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曲彬
- 作品数:95 被引量:3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 2003年
- 目的 总结运用聚乙烯醇 (PVA)微粒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71例子宫肌瘤患者 ,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 ,采用 PVA微粒 (直径 35 0~ 70 0μm)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结果 71例中栓塞成功 6 9例 (97.2 % ) ,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随访 1~ 1 2个月 ,B超或 MR复查肌瘤缩小率 5 8%~ 1 0 0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江娜杨维竹郑曲彬
-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
-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在化疗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意义(附100例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在化疗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 10 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均行肝动脉造影 ,对其中可疑肝动脉解剖变异或存在肝外侧支供血的患者又选择性行相应动脉造影。结果 10 0例肝动脉造影发现肝动脉解剖位置变异 2 3例 。
- 杨升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黄宁
- 关键词:肝动脉肝癌化疗栓塞
- 长球囊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评估长球囊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2例共35条下肢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采用长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成功治疗了29条下肢,技术成功率达82.9%。除1例于术后10天行踝上截肢术外,其余病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足部溃疡或坏疽经换药等处理逐渐结痂或将坏疽足趾截除而愈合。术后25例随访了3~34个月,先后有12例复发,9例行二次介入手术重新获得好转,仅1例转外科行截足术,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长球囊行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 江娜杨维竹黄兢姚吴正忠黄宁郑曲彬申权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
- 经胆道支架置入放射性粒子条治疗恶性胆道梗阻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胆道支架置入放射性粒子条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38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应用125I粒子,每个125I粒子长4.5 mm、直径0.8 mm,送入导管制备粒子条。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导丝经皮通过梗阻段,先行球囊导管扩张,后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然后经支架置入8~10F胆道引流管;再将装有粒子条的导管在透视下经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包敷固定引流管体外部分或包埋于皮下。结果 38例中36例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及放射性粒子条置入术,术后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P〈0.0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讨论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后联合放射性粒子条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黄兢姚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宁谢杭
- 关键词:碘125粒子
- 右室阻塞性异常肌束10例报告
- 1992年
- 右室阻塞性异常肌束又称双腔右心室,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1.5%,以往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术前常常误诊,甚至发生过外科手术中误将异常肌束所致狭窄口当作室间隔缺损修补,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术前的X线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10例经心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的病例,报告如下,并着重讨论X线诊断问题。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10例(5例为外院病人),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6~24岁。全组病人均经外科手术证实。
- 郑曲彬段青王一波
- 关键词:异常肌束先天性心脏病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附22例报告)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2 2例子宫肌瘤患者 ,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 ,采用 5 0 0~ 70 0 μm聚乙烯醇 (PVA)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结果 2 2例中插管成功栓塞的有 2 1例 ,占 95 .5 %。 15例经量增多的患者子宫出血明显减少 (10 0 % ) ,其中 1例完全没有月经 ,8例患者与肿块有关的症状均明显缓解 (10 0 % )。B超复查肌瘤缩小率达 5 0 %~ 92 % ,2 2例中无一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有症状性的子宫肌瘤是有效的 ,研究证明此疗法可替代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 杨维竹谢敬霞江娜郑曲彬黄宁
- 关键词:子宫肌瘤介入性放射学治疗性栓塞
-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合并单发右位心、右室双出口及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一例
- 1995年
-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合并单发右位心、右室双出口及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一例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郑曲彬,杨维竹河南省南阳卫生学校蒋烈夫,陈艳芳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及紫绀。查体:紫绀及杵状指。心尖搏动于右侧,胸骨右缘第2~4肋间可闻及...
- 郑曲彬杨维竹蒋烈夫陈艳芳
- 关键词:肺静脉畸形右位心右室双出口心内膜垫缺损
-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125)I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肝癌伴门脉主干瘤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48例确诊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TACE术后1周进行经皮门脉瘤栓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随访时间12-24月,对比序贯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影像学的变化,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48例患者共接受215次TACE治疗,平均每例患者4.5次,每例患者平均植入粒子数16枚,技术成功率100%,全组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肝内病灶客现缓解率为37.3%(18/48)。瘤栓3个月后影像复查平均回缩3.9mm,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25例,稳定(SD)6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83.3%。门脉主干内径恢复大于80%共41例(85.4%)。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47.9%,33.33%,中位生存时间为15.8月。48例患者术后3个月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与术时比较,P=0.0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黄宁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
- 关键词:肝肿瘤癌栓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 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研究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大小3.0~ 10.5cm.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一次或多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术前术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定期随...
- 申权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黄宁
- TIPS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
- 目的 总结TIPS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TIPSS术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TIPSS术中均使用Fluency...
- 杨维竹黄宁郑曲彬黄兢姚江娜申权谢杭林俊清
- 关键词:TIPSS静脉栓塞肝硬化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