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
- 作品数:13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1976年唐山Ms7.8地震强震序列滦县Ms7.1地震发震构造三山院探槽地震事件分析
- <正>1、研究背景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Ms7.8地震,同日18时45分在距离主震NE方向约40km发生滦县Ms7.1级地震(图1)。近年对唐山主震发震构造的持续研究在唐山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方面取得了突...
-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
- 文献传递
- 钻孔与探槽揭示1976年河北唐山M_s7.8地震发震构造晚第四纪强震活动被引量:19
- 2011年
-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匹配探槽开挖是获取平原区隐伏活动断裂多次活动地质依据的有效途径.本项研究跨唐山市1976年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实施了3条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及1个大探槽开挖,取得以下3点主要认识:(1)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大于47km,自唐山市市区南部向南过丰南县稻地镇孙家楼西侧至丰南县西河.(2)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几何展布分为南支和北支.北支以右旋走滑为主,地表垂直位移为西升东降;南支地表垂直位移表现为东升西降,兼具右旋走滑.这种断层活动方式无法用单一的正断层或逆断层的活动给予解释,而与断裂带右旋走滑活动产生的垂直位移场吻合.研究获得的钻孔和探槽资料证实晚第四纪时期唐山断裂存在这种持续的活动方式.(3)探槽揭示的断面和钻孔揭示的地层断错现象表明,晚第四纪时期唐山断裂带曾发生多次断层活动事件.在1976年唐山地震之前3次断层活动的时间分别为距今7.61~8.13,〉14.57和24.21~26.57ka,连同1976年唐山地震在内这4次强震的时间间隔约为6.7~10.8ka.在3条钻孔测线中,牛马库钻孔测线距今75.18ka以来9次事件断层活动的平均间隔为8.4ka.同时文中根据地层测年结果讨论了唐山市南北侧晚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差异.
-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
- 关键词: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多期活动探槽
- 对1976年河北唐山M_S7.8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及位移特征的新认识被引量:28
- 2011年
- 1976年河北唐山MS7.8地震发生之后,诸多资料报道了唐山市南侧展布的长8~11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由10余条NE方向、具右旋走滑特征的地表破裂呈左阶形式组成,总体走向N30°E,最大右旋位移2.3m,多数地段的垂直位移为0.5~0.7m。近年有学者提出,在更大范围内出现的地表破坏现象。分辨这些地表破坏现象构造属性的有效途径是,采用地质学的方法揭示地表破裂两侧的地层分布及其位移特征。在分析前人资料和对唐山地震地表破裂遗迹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在唐山市南侧31km范围内,选择3个具有唐山地震地表破裂现象的地点实施了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并在其中一个地点实施了开挖探槽。这3条钻孔测线相距4km及27.5km,共钻孔28个,总进尺1217m,采集了51个地层样品进行年代测试,其中包含7个14C测年样品。调查结果表明,这3条钻孔测线揭示出,地表之下20~60m冲积平原黏土和粉细砂地层与滨海平原淤泥质黏土和粉砂互层的地层断错现象。这些地层的断错特征是随着深度加大地层断错量值呈现单次位移量的倍数增加。孙家楼探槽开挖证实了孙家楼钻孔揭示的断层存在。由此表明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地表破裂带向南可延伸至丰南县西河以南,总长度>47km。这次大地震是晚第四纪曾发生多期位移事件的唐山断裂带的最新活动。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位移特征是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西升东降垂直位移;南段以东升西降的倾滑活动为主,兼有右旋走滑活动。这种位移特征不能单独用断层的逆冲或正倾滑活动给予解释,而是断裂带右旋走滑位移场的体现。将该项研究获得的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及活动方式与唐山地震后依据形变资料展示的唐山地震垂直位移场和水平位移场进行比对,显示了两者之间空间位置及运动方式的吻合。此外,文中根据该地区地质断�
-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
- 关键词:地表破裂带探槽唐山地震发震构造
- 河北隆尧现今地裂缝与1966年邢台地震关系被引量:9
- 2017年
- 通过对隆尧现今地裂缝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时的地裂缝、余震、等震线、地形变等资料进行对比,证明了隆尧地裂缝的形成与1966年邢台地震有关。隆尧地裂缝的再次出露,对1966年邢台地震发震构造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 郭慧王鑫
- 关键词:发震构造
- 钻孔与探槽揭示1976年河北唐山Ms7.8地震发震构造晚第四纪强震活动特征
- <正>1976年发生在中国华北平原北部的唐山Ms7.8地震是中国东部近30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该次地震发生之后,诸多学者报道了展布在唐山市南侧长约8~11 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由十余条NE方向、具右旋走滑...
-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
- 文献传递
- 中国大陆M≥8大震地表破裂参数与极震区等震线参数关系讨论
- 2017年
- 中国大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曾发生多次M≥8大震。本文依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再次整理8级大震数量及各个大震地表破裂参数与等震线参数新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共发生19次M≥8大震,其中华北构造区6次,新疆构造区3次,青藏构造区10次。与前人资料相对比,增加了849年内蒙包头8级地震,且对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等8次地震的地表破裂长度与破裂位移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对19次8级大震的地表破裂参数与极震区等震线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地震地表破裂与震源信息的关系。对比表明,地震断层活动方式不同的断裂之间,或是同属同一活动方式、但展布在不同地域,其地震地表破裂参数均有较大差异,相对应的极震区等震线参数均有较大差异。
- 郭慧
- 关键词:构造区
-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调查被引量:11
- 2016年
-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的早期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在乐亭—滦南地区存在一条NW走向的地裂缝带,自滦南县申营村往南断续延伸至乐亭县王滩镇王各庄村,长度大于30km,以右旋走滑为主.该地裂缝是1976年唐山M_S7.8地震形成的,但其地理位置接近1976年唐山地震序列中滦县M_S7.1地震形成的NW向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上.为进一步研究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拟基于前人资料,对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展开调查,并实施探槽开挖和钻孔探测.探槽揭示出小型砂脉和宽1.0—1.2m的大型砂脉分别为1976年唐山MS7.8地震和该地震之前另一次强震事件的产物;钻孔探测结果表明主砂脉两侧地层不存在明显的垂直落差,这与1976年唐山M_S7.8地震时该点位出现的地裂缝现象是右旋剪切以及赵滩探槽揭示的两侧垂直位移不明显的现象相吻合.
-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
- 关键词:探槽
- 1976年唐山Ms7.8地震强震序列滦县Ms7.1地震发震构造三山院探槽地震事件分析
- 本项研究从滦县Ms7.1级地震震后地表破裂资料入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地表破裂带实施了钻孔探测及探槽开挖,三山院探槽揭示出1976年滦县Ms7.1级地震NE方向的发震断裂。该项认识表明唐山Ms7.8级地震与滦县Ms7...
-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
- 关键词:地震学强震序列发震构造断层活动
- 文献传递
- 钻孔与探槽揭示1976年河北唐山M_S7.8地震发震构造晚第四纪强震活动特征
- 2012年
- 1976年发生在中国华北平原北部的唐山Ms7.8地震是中国东部近30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该次地震发生之后,诸多学者报道了展布在唐山市南侧长约8~11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由十余条NE方向、具右旋走滑特征的地表破裂呈左阶型式组成,总体走向NE30°,最大右旋位移1.5~2-3m,多数地段的垂直位移0.5~0.7m。此外,众多学者对该次地震的形变特征、震源破裂参数、唐山地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和发震构造、唐山市古地震现象、深部构造、以及唐山断裂带的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
- 关键词:晚第四纪发震构造地震地表破裂带强震
- 现今地表地裂缝的形成与活动断裂的关系--以汾渭地堑和华北平原为例
- 江娃利谢新生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