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颖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综合康复
  • 3篇康复
  • 2篇术后
  • 2篇综合康复治疗
  • 2篇疗法
  • 2篇康复治疗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电图
  • 1篇电信号
  • 1篇电针
  • 1篇电针疗法
  • 1篇运动想象疗法
  • 1篇针疗
  • 1篇针疗法
  • 1篇治疗小儿
  • 1篇韧带
  • 1篇韧带重建
  • 1篇韧带重建术
  • 1篇上骨折

机构

  • 5篇深圳平乐骨伤...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5篇陈颖
  • 4篇蒋拥军
  • 4篇李克军
  • 1篇舒国建
  • 1篇李春镇
  • 1篇谢勇军
  • 1篇盛佑祥
  • 1篇杨万章
  • 1篇吴芳
  • 1篇董易环
  • 1篇覃建茗
  • 1篇黄铁兵

传媒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引量:20
2010年
蒋拥军李克军陈颖
关键词:肱骨骨折康复综合疗法
电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表面肌电图的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表面肌电图的改善情况,了解电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腓总神经损伤的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药物治疗;对照组不采用电针疗法,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骨前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胫骨前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治疗组的胫骨前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疗法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表面肌电图的表现有明显提高作用。
蒋拥军李克军陈颖黄铁兵
关键词:腓总神经损伤电针疗法康复治疗表面肌电信号
对86例肘关节纤维性僵直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肘关节纤维性僵直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活动。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对86例因肘关节附近或关节内骨折后产生肘关节纤维性僵直的患者通过功能锻炼、手法理筋、关节松动、蜡疗(中药熏洗)等理疗、牵引、矫形器等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和随访。结果:86例患者全部完成了近2年的治疗和随访。少儿组28例患者伸屈肘肌力明显增加,ROM显著改善,基本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5例患者中度好转;1例轻度好转。成人组35例患者伸屈肘肌力明显增加,ROM显著改善,基本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4例患者中度好转;3例轻度好转。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肘关节纤维性僵直患者效果明显,能很好的促进肘关节僵直患者的康复,恢复患者的功能活动。
蒋拥军李克军董易环谢勇军陈颖
视觉反馈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步态改善的影响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步态训练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步态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术后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8周,然后进行步态训练。
陈颖李克军蒋拥军
关键词:视觉反馈步态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4
2009年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组:常规康复+运动想象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差异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李春镇盛佑祥杨万章吴芳舒国建陈颖覃建茗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