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峰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2篇肝癌
  • 2篇肝癌组织
  • 2篇癌组织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埃克替尼
  • 1篇治疗晚期非小...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晚期
  • 1篇晚期非小细胞
  • 1篇晚期非小细胞...
  • 1篇疗效
  • 1篇磷酸

机构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陈晓峰
  • 3篇束永前
  • 2篇郭人花
  • 2篇王同杉
  • 1篇顾艳宏
  • 1篇吴昊
  • 1篇施海彬
  • 1篇刘连科
  • 1篇黄祖瑚
  • 1篇孙婧
  • 1篇孙婧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肝癌组织Survivin和p-Akt及E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存活素(Survivin)、磷酸化Akt(p-Akt)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8例正常癌旁组织中Survivin、P-Akt和ER的表达。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p-Akt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Survivin和p-Akt的表达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呈阳性相关(P<0.05),且两者之间的表达也呈阳性相关(r=0.736,P<0.01),而ER在两种组织中表达相仿,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转移、Survivin和p-Akt阳性表达可作为肝癌复发的风险因子。结论:Survivin和p-Akt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Survivin和p-Akt高表达者预后差,可作为肝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郭人花王同杉陈晓峰黄祖瑚束永前
关键词:存活素AKT磷酸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分别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和PE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PERCIS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差异性及互补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49例至少行2次PET-CT检查,未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比较靶病灶治疗前后的直径、标准摄取值变化百分比,用配对资料t检验比较其均数有无差异;然后分别参照RECIST和PERCIST标准分级后,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分级评价结果的构成比有无差异,并分析差异来源及意义.另外对33例有2处靶病灶的患者比较单一靶病灶和2处靶病灶对RECIST标准疗效评价的影响.结果 49例患者第1靶病灶治疗前、后的直径分别为(3.52±1.65)、(2.39±1.43) cm,标准摄取值分别为8.78±4.18、5.06±3.62.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30±0.27、0.28±0.64,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6,P>0.05),但仅比较标准摄取值减低的患者时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径和标准摄取值的下降百分比分别为0.31±0.29和0.52±0.28,t=-4.08,P<0.01).RECIST和PERCIST标准的分级评价结果为:完全缓解分别为1、13例;部分缓解分别为25、16例;稳定分别为22、15例;进展分别为1、5例;其中33例患者的分级不一致;其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52,P<0.01);33例患者单一靶病灶和2处靶病灶按RECIST标准评价后有5例分级发生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1,P>0.05).结论 PERCIST标准评价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与RECIST标准比较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敏感度更高,但和预后的关系有待确认.RECIST标准中不同数量的靶病灶可能会引起部分评价分级发生改变.
丁其勇徐绪党李天女陈晓峰施海彬
肝癌组织中survivin、Akt和E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郭人花王同杉孙婧陈晓峰束永前
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治疗前的EGFR基因检测情况。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口服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EGFR基因检测采用ARMS法。结果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肺癌患者EGFR基因检测率为48.9%。盐酸埃克替尼一线、二线治疗组的EGFR基因检测率分别为79.5%、30.0%(P〈0.05)。可评价疗效的8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1例(34.8%),疾病稳定(SD)38例(42.7%),疾病进展(PD)20例(22.5%)。客观缓解率(ORR)为34.8%,疾病控制率(DCR)为77.5%。89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7个月(0.6-17.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2个月(1.1-3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毒性和胃肠道毒性,经对症处理后能耐受。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具有明显的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化疗可能降低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率。现阶段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率较低,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基因检测。
孙婧陈晓峰吴昊顾艳宏束永前刘连科
关键词:埃克替尼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