网丰富,胞质内微腺腔常见,同时可见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加抑制剂组在侵袭迁移实验中穿过微孔膜的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HT-29组与DMSO组NDRG1表达较少,加抑制剂组表达显著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加抑制剂各组均出现NDRG1蛋白表达条带,而HT-29组与DMSO组则未见有NDRG1蛋白的表达。结论阻断ERK通路可诱导HT-29结肠癌细胞发生分化且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可抑制其体外侵袭及迁移能力并明显上调其NDRG1蛋白的表达。
- 季语祝王芳高倩宋精玲
- 关键词:HT-29MAPKNDRG1
- 云锡矿粉离体诱导永生化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RLE-6TN恶性转化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建立本实验云锡矿粉(无氡)诱导永生化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RLE-6TN恶性转化模型,观察在诱导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和某些相关蛋白改变。方法高、低2个剂量(200和50 mg/L)矿粉对RLE-6TN细胞进行72 h染毒,隔代染毒至第10代,常规传代直至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阳性;通过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实验细胞的改变。结果染毒24 h细胞内见大量矿粉,板层小体变性减少,出现细胞凋亡;第25代高剂量组及第30代高低剂量组的细胞均可在软琼脂上形成细胞集落,空白对照组克隆形成实验阴性(P<0.01);第30代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指数(PI)高于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转化细胞p53(+)、MDM2(+)、FHIT(-);空白对照组p53(-)、MDM2(+)、FHIT(+)。结论云锡矿粉可引起离体培养的RLE-6TN细胞发生恶性转化。p53阳性表达及FHIT失表达可作为RLE-6TN细胞转化的参考指标。
- 孟庆印阮永华金克炜唐莹高倩边莉
- 关键词:恶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