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迟晓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地氟醚
  • 4篇异氟醚
  • 4篇麻醉
  • 2篇电图
  • 2篇血液动力
  • 2篇血液动力学
  • 2篇液动
  • 2篇脑电
  • 2篇脑电图
  • 2篇老年
  • 2篇儿茶酚胺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性
  • 1篇动脉硬化性脑...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言语

机构

  • 10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10篇迟晓
  • 6篇朱刚
  • 2篇侯燕
  • 2篇刘伟
  • 2篇周少朋
  • 2篇赵波
  • 1篇张双彦
  • 1篇李彦新
  • 1篇刘志扬
  • 1篇贺晓光
  • 1篇吴丽
  • 1篇林楠
  • 1篇胡立红
  • 1篇张宪忠
  • 1篇汪伟林
  • 1篇郭振海
  • 1篇曹峰林
  • 1篇王东娟

传媒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症麻醉时返流与误吸的预防
2004年
麻醉时因返流而误吸胃内容物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尤其以急诊饱胃患者全麻时的发病率最高。误吸人大量胃内容物的死亡率可高达70%,麻醉期问预防返流和误吸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急诊手术中,饱胃患者占有相当大比例,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48例急症饱胃患者麻醉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迟晓汪伟林朱刚
关键词:返流误吸饱胃急症
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血液动力学和儿茶酚胺的影响
1999年
目的 比较地氟醚对血液动力学和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30 例(ASAⅠ~Ⅱ) ,随机分为地氟醚(15 例)、异氟醚(15 例)两组。不用术前药。气管插管后观察不同MAC时地氟醚和异氟醚对MAP、HR和血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影响。结果 在地氟醚组达1-5 MAC后呈现2~4 min 的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且儿茶酚胺增高。结论 快速增加地氟醚浓度至1-5MAC可出现交感兴奋作用,而异氟醚没有此作用。
周少朋迟晓张启荣林楠
关键词:地氟醚异氟醚血液动力学儿茶酚胺
老年肿瘤患者合并心脏病的麻醉处理
2007年
目的:研究老年肿瘤患者又合并有心脏病的麻醉处理。方法:168例70岁以上老年肿瘤病人合并有心脏病患者,其中心脏病是指下列有一项以上异常者:高血压或低血压、心绞痛、心肌缺血、室性早博>5次/分、II°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和/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房颤、窦性心动过缓等。给予扩冠药物,行心脏保护,控制血压,纠正贫血、低蛋白及电解质紊乱,抗心率失常,作好术前准备工作。依手术种类和术前病情特点,选择相应的麻醉方法。力求麻醉过程平稳,避免麻醉诱导和苏醒期过度应激。加强麻醉管理与监测。术中依据出血量、体液丢失量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调整输液、输血速度,以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及抗心率失常药物,维持心肌的氧供大于(或等于)氧的消耗。结果:本组ECG异常者155例(92%)、高血压92例(55%)、脑梗塞、肺、肝功能异常者分别为0.6%、4.2%、1.8%。神经外科手术均选用全麻(4/4),开胸手术(肺癌、食道癌)及普外科上腹手术(胃、肝胆、胰腺)均选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18/18、28/28),下腹手术:单纯全麻、椎管内麻醉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各占4.1%(2/49)、59%(29/49)、42.9%(21/49)。泌尿外科及妇科手术均以椎管内麻醉为主,各占100%(27/27)、86%(6/7)。术毕16例患者行PCA镇痛,141名患者行PCEA镇痛,均达满意镇痛效果。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而需呼吸支持治疗,出现循环不稳定老二5例。麻醉死亡率为0,术后死亡率为0.6%(见表3)。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管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对避免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是必要的。
朱刚迟晓赵波
关键词:老年肿瘤心脏病麻醉
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 4 7~ 6 0kPa。以TOF监测肌松 ,维持T4 /T1<2 5 %。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 8、1 0、1 3和 1 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 (SEF)和双谱指数 (BI)的改变。结果 随MAC的增加SEF和BI逐渐减小 ,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 (r分别为 - 0 95和 - 0 99,P <0 0 1) ,两组间SEF和BI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EEG对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迟晓朱刚郭振海周少朋
关键词:地氟醚异氟醚脑电图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与HLA-II类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张双彦张宪忠曹峰林刘志扬王东娟李彦新胡立红迟晓
该项目为2001哈尔滨市学科后备带头人基金,项目编号:0174218005 医学临床应用类。 由于人类免疫遗传基因位于HLA基因区域内,从免疫遗传学角度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BI)进行的研究发现ABI病与人类的免疫遗传基...
关键词: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基因多态性
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20例20~50岁,ASAI^II级择期手术的病人,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2 mg/kg,琥珀胆碱2 mg/kg快速气管插管,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4.7~6.0kPa。以TOF临测肌松,维持T4/T1<25%。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0.5、0.8、1.0、1.3和1.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SEF)和双谱指数(B I)的改变。结果随MAC的增加SEF和B I逐渐减少,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95和-0.99,P<0.01),2组间SEF和B 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EEG对监测麻醉浓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迟晓朱刚汪玮琳
关键词:麻醉地氟醚异氟醚脑电图
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被引量:1
2009年
侯燕贺晓光迟晓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士言语表达清晰度技巧性
可塞风与曲马多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
2007年
目的:评价可塞风与曲马多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ASAⅠ-Ⅱ级喉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L(可塞风)组和T(曲马多)组,手术缝合时,L组静注可塞风8mg,T组静注曲马多100mg,手术结束前5分钟经外周静脉连接自控式镇痛泵。输注模式:背景量2ml/h,追加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药液配制:L组:可塞风48mg加生理盐水至120ml;T组:曲马多1000mg加生理盐水至120ml。镇痛期间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VAS与BCS均无统计学差异。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出汗等反应高于可塞风。结论:可塞风与曲马多都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塞风伴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更值得应用和推广。
朱刚迟晓赵波刘伟
关键词:可塞风曲马多喉癌镇痛
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血液动力学和儿茶酚胺的影响
2002年
地氟醚是一种新的吸入麻醉药,由于具有很多优点,被普遍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但快速增加呼气末地氟醚浓度超过lMAC可产生交感兴奋作用,增加了冠心病病人手术时心肌缺血的危险。本文旨在通过对血液动力学的观察和儿茶酚胺的测定比较两者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朱刚刘伟迟晓吴丽
关键词:地氟醚异氟醚血液动力学儿茶酚胺
七氟醚用于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探讨七氟醚在全麻诱导中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吸入4%七氟醚,氧化亚氮2L/min,氧气2L/min;B组为5%七氟醚,氧化亚氮4L/min,氧气2L/min。术前1h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经FC-84型麻醉机及七氟醚S-3型专用挥发器吸入,观察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呼吸反应消失时间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有显著差异,B组短于A组。两组诱导期SaO2均在95%以上,插管后两组血压、脉搏均上升。结论七氟醚诱导无兴奋期,入睡快、诱导平稳,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诱导方法。
迟晓朱刚侯燕
关键词:麻醉学全麻诱导七氟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