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健
- 作品数:22 被引量:1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GBS 18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9
- 2000年
- 急性格林-巴里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国内近几年来根据不完全统计,已报告用大剂量IVIG治疗急性GBS 151例,加之我们所治疗的急性进展期18例,共169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32例综合报告如下。
- 石佩琳荣良群陈保健
- 关键词:GBS人血丙种球蛋白
- CT定位锥孔抽血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报告被引量:61
- 1998年
- 采用CT定位锥孔抽血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并与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不仅显著降低了死亡率,而且明显改善了病人的功能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本疗法的优点、疗效评价,以及穿刺治疗的时机等进行了探讨。
- 荣良群陈保健陆正齐朱本亮杨森
- 关键词:高血压性尿激酶
- 小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常规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效果不佳病人改为半量(2.5mg/d)治疗,并与常规剂量相比较。对所有治疗病人进行头痛发作期症状控制率及发作频率的效果、总有效率和远期疗效观察比较。结果小剂量西比灵组和常规用量组对比,小剂量治疗组对头痛发作控制率(25%)和总有效率(81%)均较后组好,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对服用常规剂量西比灵后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的偏头痛患者,小剂量西比灵仍有较好治疗效果,显效率高,远期治疗效果好。
- 杨森王虎王琦陶中海袁勇荣良群陈保健
- 关键词:小剂量西比灵偏头痛
- 腰穿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临床探讨被引量:38
- 1997年
- 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9例患者,其中26例置换4~5次,颈强直缓解,头痛减轻;11例置换6~7次后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94.7%,死亡4例(10.3%)。认为置换血性脑脊液能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防止蛛网膜粘连,清除血管活性物质,缓解脑血管痉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朱保佳张瑞林周九三胡俊夫陈保健
-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法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 颅内压增高时经颅多普勒超声频谱变化的研究
- 1998年
- 我们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对32例颅内压增高治疗前、后的病人(颅高压组)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同时检查了40例健康者作对照组,以分析对比颅内压增高时TCD频谱的变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颅内压增高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8.2±14.5岁。本组32例均有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
- 石佩琳陈保健
- 关键词:颅内压增高超声波诊断TCD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200mg,每日3次,20d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和3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4周、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 杨森王虎王琦朱本亮袁勇荣良群陈保健
-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王虎杨森王琦朱本亮袁勇荣良群陈保健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梗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 2009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根据发病时间,将21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期组(发病≤48 h)113例和亚急性期组(发病>48 h至5 d)104例。每组又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个亚组,A1组(急性期对照组)50例,A2组(急性期治疗组)63例;B1组(亚急性期对照组)50例,B2组(亚急性期治疗组)54例。各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A2组和B2组辅助rHu-EPO治疗,3000 U/次,皮下注射,1次/3 d,共2次。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6个月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治疗后14 d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观察血清一氧化氮(NO)变化。结果①治疗后第1、6个月A2组患者MESSS分别为16±6、10±7,A1组分别为21±8、14±4,两组间第1、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A2组NSE为(10.0±3.6)μg/L,NO为(41±6)μmol/L,A1组NSE为(12.4±5.8)μg/L,NO为(47±10)μmol/L,两组比较,P<0.05和P<0.01。②第1、6个月B2组与B1组间MES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4 d时两组间NO水平相近(P>0.05),但两组间NSE比较[(12.0±5.1)、(14.3±4.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第1、6个月A2组与B2组间MES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EPO能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脑保护作用;但对亚急性期患者的预后,未显示有改善作用。短期应用rHu-EPO,无明显不良反应。其治疗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了NO过量生成。
- 张梅陈保健李明利陈杰
-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脑梗死磷酸丙酮酸水合酶一氧化氮
- 交叉性失语被引量:4
- 1996年
- 交叉性失语高伟陈保健自1989年至今我院收治了26例脑卒中急性期出现交叉性失语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9.3岁。其中脑梗塞16例,脑出血10例。发病24小时内住院者17...
- 高伟陈保健
- 关键词:失语交叉性失语
- 急性脑梗死合并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尿潴留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尿潴留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对比。结果治愈3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54%。尿潴留与无尿潴留患者预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应激反应、排尿高级中枢受损、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尿道因素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
- 王虎杨森陈保健
- 关键词: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