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珺

作品数:29 被引量:295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土壤
  • 6篇高粱
  • 4篇微生物
  • 3篇生物炭
  • 3篇作物
  • 3篇连作
  • 3篇枯萎
  • 3篇枯萎病
  • 2篇氮素
  • 2篇芽孢
  • 2篇养分
  • 2篇液体肥
  • 2篇有机无机
  • 2篇生物肥
  • 2篇生物肥料
  • 2篇籽粒
  • 2篇拮抗菌
  • 2篇微生物肥
  • 2篇微生物肥料
  • 2篇微藻

机构

  • 2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5篇山西大学
  • 12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北京市种子管...

作者

  • 29篇郭珺
  • 16篇焦晓燕
  • 13篇武爱莲
  • 10篇王劲松
  • 10篇丁玉川
  • 10篇董二伟
  • 8篇庞金梅
  • 8篇王立革
  • 4篇闫敏
  • 3篇郑军
  • 3篇冯佳
  • 3篇梁韶莉
  • 3篇谢树莲
  • 3篇吕俊平
  • 3篇刘琪
  • 3篇樊芳芳
  • 2篇郑普山
  • 2篇刘耀魁
  • 2篇李磊
  • 2篇杨治平

传媒

  • 14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饲料研究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全国第十届新...

年份

  • 4篇2017
  • 10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199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粱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Biolog技术,以玉米—高粱轮作为对照,分别在播种施肥前、拔节期、穗花期及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研究连作4 a高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时期连作土壤微生物碳源整体代谢量(AWCD值)都高于玉米—高粱轮作,高粱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培养96 h时,轮作与连作间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均达显著差异(P<0.05),连作在播种前、拔节期、穗花期、成熟期4个时期的AWCD值分别是轮作的1.82倍、1.27倍、1.23倍和1.85倍,显著高于轮作,并在96 h以后连作与轮作的AWCD值之间差异均显著。对分类碳源利用数据分析及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引起分异的主要碳源是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在播种施肥前连作对羧酸类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轮作(P<0.05),是轮作的3.15倍;在拔节期与穗花期连作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代谢显著高于轮作(P<0.05),其中尤其以甘氨酰-L-谷氨酸最为显著(P<0.01);成熟期连作对除糖类外的5类碳源利用代谢能力都显著高于轮作,其对氨基酸类、羧酸类的利用能力分别是轮作的2.38倍和5.3倍。综合分析表明,高粱连作4 a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活性较轮作旺盛,尤其对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代谢活性变强,土壤中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升高。
樊芳芳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丁玉川武爱莲郭珺王立革
关键词:高粱连作微生物群落BIOLOG
连作对高粱生长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以玉米-高粱轮作为对照,研究连作对高粱生长、产量的影响及根区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粱连作3年对产量的抑制开始显现。与轮作相比,连作3年高粱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显著降低,连作4年更为明显;连作4年高粱根系生长也明显受到影响,0-40 cm深度范围内根系的生物量、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仅为轮作的61.5%、84.4%、73.8%。连作4年增加了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是轮作的1.9、1.3倍,而对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连作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比轮作增加了14.7%、17.2%。由此可见,连作不仅抑制高粱植株的生长,并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和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樊芳芳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丁玉川武爱莲郭珺王立革
关键词:根系形态土壤酶活性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区系及资源调查被引量:4
1998年
从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的后河背、旱地和后大河三个样区采集上样。用五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并对放线菌的数量、组成、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它们的拮抗性等进行了研究。按放线菌常规分类方法进行了鉴定,结果分离到九个属的高、中温放线菌。
刘德容赵益善郭珺吴玉龙
关键词:放线菌区系土壤
微生物肥料对缓释型有机无机复合肥肥效影响
本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很高,投入依很大,尤其是氮肥用量增加,而利用率下降,为改善这一现状,近年来缓释肥、控释肥被广泛重视,这些肥料的功能主要是控制氮的释放速度,缓释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是把缓效肥分和速效肥分结合的肥料,...
杨晶秋白光洁刘耀魁郭珺温辉芹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缓释型复合肥肥效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氮肥对作物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37
2017年
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最主要营养元素,合理施用氮肥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及改善品质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就近年来氮肥对作物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包括对作物生长和产量,作物养分吸收、分配和转运,作物籽粒中淀粉、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蛋白质及其组分等方面的影响,并且对其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同时提出了氮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崔佩佩丁玉川焦晓燕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郭珺王立革
关键词:氮肥作物生长籽粒品质
适宜组合的饲用复合酶高产优势菌群的筛选被引量:1
2011年
为满足动物不同种类、不同发育时期及日粮类型变化对某些酶系的特殊要求,选用经紫外线(UV)诱变和筛选获得的1株黑曲霉H新菌株及与H菌酶系有互补的一些菌株进行了组合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黑曲霉、纤细假丝酵母和木霉等多个菌株,不仅含有各自不同的高酶组分,而且有着较好的相容性,是适宜组合的饲用复合酶高产优势菌群。
郭珺梁改梅池秀蓉庞金梅
关键词:饲用复合酶高产菌株优势菌群
内陆干旱型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陈明昌张强王立志周怀平牛青山郑普山胡全才谷晓滨聂督关春林程滨杨治平郜春花刘平丁玉川郭珺李磊卢朝东董云中郝保平赵亚伟曹秋芬梁韶莉李荫藩冯高刘根科杨忠李春凤牛山根陈黎忠贾俊峰
1、在大同盆地设置了5个水盐动态监测点,系统研究了内陆干旱型盐碱土周年水盐运动规律,建立了盐分运移模型,提出了内陆干旱型盐碱地水盐运动调控模式,实现了旱季有灌、雨季有排、积盐期脱盐、其他时期排盐的目标。2、采用以井灌井排...
关键词:
关键词:盐碱地脱硫石膏改良剂
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循环利用被引量:26
2011年
综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模式,本着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遵循"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力求从源头减少污染,最大限度地实现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以循环经济理念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从而推动新型生态养殖模式的健康发展。
郭珺庞金梅
关键词: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循环利用沼气
生物炭对土壤磷、钾养分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6年
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钾有效含量,形态转化及淋溶损失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施用生物炭后对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土壤后会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这和生物炭本身携带一定量的磷、钾养分有关;生物炭也会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境等对土壤磷素有效态转化和固定态钾的释放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此外,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也能有效减少土壤中磷、钾的淋溶损失;生物炭类型、施用量、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炭对磷、钾的作用。建议今后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开展多点联网定位试验,以进一步明确生物炭对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和作用。
王宁焦晓燕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郭珺丁玉川王立革
关键词:生物炭淋溶
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袋栽研究了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阶段,杏鲍菇、白灵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8.08,17.39 g,分别占培养料失质量的74.43%,76.01%;在子实体发育阶段,杏鲍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占培养料失质量的80.15%~94.03%,白灵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占培养料失质量的70.49%~94.56%;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杏鲍菇、白灵菇对培养料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05.79,104.50 g,分别占培养料失质量的83.22%,80.51%。这说明杏鲍菇、白灵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83.22%,80.51%的碳源来自于木质纤维素。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培养料中木质素的分解率分别为81.31%,80.38%,对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72.20%,69.03%,对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56.14%,59.72%,说明杏鲍菇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强于白灵菇。在试验条件下,杏鲍菇的发菌时间、出菇时间均比白灵菇短,出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也较白灵菇高,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杏鲍菇具有比白灵菇更强的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
申挺挺郭珺李欣欣韩建荣宋志刚
关键词:杏鲍菇白灵菇木质纤维素栽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