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那剑

作品数:2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隐喻
  • 5篇英语
  • 5篇语义
  • 4篇认知语义
  • 3篇英汉
  • 3篇教学
  • 2篇颜色词
  • 2篇英汉基本颜色...
  • 2篇转喻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背景
  • 2篇口语
  • 2篇口语学习
  • 2篇基本颜色词
  • 2篇教学模式
  • 2篇高校英语
  • 2篇汉语
  • 2篇概念隐喻
  • 2篇高校
  • 1篇大学英语

机构

  • 13篇西南科技大学
  • 4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7篇那剑
  • 1篇赵成平
  • 1篇刘琴

传媒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汉字文化
  • 1篇高教探索
  • 1篇重庆电力高等...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延边教育学院...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铜仁学院学报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机英文短信的语体特征与修辞艺术被引量:1
2009年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日益成为人们交际的一种新型文体。与手机中文短信一样,手机英文短信呈现出独特的语体特征:短小精练、通俗形象,幽默风趣、轻松诙谐,委婉含蓄、抒情浪漫,等等。多种修辞法的运用是促成这些语体特征的主要原因。
那剑
关键词:修辞语体特征
“one”和“一”的认知语义及其对比研究
2014年
数词"1"作为数量系统的发端,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认知语义是对比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从几部常用的英汉词典中摘取语料,梳理数词"one"和"一"认知语义发展的脉络,可以发现,"one"和"一"的数概念经隐喻或转喻的方式不断被扩充,语义范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了丰富的认知语义。其认知语义的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各自的语法特征有很强的个性,并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那剑
关键词:认知语义隐喻转喻
英汉基本颜色词“红”的认知语义被引量:5
2009年
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隐喻、转喻为基础,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红"的认知语义共性及差异。人类共通的认知方式是形成其语义共性的主要原因,英汉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造成了"红"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差异。
那剑
关键词:基本颜色词语义分析
高校英语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翻转的困境
2021年
高校英语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有赖教师角色的成功翻转。教师角色翻转需要正视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评价等在内的诸多方面的现实性困境。要成功实施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师必须跨越这些困境。理念更新是前提,能力提升是根本,评价改革是保障。
那剑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角色
概念隐喻下“狗(犬)”和“dog”认知语义对比研究
2020年
基于对狗的充分认识,将狗的形象、动作、习性映射于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实现具体概念域"最早驯化的犬科动物"向其它抽象概念域的映射,"狗"词具有了更多与之有"关联"的新概念,产生了丰富的语义。相似的隐喻路径使"狗(犬)"和"dog"产生了相似的认知语义,且产生了相似的隐喻结果--语义均呈中性和贬义色彩。文化习俗的差异,使二者的认知语义也呈现一些不同,但总体共性大于个性。依托共性可以有效地促进外语学习与跨文化交流。
那剑
关键词:概念隐喻DOG认知语义
认知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动物和人类的活动存在较多相同之处,这种相同在语言层面上表现为动物隐喻。不同语言所应用的动物隐喻不同。文章以隐喻概念为基本出发点,在阐述动物隐喻内涵、产生和认知机制的基础上,从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方面就英汉动物隐喻进行探究。英汉动物隐喻由于人类共有的思维模式而具有相同的认知基础,进而呈现出相当的共性;由于文化、认知体验的不同而使表现形式各异,从而呈现出丰富的个性。
那剑
关键词:英汉动物隐喻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象似性初探被引量:1
2007年
人类学家、语言学家Berlin和Kay在合著《基本颜色词》中提出了“语义特征普遍性的假设”,该理论认为在颜色词的语义场中,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共性。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打破了“语言任意性”原则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语言学研究向多元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开拓了思路。本研究以此理论为基础,结合语言认知理论,从英汉基本颜色词出现的顺序、语义特征及范畴三方面探讨其象似性,从而论证人类语言是普遍性和相对性的紧密结合。
那剑
关键词:基本颜色词象似性语义特征
英汉基本数词的认知语义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英汉基本数词的语义由数量范畴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方式投射到其他范畴,使数字概念不断扩充,语义不断扩展,产生相应的认知语义。英汉基本数词的认知语义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英语使用者和汉语使用者的认知共性使相同的英汉基本数词在从数量域向其他域投射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同的认知语义;英语使用者和汉语使用者在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受到的影响不同,又使相同的英汉基本数词产生了不同的认知语义。
那剑
关键词:认知语义隐喻转喻
从“粉丝”到“屌丝”——论“-丝”的语法化
2014年
语法化帮助人们认识语言形式的演化和形成过程,预测将来发展的方向。随着网络热词"粉丝"的标准化,"x丝"类词语的普遍流行及"屌丝"的大红大紫,"-丝"表现出明显的语法化迹象。从"粉丝"到"屌丝","-丝"从一个音译语素发展为汉语的一个类词缀。意义由原有语素义"纠缠在一起的东西"虚化为"狂热的爱好者",再虚化为"者"。语言接触、创新用法、高频率重复为"-丝"的演变提供了动因。如果"x丝"类词语和"屌丝"能被标准汉语接受,"-丝"极有可能稳固为汉语词缀。
那剑
关键词:粉丝语法化
韩国、欧美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策略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对外汉语教学方兴未艾,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研究如何使汉语口语学习更有效便显得既迫切又必要。韩国、欧美学生基本代表东西文化圈汉语口语学习的特点,使用问卷调查、访谈与课堂观察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他们的汉语口语学习策略(CSLS)使用情况,研究得出:韩国、欧美学生使用最多的是社会策略;使用较少的是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文化背景对韩国、欧美学生CSLS的使用总体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记忆策略的使用。建议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那剑
关键词:汉语口语学习策略文化背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