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咽喉部
  • 3篇术后
  • 3篇腭裂
  • 3篇腭裂术后
  • 3篇喉部
  • 2篇咽成形术
  • 2篇咽喉部疼痛
  • 2篇术后患者
  • 2篇疼痛
  • 2篇护理
  • 2篇护理对策
  • 2篇宫内
  • 2篇后患
  • 1篇多囊
  • 1篇多囊卵巢
  • 1篇性发育
  • 1篇性发育异常
  • 1篇性染色质
  • 1篇压迫法
  • 1篇移植后

机构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8篇陈燕
  • 3篇陈利琴
  • 3篇黄芳
  • 2篇刘琼
  • 2篇陈鸣
  • 1篇张励
  • 1篇蔡任飞
  • 1篇康俭
  • 1篇张慧中
  • 1篇刘建华
  • 1篇王雪芬
  • 1篇孙桦
  • 1篇顾丽君

传媒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全国口腔科护...
  • 1篇第八次全国妇...
  • 1篇全国口腔护理...
  • 1篇全国口腔科护...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咽成形和腭裂术后咽喉部疼痛的护理对策
本文论述了众多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咽成形术后的患者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咽喉部肿痛,患者因局部肿痛不愿咽下唾液,重者则感局部肿痛难忍.由于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与情感上的感受,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或是对此类损伤的...
陈利琴陈燕黄芳刘琼
关键词:咽喉部疼痛护理对策咽成形术
文献传递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复合妊娠2例临床分析
2006年
自从1978年Steptoe和Edwards行世界第一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即“试管婴儿”诞生以来,IVF-ET在世界各地普遍开展,使许多不孕症患者用传统方法 治疗仍不能受孕的妇女,有了获得妊娠的机会。过去,宫内外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十分罕见。近年来,由于促排卵药及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应用,HP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国外各家报道不一,其发生率可达0.75%~3.0%;我国开展IVF-ET较晚也较少,自1988年3月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诞生后,我国报道HP的发生率为0.9%。
陈燕
关键词:宫内外复合妊娠体外受精移植后IVF-ET试管婴儿不孕症患者
毛根鞘X染色质检查在妇科领域中应用
2001年
目的 探讨毛根鞘性染色质检查在原发性闭经及性发育异常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毛根鞘检出X染色质方法对原发性闭经及性发育异常患者进行筛查 ,配合核型分析作为病因诊断。结果 患病组 186例中检出性染色质异常者 73例 ( 39.2 % ) ,其中染色体异常患者及XY个体 36例 ( 4 9.3% ) ,所有XY个体均为性染色质阴性。结论 在原发性闭经及性发育异常人群中进行性染色质筛查 ,有助于病因诊断及XY个体检出。毛根鞘检出X染色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受检者无痛苦、不易受细菌污染的优点。但需配合染色体检查 。
孙桦陈燕
关键词:X染色体原发性闭经性发育异常性染色质
咽成形和腭裂术后咽喉部疼痛的防治
众多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咽成形术后的患者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咽喉部肿痛,患者因局部肿痛不愿咽下唾液.重者则感局部肿痛难忍。由于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与情感上的感受,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或是对此类损伤的描述。腭裂...
陈利琴陈燕黄芳
关键词:咽喉部术后患者咽成形术
文献传递
咽成形和腭裂术后咽喉部疼痛的护理对策
众多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咽成形术后的患者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咽喉部肿痛,患者因局部肿痛不愿咽下唾液,重者则感局部肿痛难忍。由于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与情感上的感受,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或是对此类损伤的描述。腭裂...
陈利琴陈燕黄芳刘琼
关键词:咽喉部护理对策术后患者
文献传递
Frank压迫法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Frank压迫法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Frank法治疗59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治疗时间,随访治疗效果。结果:59例患者全部治疗成功,所需时间最长4个月,最短6天,42例已结婚,随访性生...
张励刘建华陈鸣蔡任飞陈燕康俭
关键词:阴道成形术先天性无阴道FRANK压迫法
文献传递
剖宫产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2000年
目的降低剖宫产围产儿死亡率。 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中围产儿死亡 6 0例 ,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死亡原因以宫内缺氧为主 ,包括妊娠合并内科严重疾病、妊高征、胎盘及脐带因素。其次为新生儿肺部疾患及新生儿畸形。孕周 <37周 ,体重 <2 5 0 0 g死亡率最高。 结论为了降低剖宫产围产新生儿的死亡率 ,必须加强产前保健工作、产时胎儿监护及提高窒息儿复苏的抢救水平。
王雪芬陈燕张慧中
关键词:剖宫产围产儿宫内缺氧
健康妇女多囊卵巢发生情况分析
2004年
顾丽君陈鸣陈燕
关键词:多囊卵巢健康妇女PCO发生率育龄妇女超声检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