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贞习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 2008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呈现出经济利益观念公开化、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的态势;这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机制、社会力量、物质基础以及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经济利益主体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和经济利益矛盾的加剧,又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 韩贞习
- 关键词:经济利益关系和谐社会
- 论江泽民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被引量:1
- 2003年
-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风云变幻,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战略的新思想,包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当今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等,发展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 韩贞习
- 关键词:国际战略思想
- 以和谐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2008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和谐社会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迫切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和创建和谐课堂,构建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 韩贞习
-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被引量:7
- 2008年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迁,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呈现出价值主体偏向个体化、价值目标转向实用化、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的特点;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直接原因、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自身的差异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主观原因。
- 韩贞习
-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
- 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新型农民被引量:1
- 2008年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是基础、加强宏观调控是保证、深化教学改革是动力、农教科结合是方向。
- 韩贞习
-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农民
-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难点及其对策
-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两者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存在商品交换关系,公有制的本质利益关系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利益关系具有形式上的一致性,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必须...
- 韩贞习
- 关键词: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
- 文献传递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被引量:1
- 2011年
- 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基础。
- 韩贞习
- 关键词: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被引量:3
- 2007年
- 社会实践教学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为特征,以直接经验为主要课程内容而进行的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要开展好社会实践教学,必须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制定详细的措施。
- 韩贞习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的有效结合被引量:1
- 2012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校园文化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的有效结合,将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有效结合的必要性、难点及途径,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 韩贞习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和谐的市场经济被引量:1
- 2008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竞争的属性,也应有和谐的属性,市场经济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相容性,发展市场经济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出发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基础,加强法制建设是保证,健全收入分配机制是关键。
- 韩贞习
-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