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媛媛 作品数:14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贵港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生物学 更多>>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瘢痕妊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确诊外生型CSP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清宫术组(对照组,n=42)与UAE联合宫腔镜手术组(观察组,n=50)。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包块完全吸收时间、术后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统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HCG转阴时间、包块完全吸收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CSP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安全性高,且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静平 陆媛媛 韦任姬 刘丽娟 韦木兰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 宫腔镜检查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锌指蛋白492基因突变对卵巢癌转录组的影响及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492(zinc finger protein 492,ZNF492)基因突变在卵巢癌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为卵巢癌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ZNF492突变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将样本分成ZNF492突变组和非突变组,使用R包DESeq2分析2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获取卵巢癌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和分化的情况,通过ZNF492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多因素COX回归预测模型进行列线图(Nomogram)模型构建及评价。结果:ZNF492突变组(n=377)与非突变组(n=2)差异基因中有100个上调基因和971个下调基因。2组间的差异基因及ZNF492突变组100个上调基因的通路富集分析均显示富集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多因素COX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的年龄大(≥65岁)、肿瘤分期(Ⅲ~Ⅳ期)和分化(G3)高可能与患者较差的总生存期相关(HR>1),而ZNF492高表达(≥0.672)与较好的预后相关(HR<1),其中年龄较大(≥65岁)的患者预后较差(P<0.01)。基于以上4个因素,进一步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指数为0.593,3年和5年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10和0.566,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提示患者3年或者5年生存率大于18%且小于82%时可采取干预措施。结论:突变的ZNF492可能通过调控TGF-β通路以及抗凋亡的潜在机制影响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且对预测预后有较强临床实用价值,ZNF492突变有望成为卵巢癌循环肿瘤DNA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陆媛媛 李力关键词:卵巢肿瘤 转录组 基于生物信息学途径探究卵巢上皮性癌ctDNA体细胞突变 2022年 目的:通过探索卵巢上皮性癌的体细胞变异情况,为寻找卵巢上皮性癌ctDNA的诊治靶标提供线索。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体细胞突变数据、基因转录组数据,利用R软件maftools包对数据进行体细胞突变分析、突变特征分析、超突变分析、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及体细胞突变基因协同和互斥分析。结果:纳入卵巢上皮性癌体细胞突变数据下载样本共411例,其中突变种类最多的为错义突变;变体类型中SNP占比最大;SNV中T>G转换最多,T>A次之;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为TP53。SNP转换与颠倒比例相当,6种转换以C>T所占百分比最高(35.19%)。富集通路分析:RTK-RAS、Hippo信号通路有突变的样本占比分别为190/411和147/411。对TOP50基因的互作关系进行分析提示绝大部分基因是共同发生(协同性)。结论:本研究借助于TCGA数据库,完成了卵巢上皮性癌体细胞突变分析,为卵巢上皮性癌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与借鉴,为促进对癌症病因学的理解及研究ctDNA提供依据。 陆媛媛 李力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 体细胞突变 CTDNA 雌二醇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KT通路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17β雌二醇(E2)诱导人子宫内膜癌HFC-1A细胞产生不同细胞因子,探讨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浓度为1×10^(-6)mol/L雌二醇(E2组)作用于HEC-1A细胞8h、12h后,或1×10^(-6)mol/L雌激素受体抑制剂(ER组)、25×10^(-6)mol/L AKT抑制剂(AKT组)分别预处理HEC-1A细胞60min,各加入1×10^(-6)mol/L雌二醇作用8h和12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内VEGF、bFGF、IL-8基因mRNA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以1×10^(-6)mol/L雌二醇作用HEC-1A细胞15min后,细胞内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_2组的VEGF、bFGF、IL-8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R组VEGF、bFGF、IL-8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E_2组相比较,除了8h的VEGF蛋白和12h的IL-8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及12h的VEGF mRNA表达稍增加外,均明显低于E_2组(P<0.05);AKT组VEGF、bFGF、IL-8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E_2组相比较,除了12h的IL-8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外,均明显低于E2组(P<0.05)。雌二醇作用HEC-1A细胞15 min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雌二醇诱导子宫内膜癌产生细胞因子VEGF、bFGF、IL-8可能是通过激活AKT通路实现的。 丁兰芳 王晓谦 陆媛媛 宋红林 李力 张洁清关键词:雌激素 子宫内膜癌 AKT 雌激素通过激活AKT通路产生的细胞因子增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能力 被引量:10 2013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有关,但雌激素如何调节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AKT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生存和增殖的一个重要调节信号。本研究探讨在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中,雌二醇能否通过激活AKT通路产生细胞因子,以及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雌二醇作用HEC-1A细胞后AKT活化情况,以及AKT抑制剂、ER抑制剂对AKT活化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及ELISA技术检测雌二醇(E2组)作用于HEC-1A细胞30 min后;或雌激素受体抑制剂(ER组)、AKT抑制剂(AKT组)分别预处理细胞1 h后再加入雌二醇作用30 min后,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bFGF、IL-8基因mRNA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表达。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CFSE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E2组的AKT活化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6 2),ER组和AKT组的AKT活性比值较E2组显著降低(P=0.006 0和P=0.006 4),但不能完全抑制雌二醇作用。E2组的VEGF、bFGF、IL-8 mRNA或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ER组及AKT组中VEGF、bFGF、IL-8 mRNA或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E2组(P均<0.05);雌二醇作用HEC-1A细胞后,细胞增殖数明显增多,细胞周期加快(P均<0.01)。结论:在HEC-1A细胞,雌二醇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产生VEGF、bFGF、IL-8因子,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陆媛媛 张洁清 梁少凤 李力关键词:雌二醇 AKT 增殖 雌二醇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经AKT介导调节NF-κB活性的研究 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妇科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随着妇女人均寿命的延长,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日益增多、肥胖人口比例的增加等因素,无论是在西方国家或是在我国,近年发病率在各年龄层妇女中呈上升趋势,其... 陆媛媛关键词:雌二醇 子宫内膜癌 AKT NF-ΚB 文献传递 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月因子宫内膜癌于贵港市人民医院妇科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2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手术组(ORH组)74例,腹腔镜手术组(LRH组)6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组(RRH组)9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长、手术费用、盆腔淋巴结切除个数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H组手术时长短于ORH组及RRH组,RRH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H组及LRH组,ORH组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长、术后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高于LRH组及RRH组,RRH组手术费用高于ORH组及LRH组。结论:与开腹手术及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是可行、安全的,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结果。 陆媛媛 陈静平 韦任姬 陈宇东 韦木兰 梁玉琨 丘丽玉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 子宫内膜癌 临床疗效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损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年 探究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损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患者为我院诊治的3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损患者。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均顺利出院,未有显著并发症发生。术后经随访发现,患者切口均良好愈合。结论:经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损患者时采取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确保患者手术成功,并促进患者康复,可行推广。 梁玉琨 陆媛媛 张婷婷关键词: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雌激素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血管因子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血管因子生成的机制,阐述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雌激素(E2组)作用于HEC-1A细胞30min,雌激素受体抑制剂(ER组)、AKT抑制剂(AKT组)、NF-κB抑制剂(NF-κB组)分别预处理HEC-1A细胞1h,各加入雌激素作用30min后;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血管因子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血管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2组的血管因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R组、AKT组及NF-κB组的血管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E2组(P<0.05)。结论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中起到信号传导的作用,可调节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邱雁 陆媛媛 张洁清关键词:雌激素 子宫内膜癌 血管生成因子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0年 卵巢癌早期病变缺乏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早期诊断检测方法,约70%的卵巢癌患者初次诊断时已经为肿瘤晚期,晚期病变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治疗方法,因而卵巢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肿瘤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携带有与原肿瘤细胞一致的基因组突变特征,通过ctDNA检测可以无创、连续和实时地监测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医生可以早期发现患者ctDNA基因突变情况,获得肿瘤是否发生和发生阶段情况,监测病情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就ctDNA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建立完善ctDNA在卵巢癌早期诊疗中基因水平的动态监测方法,提高卵巢癌的检测和治疗效果。 陆媛媛 李力关键词: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