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老年住院人群2型糖尿病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人群2型糖尿病(DM)与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70岁以上患者210例,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其病史、年龄、性别、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其中eGFR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根据其是否合并2型DM,将其分为DM组与非DM组,并比较其CKD患病率及各指标水平。同时分析影响eGFR的相关因素。结果相较于非DM组,DM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低,其CKD及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HDL-C降低、TG升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无显著差异;DM组的BUN、SCr、UA水平升高(P<0.05),且eGFR低于非DM组(P<0.05)。将年龄、性别、HbA1c、TC、TG、LDL-C、HDL-C、UA为自变量,eGFR为因变量,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的独立影响因素包含龄、UA和HbA1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老年住院患者中,2型糖尿病组的CKD及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而影响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包含老龄化、高尿酸血症和血糖控制不佳。
- 陈慧王海烨许正锦
- 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厦门市中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8例IM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联合足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的临床缓解率,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水平,即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缓解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 陈慧
- 关键词:膜性肾病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且出现皮肤瘙痒的患者20例,在接受常规血液透析(HD)基础上,于0~4周行HP1次/周,从第4周开始行HP1次/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缓解率及评分,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清蛋白(ALB)水平。结果1)治疗1个月时缓解率为85%,3个月时缓解率为90%,治疗6个月时缓解率为95%,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皮肤瘙痒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与治疗前相比,血P水平在治疗6个月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患者血PTH水平有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血ALB水平并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HP联合HD治疗可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降低血P、PTH水平,对血ALB水平无明显影响。
- 陈慧吴玲艳王海烨许正锦蔡丽娜
-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皮肤瘙痒
- 韦格纳肉芽肿1例
- 2011年
-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血管炎,病变累计全身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上、下呼吸道及肾。我院1例患者因鼻塞误诊为鼻窦炎收治五官科。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4岁,近2年出现鼻塞、嗅觉减退,4月前就诊于当地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并行“DNR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术后鼻塞减轻,但双鼻腔渗血,
- 赵亚清陈慧
- 关键词:韦格纳肉芽肿血管炎鼻塞嗅觉减退
-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恩格列净联合缬沙坦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恩格列净联合缬沙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不同,将其中70例实施联合治疗的患者纳入到观察组,其余70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对比中,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予以患者恩格列净联合缬沙坦治疗较单纯缬沙坦治疗效果更优,患者治疗后的指标改善效果显著,所以能够将其推广到临床。
- 陈慧许正锦王海烨
-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
- 地黄梓醇对高糖介导足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地黄梓醇对高糖介导足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高糖刺激小鼠足细胞建立细胞焦亡模型,不同浓度的地黄梓醇预给药,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地黄梓醇处理组。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焦亡情况及足细胞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NLRP3、Active-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IL-1β、IL-18水平。结果:地黄梓醇能抑制高糖介导的足细胞焦亡及ROS水平升高;地黄梓醇能减少高糖导致的小鼠足细胞NLRP3、Active-caspase1、GSDMD-N蛋白水平升高及IL-1β、IL-18释放增多。结论:地黄梓醇可通过抑制ROS-NLRP3-Caspase1通路来抑制小鼠足细胞焦亡。
- 陈慧杨洪涛许正锦周燕妮吴玲艳王海烨许勇镇
- 关键词:足细胞
- 干燥综合征合并膜性肾病1例报告被引量:1
- 2022年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因为浆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对唾液腺、泪腺以及胃腺等外分泌腺的侵犯,导致相关的器官功能出现障碍.临床除以口、眼干燥作为主要表现之外,还存在肺、肾脏、肝脏、皮肤、血液、神经、淋巴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继发肾损伤,多表现为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管酸中毒,也可累及肾小球,病理表现可为膜性肾病、系膜增生、局灶节段硬化等.
- 陈慧许正锦王海烨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膜性肾病间质性肾炎外分泌腺系膜增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双氯芬酸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双氯芬酸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AKI)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3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GSH组,每组11只。模型组和GSH组大鼠以双氯芬酸钠溶液(200 mg/kg)灌胃建立AKI模型。建模后30 min,GSH组大鼠用GSH溶液(500 m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24 h后采血并分离肾脏,进行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脏组织病理学以及血清和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查。比较3组大鼠各项检查结果。结果模型组大鼠BUN和Scr明显高于对照组和GSH组[BUN:(14.34±8.47)mmol/L比(7.89±2.20)和(8.46±3.58)mmol/L;Scr:(34.44±6.56)μmol/L比(24.77±9.50)和(29.28±4.3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和GSH组大鼠均可见肾小球和肾小管形态学改变,但GSH组改变程度轻于模型组。GSH组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MDA、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MDA:(9.5±0.2)nmol/ml比(10.2±0.6)nmol/ml,(3.6±0.3)nmol/ml比(4.0±0.2)nmol/ml;TNF‑α:(2.9±2.5)pg/ml比(5.4±3.0)pg/ml,(420.9±40.3)pg/ml比(470.4±31.3)pg/ml;IL‑6:(92.1±34.4)pg/ml比(123.9±16.6)pg/ml,(7547±604)pg/ml比(8047±470)pg/ml],而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102.8±2.8)U/ml比(99.7±4.1)U/ml,(387.0±12.7)U/ml比(375.9±11.7)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SH对双氯芬酸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有一定防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 陈水钫陈慧陈雪梅吕美玲申九妹纪凤卿
- 关键词:谷胱甘肽双氯芬酸急性肾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