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海洋

作品数:2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几丁质
  • 4篇肥料
  • 3篇玉米
  • 3篇栽培
  • 3篇生物肥
  • 3篇生物肥料
  • 3篇微生物
  • 3篇磷素
  • 3篇黄瓜
  • 2篇絮凝
  • 2篇絮凝剂
  • 2篇絮凝率
  • 2篇营养液
  • 2篇溶磷
  • 2篇杀菌剂
  • 2篇生物源
  • 2篇施用
  • 2篇施用效果
  • 2篇蔬菜

机构

  • 26篇吉林省农业科...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延边朝鲜族自...
  • 2篇吉林省动物疫...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烟草工业...
  • 1篇吉林建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6篇闫海洋
  • 23篇金荣德
  • 7篇吴海燕
  • 7篇王娜
  • 6篇范作伟
  • 6篇孙卉
  • 3篇王立春
  • 2篇李忠和
  • 2篇牛铭晨
  • 2篇高星爱
  • 2篇闫秋良
  • 2篇王殿发
  • 2篇刘影
  • 2篇金海强
  • 2篇杨贵春
  • 2篇宋杭霖
  • 2篇韩桂荣
  • 1篇刘春光
  • 1篇徐海钰
  • 1篇梁烜赫

传媒

  • 6篇东北农业科学
  • 5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果菜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第九届全国微...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8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膜荚黄芪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是催化合成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从膜荚黄芪中克隆了CHI基因cDNA全长,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黄酮含量并进行了定量分析,为深入了解黄芪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结果表明,AmCHI基因cDNA全长为910 bp,开放阅读框为660bp,编码219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24021.42 Da,等电点为5.41,Genbank登陆号为KY0862871。AmCHI蛋白定位于细胞质,无信号肽,属于稳定的亲水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豆科植物相似性较高,推测属于TypeⅡ型。总异黄酮含量根<茎<叶,CHI基因表达量根<茎<叶。
袁宇含金河延孟义淳全雪丽闫海洋金荣德吴松权
关键词:膜荚黄芪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克隆异黄酮
抗铅微生物的筛选及EDDS螯合诱导黑麦草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效应初探被引量:8
2012年
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两株较高抗铅细菌(CJ1,CJ2)和两株真菌(ZJ1,ZJ2),经过菌株的液体培养对铅的除去率达到了60.6%、51.3%、78.7%、47.2%。其中选择两种去除率高的细菌CJ1和真菌ZJ1,通过黑麦草的盆栽试验,在其内添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及微生物与螯合剂的复合调控,分析了黑麦草吸收铅能力。结果发现,EDDS和真菌的复合处理下黑麦草根系和叶片中的铅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7倍和10.68倍。说明复合处理对铅在黑麦草体内的富集和传输上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曹铁华牟忠生王淑萍闫海洋梁烜赫范作伟金荣德
关键词:去除率吸收量
几丁质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几丁质是一种除了纤维素之外最丰富的天然生物聚合物,含有丰富的C、N元素,能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微生物肥料供给植物生长的养分。本文综述了几丁质微生物研发的概况,介绍了几丁质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微生物肥料的优势,重点阐述了分解几丁质微生物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并对我国分解几丁质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闫海洋吴海燕李锋李根金荣德王淑萍
关键词:几丁质微生物肥料
吉林省设施草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年
草莓是一种色泽艳丽、风味浓郁的蔷薇科经济类植物,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吉林省的自然条件适宜草莓生长,近年来,草莓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稳步增长,但仍存在种苗质量差、病虫害发病率高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吉林省设施草莓产业的发展现状,梳理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种子选育、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品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吉林省设施草莓产业的高效发展奠定基础。
曹嘉芮李艳军闫海洋王娜霍云龙刘佳遥金荣德
关键词:草莓技术创新品种选育
一种甜瓜栽培用悬吊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甜瓜栽培用悬吊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通过移动机构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部滑动安装有第一水管,所述第...
陈庆东马国成陈鹏宇王娜霍云龙闫海洋金荣德李艳军曹嘉芮王飞汪磊杨贵春王志永韩桂荣王殿发王跃荣常忠海刘倩刘影
不同吸附载体和剂型的溶磷菌剂改善土壤磷素状况的培养试验被引量:1
2013年
为验证不同吸附载体及剂型的溶磷菌剂对土壤磷素状况的改善效果,选择了低磷和高磷两种肥力的土壤进行了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低磷供试土壤,改善土壤速效磷含量效果较好剂型及配方为:配方4>配方3>液体剂型>配方1>配方2,在土壤培养过程中(30 d、60 d、90 d、120 d),与对照相比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依次增加11.22 mg/kg、9.43 mg/kg、7.34 mg/kg、4.36 mg/kg和3.38 mg/kg。对于高磷供试土壤,改善高磷土壤速效磷含量效果较好剂型及配方为:配方3>配方1>配方2>配方4,在土壤培养过程中(30 d、60d、90 d、120 d),与对照相比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依次增加10.37 mg/kg、7.83 mg/kg、3.99 mg/kg和3.08mg/kg,液体剂型的溶磷效果不十分明显。说明对于不同肥力的两种土壤,不同吸附载体配方及剂型的溶磷效果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土壤本身的磷素营养状况对于菌剂的溶磷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壤有效磷的本底值越高菌剂的溶磷效果越不好。
范作伟金荣德闫海洋吴海燕
关键词:低磷土壤磷素状况
不同浓度CAP生物制剂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验证
2016年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分解技术将几丁质物质分解代谢,其代谢产物含有几丁质酶(Chitinase)、抗生素(Antibiotics)和植物生长激素(Plant growth promoting hormone),进而与乳化剂、分散剂混合进行液体发酵,制取了一种源于分解几丁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制剂,命名为CAP制剂。并在黄瓜、茄子、白菜上进行了效果验证。总结了其对蔬菜产量、VC、可溶性糖、蛋白质的影响以及初步探索了其对抗氧化活性的提高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50 m L/L的CAP制剂提高了黄瓜、茄子的产量,增产幅度达3.6%~5.89%;对白菜的增产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增产幅度高达122.86%;另一方面,对蔬菜的品质以及维持果实的抗氧化活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闫海洋孙卉朴光一金海强金荣德
关键词:蔬菜
冬季营养液加温对番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2024年
以“凤珠(CL042)”番茄为试材,通过加温营养液设置5个温度梯度处理,分别为12℃(T1-CK)、14℃(T2)、16℃(T3)、18℃(T4)和20℃(T5),以12℃为对照,研究冬季基质栽培对番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冬季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的营养液温度,以期为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番茄冬季基质栽培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营养液加温T4(18℃)及T5(20℃)时,番茄在生长指标上表现良好;T5处理在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指标上表现最好,分别为40.50、15.10μmol·m^(-2)·s^(-1)、233.33μmol·mol-1、0.21 mmol·m^(-2)·s^(-1)和4.36 mmol·m^(-2)·s^(-1);T5处理根系活力最低,为1.91μg·g-1·min-1;T5处理采收时间可达45 d。T5(20℃)处理营养液温度适用于北方地区冬季基质栽培番茄,增加采收时间。
李艳军曹嘉芮王娜霍云龙闫海洋金荣德
关键词:番茄营养液基质栽培光合作用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组合物由用于重金属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和Fe<Sub>3</Sub>O<Sub>4</Sub>@TiO<Sub>2...
闫海洋金荣德牛铭晨 霍云龙 李艳军王娜 曹嘉芮 陈庆东 张晋京 邹开福 张冬娜
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 sp.CX15及絮凝条件优化研究
2023年
为有效提升猪场污水处理效果,从污水处理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对污水具有较好絮凝作用的絮凝菌,并对絮凝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絮凝菌最优产絮时间为2 d,最优培养温度为35℃,菌液接种量为3%,絮凝菌在80℃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热稳定性.紫外、红外光谱结构表征实验证明,絮凝菌主要由酸性多糖组成.扫描电镜及革兰氏阳性实验结果显示,絮凝菌呈杆状.结合生化特征及分类学鉴定,判定絮凝菌CX15为Bacillus sp.CX15.
高星爱杨超闫海洋于博洋张頔李明吴磊闫秋良李忠和张淑莹
关键词:絮凝菌生化特征絮凝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