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漱韵 作品数:33 被引量:112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遗传育种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植物生长调节剂克服甘薯近缘三倍体杂种2n花粉系与甘薯杂交低结实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999年 甘薯品种与三倍体种间杂种2n花粉系杂交,用4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克服其低结实性,首次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植株.观察上述杂交的花粉粒萌发,花粉管生长,卵细胞受精,胚发育及种子形成的过程,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各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实率,其中以配方100mg/L NAA++50mg/L 6-BA和30mg/L6-BA+20mg/L 2,4-D的效果最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发育和延长子房寿命. 侯利霞 李惟基 周海鹰 季卫 刘庆昌 陆漱韵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 甘薯 种间杂种 2N花粉 甘薯属(Ipomoea)甘薯组(Section Batatas)A群与B群种间杂交的胚珠培养和杂种植株(简报) 被引量:1 1992年 T.Teramura(1979)根据杂交亲和性将甘薯组的种划分为 A 群和 B 群。A 群包括Ipomoea lacunosa(2x)I.triloba(2x),I.gracilis(4x),I.tiliacea(4x);B 群包括 I.leucantha(2x),I.littoralis(4x).I.trifida(6x)及其系列种2x,3x,4x,和 I.batatas(6x),即栽培种甘薯。A 群与 B 群诸种之间杂交不亲和。1975年日本育成了具有 B 群野生种 I.trifida(6x)血缘的'南丰'品种,他们认为是甘薯育种的第三个飞跃。我国甘薯育种中也应用 B 群野生种的种质资源。 王家旭 陆漱韵关键词:甘薯 种间杂交 胚珠 甘薯种内不亲和性中花粉和雌蕊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992年 采用荧光显微检测技术,对甘薯杂交不亲和群的 A,B,C 和各群中品种自交和同群内品种间杂交组合授粉后7h 的雌蕊进行压片观察,发现花粉在柱头上的粘附量同花粉与柱头的相对亲和性程度相一致;柱头乳突细胞的胼胝质反应的强度在某些组合上同花粉与柱头的不亲和程度一致,在另外的组合中却不一致,柱头乳突细胞的胼胝质拒绝反应不能作为检验甘薯花粉与柱头亲和性定性和定量的一般性指标;在品种自交和群内品种间杂交时,既有花粉萌发的障碍,也有花粉萌发后的障碍,用雌蕊快速染色法分群时,必须参照最后的结实率数值。 王克通 陆漱韵关键词:不亲和性 甘薯 甘薯与低倍体种间杂种杂交低结实性的克服 被引量:5 2000年 通过观察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受精、胚发育等过程 ,发现甘薯与低倍体 ( 3x,5x)种间杂种杂交低结实性的原因 :一是花粉附着量少、花粉萌发量少、花粉管生长缓慢导致子房受精不足 ,使子房出现第一次大量脱落 ;二是胚发育异常导致子房出现第二次大量脱落。这种胚发育异常对甘薯×5x杂种来说是受精卵发育缓慢 ;对甘薯× 3x杂种来说是胚发育停滞于球形胚阶段。研究了克服甘薯×低倍体种间杂种低结实性的方法。结果表明 :甘薯与 5x杂种反交 ,其受精前障碍较小。植物生长调节剂 (共 6种配方 )处理子房可改善甘薯×低倍体种间杂种的结实性 ,其中配方 ( 10 0 mg/ L NAA+50 mg/ L 6- BA)效果较好。利用配方 做两次处理可使甘薯× 5x种间杂种的结实率进一步提高。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子房寿命和胚发育过程的影响 ,发现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提高有效胚存在率而提高甘薯× 3x种间杂种的结实率 ;通过促进胚的发育和延长子房寿命而提高甘薯× 王兰珍 李惟基 周海鹰 葛玉梅 刘庆昌 陆漱韵关键词:甘薯 种间杂交 结实性 甘薯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简报) 被引量:3 1992年 观察甘薯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认识它的过程,将为研究甘薯种和种间杂种的遗传提供重要的细胞学基础。但至今尚未见到对其全过程作系统观察的报道。我们于1991年8~9月以在北京地区自然开花的甘薯品种"高自1号"为试材,取其长度为7~10mm 的幼蕾,卡诺氏溶液固定24h,70%酒精保存,醋酸洋红压片镜检,获得以下结果。1)甘薯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经历前期Ⅰ(含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 李惟基 陆漱韵 周海鹰关键词:甘薯 小孢子母细胞 有效利用低倍I.trifida的甘薯种间杂交技术 <正>甘薯近缘野生种I.trifida的低倍体种的育种利用落后于六倍体种,与种间杂种同甘薯杂交的低结实性有关.本文研究了低结实的原因和克服方法,获得了大量后代,从而确立了有效利用低倍I.trifida的种间杂交技术.甘薯... 李惟基 刘长霞 王兰珍 黄龙 侯利霞 周海鹰 刘庆昌 陆漱韵文献传递 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与器官分化 被引量:3 1992年 以甘薯7个品种及野生种 Ipomoea leucantha(2x)的花药为外植体,在含有2,4-D2mg/L+KT2mg/L+IAA2mg/L 的 MS 培养基上,有6个品种及 I.leucantha 诱导出愈伤组织,而且频率较高。甘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在基因型之间有差异,向阳黄品种出愈率在7个甘薯品种中最高达9.7%,而甘薯近缘二倍体野生种 I.leucantha 愈伤组织诱导频率高于六倍体甘薯,达11.9%。形成的花药愈伤组织需立即转移到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中。在分化培养基上,甘薯两个品种和野生种的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出根。I.leucantha 愈伤组织根的分化率高于甘薯品种,达18.8%。 王家旭 陆漱韵 李惟基关键词:甘薯 花药培养 器官分化 甘薯组(Batatas Section)种间、种内交配不亲和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992年 以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为材料,研究甘薯组种内和种间不亲和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无论种内或种间,交配不亲和性是存在的;2.种间不亲和表现特点依组合不同,表现为3种类型:(1)花粉不萌发或产生极短花粉管,柱头的乳突细胞有胼胝质反应。(2)花粉萌发延迟,花粉管生长缓慢、停滞。(3)花粉正常萌发,花粉管生长受阻。几乎没有观察到正常受精作用;3.种内不亲和主要表现为花粉不能在柱头上萌发,柱头的乳突细胞胼胝质反应明显,但也有的组合表现为花粉萌发后的障碍。所有种内交配组合没有观察到正常受精作用的完成。 陆漱韵 李太元关键词:甘薯 近缘野生种 不亲和性 甘薯属种间杂种三倍体产生2n花粉(简报) 被引量:3 1993年 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和海滨野牵牛(I.littoralis),国内外近年利用力甘薯育种种质资源,并选到若干有价值的品系和不同倍性的种间杂种。我们1991~1992年研究了由系号为 K_(221)的 I.trifida 二倍体类型(2n=2x=30),与系号为 K233的 I.littoralis(2n=4x=60)杂文获得的种间杂种三倍体,发现其中有些系具有发生2n 花粉的特性,且频率较高。 李惟基 陆漱韵 王家旭 王莉莉关键词:甘薯 杂交育种 三倍体 花粉 甘薯辐射后代酯酶同功酶的测定和分析(简报) 1993年 同功酶是生物体内结构和物理性质不同而执行功能相同的酶。同功酶电泳在作物的分类、鉴定及起源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在甘薯作物方面,Kokubu,T.等(1978)对日本国内甘薯品种,国外引进甘薯品种,甘薯属中近缘野生种的种间杂种等进行了酯酶同功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测定,比较了它们的差异。薛启汉等(1986)对甘薯与四倍体野生种海滨野牵牛的种间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进行测定,观察了变异;1988年薛等又对23份甘薯属中不同倍性野生种和栽培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酶谱分析。本文则以甘薯品种的辐射材料进行酯酶同功酶的研究。 武崇光 安尼瓦尔 魏建和 陆漱韵关键词:甘薯 酯酶 同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