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炓
- 作品数:25 被引量:45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2
- 2012年
- 为明确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岩石热解、GC、GC—MS等方法对3个典型剖面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黔南坳陷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为一套区域性海相优质烃源岩,厚约50~150 m;烃源岩TOC值为0.13%~15.40%,平均3.31%(n=169);烃源岩干酪根δ13C值为-35.79‰~-29.88‰,平均-32.85‰(n=35),显微组分主要为腐泥组;烃源岩干酪根海相镜质体反射率值为1.95%~3.96%,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为2.02%~3.47%;烃源岩饱和烃正构烷烃分布多为单峰形,主峰碳多为C22,C30藿烷和C27规则甾烷含量高,规则甾烷多为C27>C29>C28,Pr/Ph值为0.27~0.62,具较高的伽马蜡烷和硫芴含量,OEP值为0.82~1.11,C31升藿烷22S/(22S+22R)值为0.56~0.63,平均0.59;烃源岩总体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Ba、Mo、V、U等元素含量高,具较强Ce负异常、Eu正异常和较高U/Th值等特征。总之,黔南坳陷下寒武统海相烃源岩分布广,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是高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可为黔南坳陷油气生成提供雄厚的成烃物质。
- 贺训云姚根顺蔡春芳沈安江吴敬武黄羚陈子炓
- 关键词:烃源岩评价海相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牛蹄塘组黔南坳陷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蓝细菌)灰岩储层成因类型被引量:25
- 2004年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 (蓝细菌 )灰岩储层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两类 :滨湖亚相的藻 (蓝细菌 )坪灰岩和浅湖亚相的藻 (蓝细菌 )丘灰岩。滨湖亚相的藻 (蓝细菌 )坪灰岩和浅湖亚相的藻 (蓝细菌 )丘灰岩具有完全不同的沉积特征、岩石类型和储层特征。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 (蓝细菌 )灰岩储层分布较广 ,是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目前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 (蓝细菌 )灰岩储层主要见于西部地区的跃西、跃东、七个泉、狮子沟、花土沟、尖顶山、南翼山和大风山等地区 ,层位上从下干柴沟组上段 (E23 )至上油砂山组 (N22 )均有分布。E23 和N1的藻 (蓝细菌 )灰岩主要分布于英雄岭凹陷以西 (西南 )地区 ,N12 和N22 的藻 (蓝细菌 )灰岩主要分布于英雄岭凹陷以东(东北 )地区 ,这与柴达木盆地的湖水进退、沉积中心的迁移及盆地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滨湖亚相藻 (蓝细菌 )坪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溶缝为主 ,溶孔和溶缝的形成与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有关。浅湖亚相藻 (蓝细菌 )丘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溶缝为主 ,同时也发育原生枝管状钙藻 (绿藻门的松藻科 )的藻管孔 ,溶孔和溶缝的形成与晚期沿断裂带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及有机酸的溶解作用有关。
- 赵贤正陈子炓陈洪德寿建峰施泽进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沉积学碳酸盐岩
- 安徽铜陵茅口期Tubiphytes-叶状藻丘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压溶作用、裂隙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解作用。成岩作用阶段可划为三期:早期大致为茅口期;中期为晚二叠世初至白垩纪末;晚期为白垩纪末或第三纪初至第四纪。与此相应所经历的成岩环境演化序列大致为:海水成岩环境→浅埋藏成岩环境(浅埋I)→深埋藏成岩环境→浅埋藏成岩环境(浅埋I)→晚期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指出了深埋有机酸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是本区最有意义的油前孔隙,大多被沥青所充填。
- 陈子炓沈安江金善燏鞠天吟
- 关键词:早二叠世生物礁成岩作用孔隙演化
-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特征被引量:29
- 2004年
-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的主要储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N21)上部及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下部,为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南翼山浅油藏储层岩性主要包括:(含粉砂)藻灰岩、粉砂质(泥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各油层一般都包括这3类储层岩性,其中以粉砂质(泥质)泥晶灰岩为主,其次为(含粉砂)藻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南翼山浅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溶孔、成岩缝、粒间孔、微孔隙。各油层一般都包括这四类储集空间类型,其中溶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物性最好的为(含粉砂)藻灰岩,其次为粉砂质(泥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的主要新 生 界控制因素包括:沉积微相、断裂作用、晚期沿断裂带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机酸的溶解作用。
- 党玉琪陈子炓施泽进寿建峰陈洪德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储层特征
- 川东—鄂西地区二叠纪生物礁成因类型及潜伏礁预测被引量:8
- 2000年
- 从相对海平面升降对礁生长发育控制的角度建立新的生物礁成因分类 (进积礁、并进礁和退积礁 ) ,据此描述川东—鄂西地区二叠纪生物礁的属性 ,认为该区进积礁和退积礁并存。根据礁体的进积和退积方向对潜伏礁进行预测 ,指出鄂西地区见天坝礁群的东南侧应该存在层位相当于长兴组三段的潜伏礁带 ,华蓥山—川东成礁带以西可能存在层位相当于长兴组三段顶的潜伏礁带。
- 陈子炓沈安江
- 关键词:二叠纪生物礁
- 库车坳陷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储层沉积非均质性被引量:14
- 2001年
- 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为典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 ,可分成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 ,沉积微相主要有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和河口坝 ,沉积方式主要为侧积、填积、垂积和前积。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受控于沉积微相 ,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具有明显不同的孔渗值。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辫状河道砂体物性最好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心滩砂体次之 ,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砂体最差。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与沉积方式密切相关 ,侧积和填积而成的辫状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其渗透率成正韵律分布 ,最高渗透率段在底部 ,但辫状河道砂体渗透率最高值明显大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由垂积而成的心滩砂体 ,其渗透率在纵向上形成无规则的分布 ;由前积而成的河口坝砂体 ,其渗透率成反韵律分布 ,最高渗透率段在顶部。
- 陈子炓寿建峰张惠良沈安江斯春松王少依皮学军蔡振忠徐峰
- 关键词:辫状三角洲储层非均质性油气藏
- 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分析被引量:23
- 2000年
- 根据层序关键界面、体系域叠置关系及内部构型特征 ,结合生物地层资料 ,右江盆地泥盆系可划分为 1 7个三级层序 ,其中下统 7个、中统 5个、上统 5个 ,包括 9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 ,代表 1 7次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物。在此基础上 ,对不同沉积背景的层序进行了对比 ,建立了相应的层序格架模型。结果表明 ,不同沉积相带的层序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由于海平面变化这一共同因素的影响 。
- 覃建雄陈洪德田景春彭军侯中健寿建峰杨晓宁沈安江陈子炓
- 关键词:层序地层泥盆纪右江盆地
-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34
- 2000年
-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 ,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 ,沉积类型丰富 ,地表露头良好 ,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 ,对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精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 ,探讨了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的层序划分、层序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 。
- 彭军陈洪德田景春覃建雄侯中建杨晓宁寿建峰沈安江陈子炓
- 关键词:层序地层石炭系
- 川滇黔桂地区下、中三叠统层序划分、对比及层序地层格架被引量:35
- 2000年
- 在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 ,将区内下、中三叠统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 ,分别命名为S1 ~S6,其中下三叠统印度阶一个 (S1 )、奥伦尼阶两个 (S2 ~S3) ,中三叠统安尼阶两个 (S4~S5)、拉丁阶一个 (S6) ,从年代地层考虑早三叠延续时限为 3.9Ma ,则S1 、S2 、S3层序延续的时限平均为 1 .3Ma。中三叠统延续的时限为 6.1Ma ,则S4、S5、S6 层序所延续的时限平均分别为 2 .0 3Ma。按层序底面性质可分出 4个Ⅰ型层序 (S2 、S3、S4、S5)和 2个Ⅱ型层序 (S1 、S6) ,并进行了区域层序对比 ,进而建立了区内下、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模型 ,详细讨论了各层序的次级组成单元 (体系域 )
- 田景春陈洪德彭军覃建雄侯中健寿建峰杨晓宁沈安江陈子炓
- 关键词: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下三叠统
-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类型、勘探领域及勘探战略被引量:62
- 2007年
-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三大类。陆上中—古生界盆地三类储层均有分布,海上第三系盆地主要发育礁滩储层。针对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别是陆上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加强对勘探及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的礁滩储层形成的原生岩性-成岩圈闭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工作。石灰岩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气性比较依赖于有效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鉴于我国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较低,故应该加强海相油气资源特别是陆上主要盆地海相油气资源及南海油气资源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尤其要加强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基础油气地质研究工作。
- 赵宗举范国章吴兴宁陈子炓
- 关键词:海相地层储层类型勘探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