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春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高邮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联合使用右旋美托嘧啶对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最大限度地缓解疼痛和最小化镇痛引起的副作用对于外科术后患者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多模式镇痛是目前推荐较多的方法[1]。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疼痛管理,吗啡联合辅助药物静脉PCA是一个非常便利的方法并获得广泛的认可。不同的辅助药物,
- 金晓春
- 关键词:PCA镇痛术后镇痛吗啡右旋美托嘧啶
- 舒芬太尼、吗啡及舒芬太尼吗啡复合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 2018年
- 比较舒芬太尼、吗啡以及舒芬太尼吗啡复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舒芬太尼组(S组)、吗啡组(M组)、复合组(SM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后病人需求镇痛时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50μg(S组)、吗啡3mg(M组)和复合舒芬太尼25μg+吗啡1.5mg(SM组),比较3组镇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并记录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瘙痒和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起效时间S组为6.8±1.4分钟,SM组11.3±2.8分钟,均短于M组57.8±1.7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痛持续时间M组19.5 ± 1.6小时、SM组15.6± 1.5小时,长于S组6.2 ± 1.7小时。3组副作用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硬膜外复合舒芬太尼和吗啡能提供更快镇痛起效时间和更长的镇痛持续时间且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 金晓春刘成龙
- 关键词:剖宫产硬膜外术后镇痛吗啡舒芬太尼
-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实施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水平的变化。结果:麻醉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45RA^+、CD45RO^+、CD45RA^+/CD45RO^+水平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麻醉诱导后1.5h,两组低切黏度(LBV)、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水平相较于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诱导后1.5h,观察组心率(HR)、收缩压(SBP)水平较麻醉前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麻醉诱导后1.5h的HR、SBP水平较麻醉前则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观察组(86.43±13.25)次/min、(110.84±15.41)mmHg(P<0.05)。手术结束后,观察组CD45RA^+、CD45RO^+水平与麻醉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2hCD45RA^+、CD45RO^+水平均有所回升,且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结束后,对照组CD45RA^+、CD45RO^+水平与麻醉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2h CD45RA^+水平有所回升而CD45RO^+水平持续降低,与麻醉前相比CD45RA^+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而CD45RO^+水平显著降低(P<0.05)。术后72h观察组CD45R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水平(P<0.05)。手术结束后、术后72h观察组CD45RA^+/CD45RO^+水平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72hCD45RA^+/CD45RO^+水平与麻醉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术前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改善作用的同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金晓春张飞郑杰刘成龙
- 关键词:丙泊酚静脉麻醉结直肠癌根治术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T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