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成
- 作品数:22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肝脏疾病治疗用温化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肝脏疾病治疗用温化器,包括隔温管以及设置隔温管一侧的温控器本体,隔温管的一侧装设有把手,隔温管内装设有加热管本体,隔温管的一侧设有穿出孔,加热管本体的电源线穿出穿出孔并连接温控器本体的电源输出端,隔温...
- 马虎成施晓雷吴星宇
- 文献传递
- 干细胞相关技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肝功能衰竭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较差,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方法,但由于器官短缺,仅有少数患者能及时接受移植。干细胞相关技术(包括干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等)因具有解毒、合成、代谢、分泌等功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此项目在干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2个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开创了肝衰竭治疗的新领域,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中主要从3方面进行阐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机制探讨和临床转化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猪肝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基于共培养细胞的生物人工肝临床转化研究;人源化肝样诱导细胞的建立和基于人源化种子细胞的生物人工肝的临床转化研究。
- 施晓雷马虎成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干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
- 白介素-1β siRNA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协同治疗急性肝衰竭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构建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siRNA腺病毒载体并评估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协同作用.方法:构建IL-1βsiRNA腺病毒载体并体外验证其对IL-1β的的抑制能力;体内实验筛选IL-1βsiRNA腺病毒载体的最佳干扰计量和最佳干扰时间点并检测其免疫源性;分离培养Balb/c小鼠骨髓MSC并进行鉴定,慢病毒稳定转染GFP;20%(v/v)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8μg/L腹腔注射诱导小鼠ALF模型.10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20);ALF组(n=20);ALF+IL-1βsiRNA组(n=20);ALF+MSC组(n=20);ALF+IL-1βsiRNA+MSC组(n=20).各组小鼠行干预后检测肝功能、生存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组织病理学改变、肝细胞凋亡、增殖和肝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切片中GFP阳性细胞.结果:分离获取的MSC表达CD45阴性、CD44阳性、CD90阳性和CD29阳性.IL-1βsiRNA腺病毒载体在体外能够抑制脂多糖刺激后的Raw264.7细胞株分泌IL-1β.qPCR实验显示腺病毒剂量为1×108 pfu、注射36 h后时体内干扰效率最高.尾静脉注射1×108 pfu腺病毒空载体4 h后,血清中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IL-6水平无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CXCL1、IL-1β、IL-10、IL-6、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与单纯MSC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与IL-1βsiRN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在促进肝细胞增殖、降低肝细胞凋亡、分泌VEGF和HGF水平上与IL-1βsiRNA组或者MSC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显微镜显示联合治疗组存活MSC数量比MSC组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L-1βsiRNA能够有效降低ALF体内炎症反应,并通过提高移�
- 马虎成施晓雷丁义涛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白介素-1ΒRNA干扰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
- 胰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患者男,79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3月余”入院.既往有肝动脉栓塞手术史.查体:脐上稍右可触及一实性肿块,大小约8 cm×8 cm,质硬,活动度较差,表面光滑,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正常,血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均正常.胰腺增强CT:腹腔内巨大占位与肝动脉远端及胰头区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见小片状强化,延迟期强化范围扩大,内见多发微小血管影.门静脉主干下段及下腔静脉局部狭窄;胰腺体尾部萎缩,主胰管扩张(图1).
- 马虎成吴星宇戴勃施晓雷
-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微小血管门静脉主干胰腺体尾部实性肿块
- 干细胞相关技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 施晓雷丁义涛杨永峰马虎成吴亚夫韩冰任昊桢褚薛慧汤宁
- 中国是肝病高发国家,各种肝病导致的肝功能衰竭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肝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供体器官短缺等原因,仅有少数患者能及时接受肝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死亡。干细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能力强...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干细胞移植肝移植治疗
- 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BAL)体外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有3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接受了新型多层平板型BAL治疗共计48例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h,于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1、3、7和14d,抽取患者外周血监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判定BAL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浆及反应器中IgG、IgM及补体CH50的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DNA、猪特异性细胞色素B(SsCytB)基因序列及逆转录酶的活性等,以评估BAL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大部分患者接受BAL治疗后感觉良好,精神状态、临床症状、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缓解或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好转25例,治愈好转率为89.5%(34/38),治疗无效4例;有7例患者经BAL治疗后病情好转,顺利等到供肝接受了肝移植。治疗期问,患者血浆IgG、IgM和CH50水平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仅补体CH50在治疗1h时出现一过性下降,随后很快恢复正常水平;反应器内未检测出IgG,仅治疗4h时检出极少量IgG,治疗4h内均未检测出IgM。各时间点患者PBMC均未检测到PERV DNA,且患者血浆中均未检测到猪特异性SsCytB基因序列和逆转录酶活性。结论新型多层平板型BAL体外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其存患者等待供肝期间也可作为良好的过渡治疗手段。
- 施晓雷韩冰郑以山张悦肖江强任昊桢马虎成杨永锋赵伟丁义涛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 PARP通过调控辅助性T细胞亚群漂变促进热缺血供肝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
- 王帅施晓雷马虎成韩冰丁义涛
- 胰腺内异位副脾2例
- 2023年
-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手术后病理诊断的2例胰腺内异位副脾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本研究提示对于胰尾部的单发圆形实质性肿块,如果直径较小,CT强化方式和CT值与脾脏类似,应警惕胰腺内异位副脾的可能。可以结合超声造影、CT、MRI、核素扫描显像、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加以诊断。如果仍然难以确诊,可以选择内镜超声下穿刺活检。
- 马虎成吴星宇
- 关键词:核素扫描内镜超声实质性肿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 两种不同脱细胞技术构建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的比较研究
- 目的肝脏组织工程作为肝移植以外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潜力的新兴学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肝脏脱细胞支架是天然的肝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目前已有多种脱细胞技术来构建肝脏脱细胞支架。但很少有研究比较不同脱细胞技术对支架结构和成分的影...
- 任昊桢施晓雷陶亮肖江强马虎成丁义涛
- 关键词:细胞支架大鼠肝脏细胞活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泌的炎症相关因子及其对急性肝衰竭(ALF)的治疗作用。方法获取并鉴定sD大鼠MSCs。收集MSCs条件培养基(MSCs—CM)检测炎症相关因子。SD大鼠分为三组:ALF+达尔伯克氏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组: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ALF后静脉输注DMEM 1ml;ALF+MSCs组:诱导ALF后静脉输注MSCs 1ml(约1×10^6);ALF+MSCs—CM组:诱导ALF后静脉输注MSCs—CM 1ml。检测各组大鼠生化指标、4周存活率、组织病理学和炎症因子水平。评估直接输注外源性重组大鼠白介素10(IL-10)与给予抗白介素10抗体后输注MSCs-CM对ALF大鼠转氨酶的影响。检测给予IL—10后ALF大鼠肝脏磷酸化STAT3(pSTAT3)水平,评估AG490(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能否逆转IL-10的治疗作用。结果ALF+DMEM组、ALF+MSCs组和ALF+MSCs—CM组给予D—Gal第3天血清ALT分别为1709.8±372.1、865.5±52.8、964.7±414.6U/L,AST分别为4234.0±807.3、2440.8±511.9、2739.8±587.3U/L,TBil分别为79.3±10.9、43.8±7.0、61.2±6.7μg/L。三组28天存活率分别为10.0%、80.0%、70.0%;炎症因子干扰素(IFN-γ)分别为69.8±4.7、46.4±4.3、54.6±2.4pg/ml,IL-113分别为58.5±7.6、40.5±6.9、44.1±6.0pg/ml,IL-6分别为71.9±16.1、38.4±7.7、45.3±9.0pg/ml,IL-10分别为38.3±6.0、75.4±11.1、59.6±11.9pg/ml。蛋白芯片检测提示MSCs-CM表达多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其中IL-10的水平最为显著。与ALF组(ALT:1709.8±372.1U/L,AST:4234.0±807.3U/L)比较,单独使用IL-10(ALT:1126.9±419.3U/L,AST:2370.8±561.2U/L)能显著降低转氨酶水平,同时给予抗IL-10抗体(ALT:1568.5±325.4U/L,AST:4043.7±819.0U/L)则能中和ISCs-CM(ALT:964.7±414.6U/L,AST:2739.8±587.3U/L)的治�
- 马虎成王鑫吴旻娜袁献温施晓雷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急性肝衰竭条件培养基免疫调节STAT3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