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芳
-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高职公共美育实施路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的美育目标,认为高职院校美育课程知识体系架构应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并通过主题式教学法实现教学形式的实践性和灵活性,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公共美育提供路径与方法。
- 金淑芳
- 关键词:美育高职
- 深圳设计文化生态与公众审美素养研究
- 2020年
- 在消费时代,建构现代公民审美的人生态度是其获得幸福感的关键。设计文化作为当代社会重要的审美载体,在提升公民审美素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圳市作为“设计之都”,从设计文化机构、设计文化活动、设计文化环境等多渠道推动融合式发展,为市民提供了丰厚的设计文化盛宴,让居民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审美素养的整体提升。
- 金淑芳李志
- 关键词:设计文化
- 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该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开设的新兴专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产教融合、服务产业为宗旨来开展教学,并由此在课程设置、引进企业人员参与教学、丰富第二课堂以及项目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金淑芳李志
- 关键词: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
- 美学经济时代设计艺术作为大学公共美育重要载体的必要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美育话题由来已久,文章通过分析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区别,美学经济时代丰富的设计审美文化以及设计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审美的对应关系等,提出设计艺术应该作为重要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载体,在高校美育中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
- 金淑芳
-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日常生活审美化
-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被引量:7
- 2018年
-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于产业转型升级和自身学科属性的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中日益强调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该专业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创新,通过大师工作室制度、项目化教学、现代学徒制以及工作坊教学的实践,开展更加精细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探索,为"工匠精神"的塑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培育土壤。
- 金淑芳李志
-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
- 深圳市游戏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中国各大城市逐渐展开经济产业转型的发展之路,游戏产业成为多个城市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类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深圳市游戏产业如何发挥既有优势,实现突破的发展就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就深圳市游戏产业发展各方面的竞争优势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探索研究。
- 李志金淑芳
- 关键词:游戏产业竞争优势
- 审美素养培育研究——基于环境美学与设计学的交叉视角
- 2020年
- 中国社会审美需求增长和审美素养较低的矛盾日益凸显,单一化的审美教育模式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美育发展亟需突破传统视角,拓宽教育模式与路径。环境美学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而设计学作为环境美的直接践行者,在塑造现代社会环境美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基于环境美学和设计学的交叉视角,开展美感普及教育,将为具体的美育实践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 金淑芳
- 关键词:审美素养环境美学设计学
- 高职文化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与职业教育定位的互融共通性被引量:1
- 2015年
- 高职院校在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常常面临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目标与高职专业化职业性发展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对立。通过构建"以专业为本源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打破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壁垒,才能保障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的真正落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金淑芳
-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多元性建构
- 2015年
- 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加以推进。协同育人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全新发展和综合建构开拓了思路。自觉主动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发展建设,才能形成更加丰富更具特色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 金淑芳
- 关键词:多元性
- 论设计艺术在通识美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纯艺术"和"设计艺术"二者在通识美育中的作用不同。一方面艺术史、绘画类课程的"纯艺术"性教育满足了有高雅审美需求的部分学生自我修养的建构,能够对有兴趣的同学进行一定的高雅艺术知识普及;另一方面生活化和普及性的设计艺术更加符合大众化教育时代高校学生普遍的审美需求,应该将其纳入通识美育课程并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同时,可以预见的是设计艺术通识教育的推行将能够通过提升受众审美品位来形成保障中国设计艺术自身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反作用力。
- 金淑芳李志
- 关键词:纯艺术设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