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莉
- 作品数:31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一例被引量:2
- 2009年
- 患者男,29岁。因发热、四肢肌肉关节酸痛2个月于2007年10月21日入我院诊治。发病以来患者无咽痛、咳嗽、咯痰,无恶心、呕吐或腹泻,外院曾予青霉素800万U/d静脉滴注,体温不退,并出现心悸、胸闷症状。既往史:有腰背痛史5年,伴有晨僵,外院骶髂关节摄片示双侧骶髂关节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SR)52mm/1h,诊断为AS,曾服用双氯芬酸钠、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症状控制较好。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神志清楚,呼吸平稳。
- 俞霏姜林娣马莉莉於强
-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并发红细胞沉降率
-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炎性关节炎与患者冬季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炎性关节炎患者冬季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以及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的29例患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关节炎,定义为A组),同期纳入未接受或者2009年9月起已经停用该药的31例患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定义为B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调查其冬季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0例,频数13次;B组发生9例,频数11次,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用药情况亦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既往有无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将B组分为两个亚组B1、B2,与A组相比,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应用未使冬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其治疗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较好。
- 赵志英马莉莉姜林娣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强直性脊柱炎上呼吸道感染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指标诊断效率的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临床指标的诊断效率。方法:选择2011年4月—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43例pSS患者,同时选择因其他原因口干眼干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调查2组患者口眼干燥症状,完善眼科检查(Schirmer试验、双眼泪膜破裂时间及双眼角膜染色)、唇腺活检、血清学指标(血清球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等检测,计算单个和联合各临床指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在pSS组,严重口干、严重龋齿、反复腮腺肿大患者的比例以及血清学指标、自身抗体、眼科检查、唇腺活检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至少1项眼科检查、ANA、唇腺活检阳性为高灵敏度(>90%);反复腮腺肿大、反复结膜炎、需人工泪液治疗、唇腺活检阳性为高特异度(>90%);联合试验可改善诊断效率。结论:反复腮腺炎、干眼症眼科检查、自身抗体及唇腺活检阳性,有助于pSS诊断。
- 陈慧勇戴晓敏马莉莉马晓萍袁源智王臻於强姜林娣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
- 上海市松江区成人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成人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至2011年上海市松江区34 212例体检者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调查,根据性别、尿检结果、肾功能及血尿酸水平分组,分析血尿酸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蛋白尿、血尿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总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8.67%(男性26.82%,女性9.99%),男性平均血尿酸值为(377.64±79.23)μmol/L,显著高于女性(273.87±66.02)μmol/L(P<0.01)。血尿酸平均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22,P<0.01)。女性血尿比例高于男性,蛋白尿阳性率低于男性(P<0.01),血尿酸与血肌酐呈正相关,而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P<0.01)。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血尿阳性率变化不明显,尤其是男性组(P=0.65),但尿蛋白阳性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血症是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水平与蛋白尿的发生有关,血尿酸水平增高可加重肾脏损害。
- 陈慧勇臧秀娟马莉莉戴晓敏郑峰宋莹姜林娣
- 关键词:尿酸蛋白尿血尿内生肌酐清除率成人
- 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三例被引量:1
- 2010年
- 例1女,57岁,因“发现右肾积水,双下肢水肿9个月”于2007年11月26日入我院泌尿外科,诉有盗汗,无发热、畏寒,偶有咳嗽,体检发现双侧眼睑条索状肿胀,左颌下无痛性肿块,直径约0.5cm,右侧腹股沟亦可及肿块。B超示右肾积水(肾盂分离27mm),右输尿管上段扩张,盆腔肿块。故行剖腹探查、盆腔肿块切除术。但是切除的盆腔肿块病理性质不能确定,腹膜后淋巴结病理未见肿瘤组织转移。
- 姜林娣纪元张春燕马莉莉王臻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IGG4无痛性肿块腹膜后淋巴结右肾积水病理性质
-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被引量:9
- 2012年
- 患者男性,58岁。诉头痛、复视伴双下肢疼痛乏力8个月。患者8个月前无诱因下出现持续性双侧前额部胀痛及后枕部搏动性。1周后视物成双,左眼睑下垂。头痛发作时感双小腿疼痛,行走不能,但卧床时双下肢活动良好。
- 姜林娣马莉莉
-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肥厚性硬脑膜炎头痛发作双下肢疼痛视物成双小腿疼痛
- 大动脉炎不同诊断或分类标准的临床诊断效能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大动脉炎日本Ishikawa诊断标准、修正的日本诊断标准、美国风湿病学分类标准以及基于中国人群的诊断模型在中国大动脉炎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自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和住院部的大动脉炎患者149例,同期累及主动脉或其分支的其他血管疾病患者12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不同诊断/分类标准/模型对大动脉炎患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结果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方面,中国诊断模型分别为90.60%、80.95%及86.18%和85.80%,日本Ishikawa诊断标准分别为34.23%、99.21%、64.00%及66.70%,修正的日本诊断标准分别为84.13%、79.87%、81.82%及82.00%,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诊断分类标准分别为83.89%、83.33%、83.64%及83.60%。中国诊断模型、美国分类标准以及修正的日本诊断标准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度最高的是中国标准,特异度最高的是Ishikawa标准,诊断效能最高的是中国标准,Ishikawa标准诊断效能明显低于其他3种标准。结论中国诊断模型基于中国人群建立,采用现代影像学技术,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 孔秀芳纪宗斐马莉莉戴晓敏闫焱陈慧勇杨程德马玲瑛戴生明武丽君姜林娣
- 关键词:大动脉炎
- 不同浓度甲氨蝶呤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和分泌白细胞介素-17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甲氨蝶呤(MTX)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达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的影响,探究MTX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RA患者和健康人PBMCs,予不同浓度MTX预处理,抗人CD3和抗人CD28刺激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培养。分别于培养的不同阶段收集细胞或上清液,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IL-17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7的浓度;荧光抗体标记细胞表面抗原CD4和胞内蛋白IL-17,流式细胞仪分析CD4^+IL-17^+细胞的比例。结果比较采用两两配对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浓度为0.1、1.0、5.0、25.0μg/ml MTX组IL-17mRNA/GAPDH比值分别为(0.58±0.09、0.48±0.11、0.50±0.09、0.51±0.14),与无药抗体组(0.76±0.08)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分泌水平则分别为(121±54)、(104±45)、(90±36)、(115±41)pg/ml,与无药抗体组(370±187)p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X处理组CD4^+IL-17^+细胞比例的平均值下降,但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可以有效抑制PBMCs合成和分泌IL-17,而且在一定的剂量下即可发挥显著作用,加大剂量并不能增强该作用。
- 厉彦山姜林娣张思殷莲华马莉莉陈慧勇王臻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甲氨蝶呤单个核细胞
- 辛伐他汀对单个核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17及转录因子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合成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的作用及对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BATF)的影响。方法健康人和RA患者PBMCs在有或无辛伐他汀,甲羟戊酸作用下,予以佛波酯和离子霉素共刺激培养。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IL-17mRNA和BATFmRNA表达水平,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IL-17浓度;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BATF蛋白在辛伐他汀作用后表达的变化。2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RA患者[(79.6±12.7)与(15.8±5.8)pg/ml,P〈0.05;(90.3±9.7)与(12.9±7.9)pg/m1,P〈0.05]和健康者[(69.2±12.2)与(8.1±2.2)pg/ml,P〈0.05;(76.6±14.7)与(10.2±7.2)pg/ml,P〈0.05]PBMCs经佛波酯和离子霉素激活48h或72h后IL-17水平显著升高。加入辛伐他汀作用后,20μmol/L辛伐他汀较10μmol/L辛伐他汀更明显地抑制了佛波酯和离子霉素所诱导IL-17的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甲羟戊酸与辛伐他汀共同作用于PBMCs后,IL-17产生水平升高不明显。辛伐他汀作用后BATF水平无明显减弱。结论辛伐他汀抑制外源刺激下PBMCs合成和分泌IL-17,这种作用并不能通过抑制转录因子BATF的水平而发挥作用。
- 历彦山马莉莉孙颖何东仪姜林娣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辛伐他汀
- 辅助T细胞多巴胺受体(DR)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辅助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s,Th cells)不同亚群细胞膜表面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DR)水平,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实验室指标及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5位初诊或3个月内未接受DMARDs治疗的RA患者(DAS28〉3.2),12位健康对照及13位同期年龄匹配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表面DR1~DR5的表达情况,分析Th细胞DR表达水平与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功能状态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组Th2细胞百分比为1.28%(0.74%~2.68%),较健康对照组(中位数0.18%,四分位数间距0.11%~0.31%,P〈0.001)及OA组(中位数0.48%,四分位数间距0.03%~1.47%,P=0.029)明显升高。RA组Th2细胞DR2表达水平为25.40%(四分位数间距3.79%~37.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中位数3.74%,四分位数间距0.00%~12.98%,P=0.006)及OA组(中位数3.45%,四分位数间距0.00%~20.55%,P=0.040)。RA组Th2细胞DR4表达量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和OA组(健康对照组vs.RA组,P=0.022;OA组vs.组,P=0.010)。Th2细胞与关节肿胀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和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呈正相关(分别为r=0.421,P=0.036;r=0.396,P=0.050)。Th1细胞DR5百分比分别为2.22%(四分位数间距0.57%~12.24%)与SJC及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呈正相关(分别为r=0.492,P=0.012;r=0.445,P=0.026)。Th2细胞DR1和DR3百分比分别为11.15%(四分位数间距2.93%~36.20%)、9.80%(1.62%~23.05%),均与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9,P=0.018;r=-0.464,P=0.019)。结论 RA患者Th2细胞多巴胺受体DR2和DR4明显升高,Th细胞DR水平与RA患者SJC、CDAI及HAQ存在相关性。
- 魏蕾孙颖马莉莉纪宗斐张卓君戴晓敏吴万龙岳涛朱琦沈杰姜林娣
- 关键词:辅助T细胞多巴胺受体疾病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