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腺样
  • 3篇腺样体
  • 3篇儿童先天性
  • 2篇低通气
  • 2篇低通气综合征
  • 2篇睡眠
  • 2篇睡眠呼吸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通气
  • 2篇综合征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睡眠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机构

  • 1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陈伟
  • 9篇李晓艳
  • 5篇赵利敏
  • 5篇陈佳瑞
  • 4篇陈淑梅
  • 3篇倪坤
  • 2篇吴佳欐
  • 1篇顾美珍
  • 1篇秦惠宏
  • 1篇董频
  • 1篇张莉娜
  • 1篇陈芳
  • 1篇王颖
  • 1篇蔡镇西
  • 1篇张莉娜
  • 1篇谢晋

传媒

  • 5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SGH)的临床特征,观察普萘洛尔治疗SG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0年3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确诊为SGH并使用普萘洛尔治疗的13例患儿的基本资料并进行随访。13例患儿均行纤维喉镜检查,10例行颈部增强CT检查。2例全身麻醉下行喉探查术。心电监测下给药,起始剂量1 mg/(kg·d),分3次口服,如无不良反应,第2天调整剂量为1.5 mg/(kg·d),并维持该剂量(不随体重增加而增加)直至疗程结束。结果:治疗结束年龄9~38个月,仅2例超过2岁,平均(19.3±7.7)个月;治疗时间6~21.3个月,平均(13.3±4.9)个月;随访21~71个月,平均(46.8±14.9)个月。13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2岁以内的婴幼儿喉喘鸣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病情反复,应考虑SGH的可能。纤维喉镜检查并结合颈部增强CT值得推荐。口服普萘洛尔治疗SGH安全有效,建议临床用药至19月龄以上以减少复发,2岁龄可能是停药的最佳时机。
陈伟陈佳瑞陈淑梅王颖赵利敏徐宏鸣李晓艳
关键词:普萘洛尔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
血红素氧合酶1在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表达与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在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表达与作用机制。方法 100例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治疗的6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钩突黏膜组织作为研究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检对象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情况。另选取受检者钩突黏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检测IL-17A、TGF-β1、地塞米松刺激受检对象鼻黏膜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mRNA的调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素氧合酶1mRNA表达水平、血红素氧合酶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体外培养发现,IL-17A可提高血红素氧合酶1mRNA的表达,TGF-β1、地塞米松则降低血红素氧合酶1mRNA的表达。IL-17A刺激血红素氧合酶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地塞米松联合IL-17A、地塞米松联合IL-17A,P<0.05。结论慢性鼻炎-鼻窦炎伴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氧化应激过程可被反馈性诱导上调,然地塞米松可抑制其表达。
张菊红陈伟蔡镇西林娜娜王佳龙何明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地塞米松细胞因子
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期(AIS)与炎症静止期(IQS)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并行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的51例CPS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IS 22例,IQS 29例,2组患儿均在气管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封闭梨状窝内瘘口,而AIS的患儿同期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留置纱条,术后每日颈部换药。全部患儿术后留置胃管2周,应用抗生素治疗7~10 d。观察其疗效、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3例处于IQS的患儿分别于术后第5、6、7天因颈部脓肿形成行切开排脓手术,换药4 d后痊愈。2例AIS的患儿术后出现一过性声嘶,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26个月,1例IQS患儿术后半年复发,2次全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内瘘口烧灼术,其余50例CPSF内瘘口1次封闭,未发生咽瘘、喉返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无复发,疗效显著。结论推荐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根治术作为CPSF的首选疗法,对于IQS的CPSF宜实施单纯内瘘口烧灼术,但术前充分告知家属,术后可能因颈部局部脓肿形成,需要切开引流、换药,对于AIS的CPSF,不必等待炎症控制以后,直接同期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
陈伟倪坤顾美珍陈佳瑞陈淑梅郑阳阳闻建李晓艳
关键词:显微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儿童
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期梨状窝瘘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观察显微支撑喉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期梨状窝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21例急性感染期梨状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显微支撑喉镜下射频消融封闭梨状窝瘘内瘘口,同时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留置胃管2 w,抗生素治疗1~2 w,颈部换药3 w内痊愈。观察分析患儿术后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3例患儿出现一过性声嘶,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所有患儿梨状窝瘘内瘘口1次封闭,无复发,无咽瘘、呛咳、喉返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射频消融术联合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推荐作为急性感染期梨状窝瘘的首选治疗方案。
陈伟陈佳瑞陈芳吴佳欐赵利敏徐宏鸣李晓艳
关键词:儿童急性感染期
Th17/Treg在儿童腺样体肥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研究腺样体不同肥大程度患儿外周血及腺样体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是否有差异。方法将86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儿根据腺样体大小分为中度肥大组(腺样体Ⅲ度肥大)、重度肥大组(腺样体Ⅳ度肥大)和轻度肥大组(腺样体Ⅰ~Ⅱ度肥大,即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入组病例外周血及腺样体组织中的Th17、Tre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17、IL-10、TGF-β的含量。结果外周血及腺样体组织中,Th17/Treg比值在腺样体肥大组均增加,重度肥大组Th17/Treg比值升高程度比中度肥大组更明显(P〈0.05)。TGF-β含量随着腺样体肥大的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降低(P〈0.05),IL-17、IL-10含量变化与腺样体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Th17/Treg在腺样体肥大患儿外周血及腺样体局部均升高,并且与腺样体肥大程度相关。
倪坤赵利敏吴佳欐陈伟李晓艳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TH17/TREG转化生长因子Β儿童
不同治疗对上气道狭窄伴牙颌畸形儿童上气道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正畸治疗对上气道狭窄伴牙颌畸形儿童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上气道狭窄伴牙颌畸形儿童,其中正畸组10例,手术组10例,分别接受上颌扩弓与双牙合垫矫治器的正畸治疗和切除肥大腺样体扁桃体的手术治疗,获取治疗前后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使用Dolphin11.8;测量患儿治疗前后上气道及颅面变化,使用SPSS 21.0进行组内相关系数计算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手术组与正畸组患儿上气道狭窄情况好转,上气道体积增加。手术组治疗后,患儿鼻咽部体积(P=0.007),上气道上间隙(P=0.009)比正畸组显著增大。正畸组治疗后,患儿上气道中间隙(P=0.044),上气道下间隙(P=0.002)比手术组显著增大。治疗后正畸组患儿ANB较手术组明显减小(P=0.000)。结论手术治疗与正畸治疗均可改善儿童上气道狭窄问题,前者主要作用于上气道中部及上部,后者则主要作用于上气道下部,在增大气道体积的同时还可帮助儿童牙颌面部正常生长发育。手术与正畸的协同治疗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郭靖晗郭姜莉陈伟杨洁林惠原工杰
关键词:手术正畸气道
儿童先天性鳃裂畸形的CT特征性表现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鳃裂畸形CT特征性表现,以减少误诊和指导制定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4年8月-2021年1月收入院并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先天性第1鳃裂畸形(CFBCA)、先天性第2鳃裂畸形(CSBCAs)、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患儿CT影像学资料。结果:共收集儿童先天性鳃裂畸形323例,其中CFBCA 119例(119/323,36.8%),96例(96/119,80.67%)与外耳道壁相关,89例(89/119,74.78%)与腮腺相关,CT检查阳性率87.4%(104/119);CSBCAs57例(57/323,17.6%),其中46例(46/57,80.7%)与下颌下腺相关,CT检查阳性率84.2%(48/57);CPSF147例(147/323,45.5%),其中129例(129/147,87.8%)与甲状腺相关,CT检查阳性率89.1%(131/147)。结论:CFBCA的CT特征性表现为病灶位于同侧外耳道(底、后)壁及腮腺,CSBCAs的CT特征性表现为病灶位于同侧下颌下腺(后、内)侧,CPSF的CT特征性表现为病灶位于甲状腺侧叶上极背侧。
周宜龙陈伟徐蓉陈佳瑞李晓艳
关键词:儿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扁桃体和腺样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扁桃体、腺样体表面和实体组织内的细菌种类、分布以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探讨细菌培养结果与分泌性中耳炎(OME)、变应性鼻炎(A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2月在本院确诊OSAHS并行手术的患儿213例,分别送检每例患儿的鼻咽拭子、咽拭子、扁桃体实体组织、腺样体实体组织。比较4组样本的细菌培养结果有无差异;根据是否合并AR分为AR组60例和非AR(NAR)组91例,比较2组致病菌检出有无差异;根据是否合并OME分为OME组22例和非OME(NOME)组70例,比较2组致病菌检出有无差异。结果 4组样本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同时检出正常菌群和致病菌。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7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要耐药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头孢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一定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敏感。OSAHS伴OME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低于NOME组(χ~2=0.002 5,P=0.005 4)。OSAHS伴AR组与NAR组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咽拭子取扁桃体表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其结果基本可以反映扁桃体实体组织及腺样体表面和实体组织的菌群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程度。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陈伟倪坤张莉娜秦惠宏吴佳儷赵利敏陈淑梅李晓艳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扁桃体腺样体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 43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血清TSH水平、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探讨其与DTC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病理确诊甲状腺良性结节(BTN,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91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滤泡状癌)519例。男性426例,其中DTC 152例、BTN 274例;女性1 008例,其中DTC 367例、BTN 641例,2组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DT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925±13.980)岁,小于BTN患者的平均年龄(53.936±11.9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C患者术前血清TSH平均水平(2.488 5±1.577 2)μIU/mL与BTN患者(2.458 6±2.694 7)μIU/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但随着TSH水平(即使在参考值范围内)的升高,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C患者中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阴性组和BTN组,术前TSH水平在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82)。DTC患者中肿瘤直径≤10 mm、>10 mm和BTN组,3组间术前TSH水平无明显差异(P=0.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TC的发生与年龄呈负相关(OR=0.673,P<0.05),而与性别、TSH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血清TSH水平高、低龄、女性可能是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风险的指标。TSH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而与其发展无关。
陈伟李晓艳董频谢晋陈立晓沈娟张如霖张莉娜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结节促甲状腺激素
儿童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CFBC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20年4月我科收治的82例CFBCA病例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Pochet三角区无痛性肿块22例、反复肿痛合并流脓55例、耳道溢液9例。术前有感染史55例。病灶位于耳周47例、下颌角附近35例。耳内镜检查:外耳道见内瘘口9例、鼓膜蹼5例。增强CT检查的诊断率为75.6%(62/82),超声的诊断率为54.9%(45/82)。结果瘘管位于面神经浅面65例、深面15例、分支间2例。WorkⅠ型42例、Ⅱ型40例;Olsen囊肿30例、窦道39例、瘘管13例。术后短暂性面瘫8例,复发2例。WorkⅠ型多为囊肿型,WorkⅡ型多为窦道/瘘管型(P<0.05)。Ⅰ型、囊肿型,瘘管多位于面神经浅面,术前多无感染史,病灶常位于耳郭周围;Ⅱ型、窦道/瘘管型,瘘管多位于面神经深面或分支间,术前多有感染史,病灶常位于下颌角附近,术后易复发,易发生一过性面瘫(P<0.05)。瘘管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与年龄、性别、侧别等无关(P>0.05)。结论CFBCA常表现为Pochet三角区无痛性肿块、反复红肿合并流脓或耳道溢液等症状。耳内镜、CT、B超等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率,预判瘘管与周围解剖的关系,指导手术方式。炎症静止期尽早彻底手术是治疗首选。
陈伟陈佳瑞陈淑梅梁晓奔赵利敏徐宏鸣李晓艳
关键词:面神经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