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慧莉
-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宁腿综合征病因分析-附2例病例报告
- 【目的】不宁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常在夜间,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目前我国存在诊断不规范,治疗不当的问题。在此通过2个病例,讨论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病例1:伴不宁腿综合征及周期性肢动的脊髓小...
- 刘燕程金湘邹慧莉杨伟毅雷革胜杨婷宿长军
- 关键词:不宁腿综合征SCA焦虑抑郁共病双下肢病例报告病因分析
- 文献传递
- 不宁腿综合征病因分析-附2例病例报告
- [目的]不宁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常在夜间,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目前我国存在诊断不规范,治疗不当的问题.在此通过2个病例,讨论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病例1:伴不宁腿综合征及周期性肢动的脊髓小...
- 刘燕程金湘邹慧莉杨伟毅雷革胜杨婷宿长军
- REM期夜间额叶癫痫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并文献复习
- <正>目的通过对1例REM期夜间额叶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及多导睡眠图结果分析,鉴别异态睡眠发作和夜间额叶癫痫,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特点进行总结。方法对1例夜间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行24小时脑电图(EEG)及视频多导...
- 邹慧莉宿长军杨婷雷革胜
- 关键词:多导睡眠图REM文献复习
- 文献传递
- 不同部位低频rTMS治疗帕金森病的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rTMS治疗帕金森病的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01月至2013年0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帕金森病,且存在睡眠障碍患者52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分组: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双侧额叶...
- 胡晓辉邹慧莉郭睿杨婷雷革胜宿长军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伴舌痛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6年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在临床较常见,伴有舌痛的OSAS较少见。现报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伴有舌痛的OSAS 1例如下。1病例患者,女,58岁,因"打鼾、夜间睡眠前舌痛5年"于2015年05月28日就诊我科。患者于5年前出现夜间睡眠前舌痛,为舌体双侧呈针刺样痛,左右位置不定,时而伴嘴唇部疼痛,入睡后舌痛自行消失,晨醒后无舌痛,舌痛间断发生,时轻时重。
- 胡晓辉雷革胜邹慧莉杨伟毅杨婷宿长军
- 关键词:舌痛症CPAP睡眠结构紊乱鼻咽镜检查
- 大鼠中缝背核与前额皮质间甘丙肽能纤维联系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缝背核与前额皮质间甘丙肽(Gal)能神经元的纤维投射。方法参照Paxions-Waston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中缝背核、前额皮质的坐标,将逆行追踪剂荧光金(FG)分别注入各坐标点后,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中缝背核与前额皮质Gal/FG双标神经元的分布状况。结果将FG注入腹侧和背侧前额皮质后,可见Gal/FG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缝背核腹侧,尤其集中在内侧纵束周围;将FG注入中缝背核喙侧,可见Gal/FG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腹侧前额皮质,尤其集中在边缘下皮质(IL)和前边缘皮质(PL);将FG注入中缝背核中间部和尾侧,可见Gal/FG双标神经元均匀分布于前额皮质各区。结论在中缝背核与前额皮质间存在Gal能双向神经通路。
- 李小平雷革胜邹慧莉胡晓辉于春刚宿长军
- 关键词:中缝背核前额皮质甘丙肽逆行追踪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有失眠的焦虑症3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伴有失眠的焦虑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伴有失眠的焦虑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rTMS组与对照组各38例,rTMS组采用rTMS刺激+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采用伪线圈rTMS刺激+文拉法辛治疗,2组患者均刺激1次/d,20min/次,连续7d。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多导睡眠监测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结果 rTMS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多导睡眠监测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结论 rTMS可明显改善伴有失眠焦虑症患者的不良焦虑情绪,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rTMS治疗伴失眠焦虑症患者疗效可靠。
- 胡晓辉邹慧莉唐宝丽雷革胜宿长军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失眠焦虑症文拉法辛
- 甘丙肽系统在雌性焦虑抑郁样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和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在雌性焦虑抑郁样行为小鼠海马中甘丙肽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所起的作用。方法制备甘丙肽及甘丙肽受体-1(galanin receptor subtybe 1,Gal R1)、受体-2(Gal R2)、受体-3(Gal R3)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甘丙肽及其受体Gal R1、Gal R2、Gal R3在雌性C57BL/6J小鼠海马中分布情况。另取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与对照组(15只),实验组给予慢性温和型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ility mild stress,CUMS)4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4周后分别行糖水偏好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旷场实验及悬尾实验以评估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水平及工作记忆情况;行为实验后,每组8只小鼠提取海马RNA行qPCR以检测海马甘丙肽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其余小鼠取脑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C-Fos阳性细胞数。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甘丙肽及其受体Gal R1、Gal R2在腹侧海马Hilus区有表达,Gal R3未见阳性信号。糖水偏好实验实验组较对照组糖水饮用量减少(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探索新物体时间百分比短(P<0.05);旷场实验中,实验组小鼠较对照组中间停留时间缩短(P<0.05);悬尾实验中,实验组较对照组累计静止时间延长(P<0.05)。qPCR结果示实验组小鼠海马甘丙肽及Gal R1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实验组小鼠海马齿状回C-Fos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甘丙肽、Gal R1及Gal R2主要分布在小鼠海马的腹侧Hillus区;在雌性C57BL/6J小鼠中,海马甘丙肽及Gal R1的增加可能与焦虑抑郁样行为有关,与海马齿状回C-Fos细胞增加也有关。
- 陈国艳杨伟毅胡晓辉邹慧莉雷革胜宿长军
- 关键词:甘丙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