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俊生
-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的供给侧改革
- 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是保护自然资源、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前提是自然资源的确权和量化,是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在审计上的"融合";相关制度却存量不足、增量困难、实践不力,...
- 雷俊生
-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
- 复合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财经院校法学教育改革被引量:1
- 2021年
- 财经院校法学教育应当亲近财经,但目前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法律、轻财经”“重共性、轻个性”现象,不能满足新时代依法治理的需要。应当根据专业类别和职业目标,从课程和课堂两个层面差异化配置法学教育内容;应当紧扣财经,重视财经法规的教学,培养具有财经素养的法律人和具有法治思维的财经人;应当完善路径,将财经实务引入课堂,构建“线上+线下”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培育复合型法治人才。
- 雷俊生
- 关键词:财经院校法学教育
-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问责被引量:7
- 2012年
- 审计问责是国家治理的工具之一,它有利于加强政府责任、实现国家良治。任何实现良治的国家均有一套良好的问责制度作为保障。许多国家的审计法规对审计问责作出了具体规定。国家治理的功能需求与审计问责的供应不足是一对矛盾。为了缓解甚至消除这对矛盾,不仅需要扩大问责范围、完善参与机制、拓展问责方式以拓宽审计问责参与国家治理的广度,而且需要强化机制问责、完善绩效问责、构建风险问责以拓展审计问责的深度,同时还需要整合问责资源、创新问责方式、完善问责立法以加大审计问责的力度。
- 雷俊生马志娟
- 关键词:审计问责国家审计
- 试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问责边界被引量:7
- 2012年
- 审计问责作为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其边界反映着审计机关与国家治理需要之间的功能适配程度,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相对确定性等特点。现有的人民利益边界观和财政资金边界观,属一维界定,对审计问责的重点和参与治理的范围不能给予必要回应,制约着审计问责的功能输出。高效的国家治理,需要审计问责构建一个由财政性资金维度、公共利益维度所组成的"弥散型"的二维边界区域,以实现问责范围视觉化、问责力度精细化、问责治理协同化。
- 雷俊生
- 关键词:国家审计问责
- 审计治腐范围的三维建构被引量:5
- 2018年
-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反腐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在治腐过程中,审计治腐范围起着限定和引导作用。当前存在的财政资金维度和人民利益维度这两种界定标准,各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不足,并且与治腐的关联度不高。可以综合这两个维度,以发挥其各自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治腐维度,形成"资金维+利益维+治腐维"的三维审计治腐范围,从而可以直观地发现审计治腐的重点区、弱区和盲区,为精准配置审计治腐资源指引方向,有助于实现治腐范围的全覆盖和治腐力度的精细化,增强审计治腐的供给能力。
- 雷俊生
- 关键词:审计腐败治理公共资金公共利益廉政建设
- 论新建财经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转型定位——以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为切入点
- 2019年
-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建财经本科院校法学专业贯彻应用型转型方略是现实需要。而且,从社会需求、法学学科性质以及高等法学教育规律来看,新建财经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转型定位也是必然的。然而,新建财经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转型定位面临办学特色缺乏、实践教学薄弱等难点,文章认为,应该在法学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上强调拓展财经学科知识、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法学专业知识扎实、学科知识结构丰富、法律实践能力较强、法律职业道德良好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 梁胜敏雷俊生
- 关键词:法学专业
- 国家治理与审计建议优化
- 2017年
- 依法建议是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应有之义,审计建议的质量直接体现了审计机关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目前审计建议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审计建议免疫功能的发挥。通过对我国审计建议程序的梳理,发现审计建议中存在规制不足问题,进而提出从审计机关、建议对象、建议内容入手的三条规范路径。根据审计建议的对象、范围和载体,将审计建议类型分为三类,并分别对这三类建议的行为模式提出构想,以改善审计自身治理能力,提高审计建议质量。
- 雷俊生
- 关键词:政府审计审计建议
- 嵌入式治理视角下的监督资源整合——基于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协同机制构建被引量:7
- 2020年
- 政府审计因鉴证责任、提供信息而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风暴和审计公告之后,屡审屡犯、协同迟滞现象仍然存在,凸显了审计单一治理的不足和政治嵌入审计的必要。为了提高审计治理能力,在决策层成立党委审计委员会,嵌入经济监督,可为政府审计提供政治保障;将政府审计升级为国家审计,为审计精准治理做出基础性制度安排。作为一种新的监督资源整合范式,这种嵌入式治理的功效依赖于审计机关与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协同,特别是协同机制的建构。在协同机制建构过程中,需要厘清审计协同空间、明确审计协同路径、强化审计协同方式、合理确定审计协同环节,条件成熟时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党纪国法,为政治体制改革与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 雷俊生
- 政府审计风险的程序规制被引量:3
- 2011年
- 经济结构的复杂化、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增大了政府审计风险,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规制工具。审计程序以其兼容性、中立性、可操作性等品质而成为审计机关规制风险的首选工具。针对我国审计程序存在条款少、风险规制不足等缺陷,亟需从影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点入手进行程序再造,以提高审计机关识别、化解和预防风险的能力。
- 雷俊生
- 关键词:审计规制
-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的供给侧改革被引量:17
- 2020年
- 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是保护自然资源、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前提是自然资源的确权和量化,是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在审计上的“融合”。作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依据,相关制度应该对自然资源的确权、计量和有效利用作出合理安排,才能有效抑制资源滥用冲动。但立足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实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个案调查、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分析现行的自然资源制度,没有发现可操作性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计量制度和评价制度,已有制度存在权责不匹配、责任界定不清晰、公众参与有困难、审计指标不健全;制度系统呈现存量不足、增量困难、实践不力,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需要。因此,可以从制度存量、增量和协同三条路径实施制度供给侧改革;在完善制度存量方面,可以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嵌入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标准、责任制度和审计结果运用办法等;在提高制度增量方面,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利制度、计量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同时,通过适时修订审计法、制定自然资源资产法,强化制度协调,以突破自然资源资产的制度瓶颈,方便审计算好“生态账”、把好“生态关”。在自然资源资产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借助决策层和专家力量,摆脱部门立法局限,强化制度协调;同时,制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要兼顾公众、个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多方利益,才能有效满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 雷俊生王梓凝
-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