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潇徽 作品数:46 被引量:10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山东省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ABCA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3(ABCA3)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探讨ABCA3在AML耐药方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①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33例初治、13例复发/难治成人AM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ABCA3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组间的表达规律;②将初治AML患者按化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比较两组间ABCA3的表达水平;③分析ABCA3与AML患者初诊白细胞数、免疫表型、FAB分型等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BCA3的表达水平:初治及复发/难治AML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复发/难治AML组高于初治组(P<0.05);完全缓解组低于未完全缓解组(P<0.0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患者高于其他AML亚型(除M3外,P均<0.05)。ABCA3的表达水平与AML患者初诊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免疫表型、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BCA3与AML患者的多药耐药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 韩立平 樊娟 王欣 周芳慧 刘新 隋潇徽关键词:白血病 多药耐药 预后 一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疗思路 目的 探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Ⅲ-Ⅳ期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和长期生存方法 患者因“右侧胸部疼痛2 月余,颜面部水肿半月”于2014-03-01 入院。入院查体:中年女性,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右肺呼吸音减... 隋潇徽 李颖 丁梅 闵捷 许洪志关键词:淋巴瘤 异基因移植 抗人CD3单克隆抗体体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恢复的机制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抗人CD3单克隆抗体(CD3单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机制。方法:建立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造血细胞液态及半固体培养体系,加入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进行扩增,并加入CD3单抗药物干预,以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以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扩增前后的细胞表面标志,检测CD34+细胞的比例,并观察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红系爆式集落(BFU-E)的形成能力,从而研究CD3单抗对再障BMMNC中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结果:加CD3单抗组与未加CD3单抗组相比较:体外液态培养7d时,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IL-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CD34+细胞的扩增倍数升高,体外半固体培养10d时CFU-GM、BFU-E的产率增加。结论:CD3单抗可明显抑制T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激活,改善再障患者骨髓中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王迎雪 隋潇徽 张建华 张彩 李丽珍 张锑 郭成山 徐从高关键词:贫血 骨髓造血细胞 细胞扩增 CD3 CTLA-4Ig或抗CD40L单抗体外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免疫无能和促进造血恢复的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再障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造血干细胞损伤,免疫异常,造血微环境改变等因素。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原发性再障的主要发病机... 隋潇徽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CTLA-4IG 植物血凝素 集落 文献传递 ABCA3和Pgp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3(ABCA3)及P-糖蛋白(P-gp)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2种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初治、21例复发/难治成人A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ABCA3和P-gpmRNA表达水平。结果:初治AL组ABCA3、P-gp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复发难治AL组2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初治组(均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ABCA3、P-gp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均P<0.05)。AL患者ABCA3、P-g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99,P<0.01)。初治AL患者中获完全缓解组AB-CA3、P-g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未完全缓解组(均P<0.05)。结论:ABCA3、P-gp与AL患者的多药耐药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且2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韩立平 樊娟 王欣 周芳慧 刘新 隋潇徽关键词:多药耐药 P-糖蛋白 预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隋潇徽 王相华 闵捷 许洪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经历了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s2O3)治疗3个阶段,由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上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ATRA和As2O3作用于PML/RARα融合基因诱导分化及凋亡,使APL在治疗上有很大的突破,甚至可以治愈。尽管如此,仍有约12%~30%的患者在早期诱导缓解失败、复发或死于相关并发症阻[1],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早期死亡, 黄敏 许洪志 隋潇徽 刘新 李颖 王相华 于桂兰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柔红霉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013年 本研究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毒T细胞亚群平衡及其活性的改变,探讨三种疾病造血异常的细胞免疫机制,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组17例、MDS组35例(其中RA 19例,RAEB 16例)、AML组15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的细胞毒性T细胞(Tc1、Tc2)以及部分T细胞亚群比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MDS-RA组Tc1、Tc1/Tc2、CD8+HLA-DR+、CD3+CD8+CD28+、CD8+CD45RO+显著升高,Tc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D8+CD45RA+显著减低;MDS-RAEB组Tc1、CD3+CD8+CD28+、CD8+HLA-DR+比例显著减低,Tc、Tc1/Tc2无明显变化,CD8+CD45RA+减低但差异不明显,CD8+CD45RO+显著升高;AML组Tc1、CD3+CD8+CD28+、CD8+CD45RA+、CD8+CD45RO+、CD8+HLA-DR+,Tc1/Tc2显著减低,Tc2显著上升。结论:AA、MDS不同阶段、AML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不同,在AA和MDS早期阶段,Tc1/Tc2的平衡向Tc1偏移,且伴有T细胞亚群活性增加;而在MDS晚期和AML阶段,则向Tc2偏移,T细胞亚群活性减低。前者可能与骨髓造血衰竭密切相关,而后者可能是恶性克隆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 张婧瑶 许洪志 尹冬梅 冯秀梅 隋潇徽 崔彬 马春燕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8+T细胞 T细胞亚群 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期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1例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真菌感染、药物过敏、血清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曾有个案报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其原因不明。另有报道在急性白血病的中草药治疗或联合化疗后,缓解期患者出现嗜酸粒... 刘新 李英 隋潇徽 王欣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嗜酸粒细胞增多 病理机制 疾病诊断 文献传递 CTLA-4 Ig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白介素-10水平的影响——附40例分析 2008年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人IgG1的重组融合蛋白CTLA-4Ig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白介素-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再障患者平均分为2组,抽取骨髓并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其中A组加入CTLA-4Ig,B组为对照组,另收集骨髓细胞学检查正常的20例外科手术患者的骨髓作为C组,3组均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白介素-10水平。结果:A组患者骨髓白介素-10水平为(208±71)ng/L,B组与C组相应为(135±64)ng/L、(443±157)ng/L。患者骨髓白介素-10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A组骨髓白介素-10水平高于B组(均为P(0.01)。结论:重型再障患者白介素-10的水平下降,应用CTLA-4Ig可提高白介素-10的水平。 于媛 李丽珍 徐从 隋潇徽关键词:共刺激信号 骨髓单个核细胞 白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