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乐婷 作品数:16 被引量:4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杨森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功能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B细胞过度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抑制抗体产生可控制SLE病情,研究B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可为治疗提供新方向。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是B细胞产生抗体的主要辅助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总结Tfh细胞中重要调控作用分子及其在SLE中的病理作用,为SLE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与方法。 黄子宸 赵铖 王健 郑乐婷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发病机制 类风湿因子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小血管炎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索类风湿因子(RF)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小血管炎(AASV)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AASV患者99例,按RF值分为RF阴性组和RF阳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RF阳性组55例(55.56%),RF阴性组44例(44.44%)。RF阳性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CRP)高于RF阴性组;RF阳性组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RF阴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RF滴度与CRP、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2组患者均无病例演变为类风湿关节炎。结论:RF阳性AASV患者较RF阴性AASV患者的年龄、炎症指标更高,肾损害更轻,但两者预后无明显差异,提示AASV中的RF可能为低亲和力RF,在AASV疾病中影响有限。 曾雯 赵铖 郑乐婷 文静 陈战瑞 雷玲关键词:类风湿因子 回顾性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对正常B细胞分泌功能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21对正常B细胞分泌功能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初发未经治疗的活动期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各20例,磁珠分选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与SLE患者、健康对照者血清和/或重组IL-21受体融合蛋白共培养,5 d后收集上清及细胞,免疫比浊法测上清IgG、IgM水平,ELISA法测上清抗双链DNA抗体,膜连蛋白Ⅴ/碘化丙啶法检测B细胞凋亡率。结果(1)正常B细胞+SLE患者血清组IgG、IgM及抗双链DNA抗体水平高于SLE患者血清+培养基组[(5.84±1.79) g/L比(4.25±1.48) g/L,P=0.000;(0.46±0.21) g/L比(0.43±0.21) g/L,P=0.003;(127.76±70.24) IU/ml比(115.15±63.88) IU/ml,P=0.014];而正常B细胞+健康对照者血清组IgG、IgM及抗双链DNA抗体水平无明显改变(P值均〉0.05);(2)加入重组IL-21受体融合蛋白后,正常B细胞+SLE患者血清+重组IL-21受体融合蛋白组IgG、IgM及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减少[(5.26±1.62) g/L比(5.84±1.79 ) g/L,P=0.006;(0.42±0.20) g/L比(0.46±0.21) g/L,P=0.002;(118.00±69.62) IU/ml比(127.76±70.24) IU/ml,P=0.012];(3)正常B细胞+SLE患者血清组B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B细胞+健康对照者血清组[(47.88±12.65)%比(38.86±10.32)%,P=0.004];加入重组IL-21受体融合蛋白后,正常B细胞+SLE患者血清+重组IL-21受体融合蛋白组B细胞凋亡率下降[(42.08±12.52)%比(47.88±12.65)%,P=0.001]。结论IL-21可诱导正常B细胞分化为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分泌抗体,同时诱导正常B细胞凋亡,阻断IL-21可能成为治疗SLE的新方法。 郑乐婷 赵丽丹 赵铖 赵岩 张烜 张奉春 曾小峰 唐福林 尤欣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 B淋巴细胞 健康体检者筛查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筛查对健康体检人群的预警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进行健康体检的1 157名人员,其中男性767名,女性390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 12项,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Ig亚型,MONITOR 100检测血沉(ESR),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自身抗体结果异常者,嘱其临床随诊。结果 1 157名健康体检者ANA阳性率为7. 35%,其中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阳性率(12. 56%vs 4. 69%,χ~2=23. 528,P=0. 000),ANAs的总体阳性率为3. 80%,其中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阳性率(5. 90%vs 2. 73%,χ~2=7. 055,P=0. 008)。抗dsDNA抗体及ANAs各项特异性抗体在男性和女性健康体检者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自身抗体异常者每3~6个月进行1次临床随诊,最终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者14例,占1. 21%,非AID者24例,占2. 07%。确诊AID患者血清CRP、ESR结果显著高于非AID患者(P <0. 05)。结论自身抗体可在AID临床确诊前出现在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对AID有预警作用。在健康体检中将自身抗体列入常规检查项目是非常必要和有价值的。健康体检者同时出现CRP和(或) ESR结果异常时,要警惕AID的发生。 李晞 郑乐婷 石昌荆 王芃 徐涓娟 王健关键词:自身抗体 筛查实验 自身免疫性疾病 体检人群 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源化抗人白介素-6(IL-6)受体单克隆抗体——托珠单抗(TCZ)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以8例长期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活动性RA患者为试验对象,每4周静脉滴注1次TCZ 8mg/kg,分别于治疗基线(W0)、治疗12周(W12)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清及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结果:TCZ抑制RA患者PBMC的IL-17+CD4+T细胞(Th17)细胞分化,治疗12周时Th17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IL-17的水平12周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33±2.45pg/ml vs 11.3±5.73pg/ml,P<0.05);血清IL-6的水平12周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3.23±10.68pg/ml vs 48.07±22.37pg/ml,P<0.01)。并且TCZ治疗显著降低RA患者疾病活动性相关的DAS28、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TCZ可能通过减少IL-6产生,抑制RA患者Th17细胞的分化,降低促炎症因子IL-17的产生,显著改善RA的疾病活动性,从而有效治疗RA。 史群 尤欣 郑乐婷 李梦涛 张奉春 赵岩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白介素-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12月确诊的34例SLE并发DAH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 SLE合并DAH发病率为0.39%,年龄19(IQR 11.75~32)岁,病程6(2~15.75)个月,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为19.5(16~25)分;抗双链DNA抗体定量24.35(2.89~129.25);补体C3 0.38(0.26~0.84)g/L。预后:总体病死率73.5%,经风湿免疫科治疗52.9%。影响病死率的治疗有CTX(OR=0.059,95%CI 0.006~0.554,P=0.013)及免疫抑制剂联合大于常规剂量激素治疗(OR=0.059,95%CI 0.006~0.554,P=0.013)。结论 SLE合并DAH症状常不典型,表现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等,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应用CTX联合大于常规剂量激素治疗原发病可降低病死率。 黄子宸 王荷郡 赵铖 郑乐婷 文静 陈战瑞 雷玲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弥漫性肺泡出血 p53治疗白介素-1β诱导兔膝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以腺病毒(Ad)为载体、p53为治疗基因,研究p53基因对人白介素(IL)-1β诱导兔膝关节炎的疗效和机制。方法:以Ad-LacZ为对照,将Ad-p53和Ad-LacZ分别注入6只人白介素1β(hIL-1β)诱导兔膝关节炎模型的膝关节。分析滑膜组织病理改变和关节炎的相关指标变化,检测滑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培养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滑膜成纤维细胞(FLS),用四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p53对滑膜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测定上清IL-6的水平。此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评价腺病毒能否将治疗基因p53有效转移至滑膜组织。结果:Ad-p53感染滑膜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组织后,治疗基因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53能显著减轻hIL-1β诱导兔膝关节炎的炎症,抑制滑膜细胞增生,减少炎症细胞浸润。p53不能诱导RA-FLS凋亡,但能显著下调促炎症细胞因子IL-6的产生。结论:抑癌基因p53很可能主要通过抑制促炎症因子的产生来减轻关节和滑膜炎症,是RA基因治疗的有效因子之一。 尤欣 王迁 张婷 郑乐婷 唐福林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P53 滑膜 炎症 男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基于iTRAQ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021年 目的分析男性和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血浆的差异表达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纳入SLE男性、SLE女性、健康男性、健康女性各8例,收集其外周血标本并分离血浆。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筛选SLE男性与SLE女性之间、SLE女性与健康女性之间、SLE男性与健康男性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谱,并对所有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 (1)SLE女性与SLE男性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共277个(表达上调193个,表达下调84个),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生物调节、免疫系统过程、生物过程调节等,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免疫缺陷及生产IgA的肠道免疫网络等。(2)SLE女性与健康女性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共242个(表达上调181个,表达下调61个),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细胞过程、免疫系统过程、生物过程调节等,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类风湿关节炎、FcεRI信号通路及麻疹等。(3)SLE男性与健康男性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共214个(表达上调114个,表达下调100个),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免疫系统过程、刺激反应、细胞过程等,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心肌收缩、钙离子信号通路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 SLE患者的血浆蛋白表达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差异表达蛋白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涉及的信号通路也存在差异。 黄子宸 郑乐婷 李晞 刘秀华 雷玲 文静 徐涓涓 赵铖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差异表达蛋白 蛋白质组学 医学院校临床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2016年 双语教学是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促使我国医学领域与国际接轨。本文总结临床课程双语教学经验,结合实际分析临床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郑乐婷关键词:医学院校 双语教学 临床课程 单细胞RNA测序联合实验验证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核心基因 2024年 目的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联合实验验证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核心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下载单细胞数据GSE173896和芯片数据GSE38974。GSE173896进行质控、批次矫正、降维聚类、细胞类型注释及组间树突状细胞差异表达基因(DC-DEG)鉴定。GSE38974差异分析得到的差异基因(DEG)与DC-DEG取交集获取共有DC-DEG,评估共有DC-DEG对COPD的诊断效能和共有DC-DEG富集分析及其与GSE38974免疫细胞浸润中激活的树突状细胞(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Th17细胞的相关性。肺气肿小鼠模型肺组织对共有DC-DEG的mRNA表达量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GSE173896得到组间DC-DEG 18个,GSE38974得到646个DEG,两者取交集得到3个DC-DEG,包括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 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和S100A9,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41、 0.804和0.966。基因本体论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主要富集于慢性炎症反应、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结合、 Toll样受体(TLR)结合、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IL1RN、 S100A8和S100A9均与激活的DC、 pDC及Th17细胞呈正相关。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肺气肿小鼠肺组织IL1RN、 S100A8和S100A9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结论 IL1RN、 S100A8和S100A9可能是DC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核心基因,为后续COPD的免疫治疗提供潜在靶点和理论依据。 薛廷 郑乐婷 董菲 周广 钟小宁关键词:核心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