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子宫
  • 5篇肌瘤
  • 4篇子宫肌
  • 4篇子宫肌瘤
  • 3篇针刺
  • 3篇术后
  • 3篇绝经
  • 3篇宫颈
  • 3篇宫颈癌
  • 2篇针刺治疗
  • 2篇盆腔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证
  • 2篇卵巢
  • 2篇慢性
  • 1篇大子宫
  • 1篇大子宫肌瘤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电切治疗

机构

  • 13篇河北省沧州中...
  • 2篇沧州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赵小辉
  • 4篇刘海燕
  • 4篇张士表
  • 4篇刘成丽
  • 3篇杜晓丽
  • 3篇张红艳
  • 2篇李双标
  • 2篇刘文轩
  • 1篇郭振坡
  • 1篇张蓉
  • 1篇褚国华
  • 1篇王旭初
  • 1篇巩祥胜
  • 1篇朱峰
  • 1篇王丽丽
  • 1篇陈秀英
  • 1篇徐福琴
  • 1篇范凤萍
  • 1篇朱丽
  • 1篇闫国强

传媒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归丸联合小檗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右归丸联合小檗碱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给予达英-35+二甲双胍,实验组57例给予右归丸联合小檗碱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观察右归丸联合小檗碱对PCOS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各自比较,HOMA-IR、FINS、TC、TG、TNF、IL-6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NF、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右归丸联合小檗碱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及慢性炎症状态,最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刘成丽王丽丽曲凤占赵小辉刘海燕张士表
关键词:右归丸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小檗碱多囊卵巢综合征
沧州地区子宫肌瘤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与中医症候的相关性。方法对于住院的45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妇女进行中医症候的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二元相关性分析找出本地区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结果子宫肌瘤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是以血瘀证为主,多兼夹气滞和肾虚。结论认识子宫肌瘤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期为中医防治子宫肌瘤提供理论依据。
赵小辉杜晓丽刘文轩张红艳
关键词:中医证型子宫肌瘤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应激指标的变化被引量:8
2015年
近年来国内剖宫产率一直处于高水平,据最新的多中心统计数据表明:近三年来中国的剖宫产率约为55%,无指征剖宫产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随着剖宫产手术的逐年增多,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PCSD)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该病临床表现因人而异,轻者仅表现痛经、盆腔痛,严重者可引起经期延长甚至不孕。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和宫腔镜辅助阴式修补子宫切口憩室。
刘成丽曲凤占赵小辉刘海燕张士表
关键词:切口瘢痕围手术期宫腹腔镜联合子宫切口盆腔痛机体应激反应
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用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参照组。为联合治疗组患者联用宫瘤消胶囊和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为参照组患者单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其各项细胞因子指标及性激素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孕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的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其血清IL-2的水平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结论:为子宫肌瘤患者联用宫瘤消胶囊和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各项细胞因子指标及性激素指标。
赵小辉
关键词:宫瘤消胶囊子宫肌瘤米非司酮性激素
疏肝化郁解毒汤联合针刺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针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疏肝化郁解毒汤与针刺联合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行术后化疗的10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化郁解毒汤与针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CD_(8)^(+)细胞、中医证候积分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均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CD_(4)^(+)细胞、CD_(4)^(+)/CD_(8)^(+)比值上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CD_(8)^(+)细胞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CD_(4)^(+)细胞、CD_(4)^(+)/CD_(8)^(+)比值、NK细胞更高(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疏肝化郁解毒汤与针刺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凝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孙立盼王翠娟赵小辉李美郑春宇付桐瑞
关键词:针刺宫颈癌中医证候积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与实验研究
王旭初刘文轩闫国强赵小辉朱峰范凤萍王国华潘蕊郭振坡徐福琴马建新张平巩祥胜褚国华
该研究首次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和现代实验诊断技术相结合,从宏观到微观,系统的研究了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的疗效与机理。研究发现中药在改善异常的精核蛋白及其构成、促进生精,提高精液质量、改善内分泌功能等方面疗效确切。从而...
关键词:
关键词:男性不育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治疗
扶正祛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扶正祛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诊的106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53例使用针刺治疗,观察组53例使用扶正祛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评估治疗前、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因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CD_(3)^(+)、CD_(4)^(+)、CD_(4)^(+)/CD_(8)^(+)比值、生存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宫颈癌量表(The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QLICP-CE)]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CD_(8)^(+)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付桐瑞王翠娟赵小辉李美郑春宇孙立盼
关键词:针刺宫颈癌放疗
宫腔镜下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评价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期间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宫腔电切镜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应用开腹手术方式治疗的37例患者作对照组。比较分析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病理均为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息肉5例,无恶变病例。观察组4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1次完成手术,无子宫穿孔、出血及肠管损伤发生,对照组亦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组满意率为97.83%,对照组满意率为8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理想、有效、安全的方法。
张红艳刘海燕赵小辉
关键词:子宫肌瘤黏膜下宫腔镜电切术
跟骨定量超声测量筛查体检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分析并评价跟骨定量超声测量(QUS)筛查体检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收入的450例健康体检的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和QUS检测,以DX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QUS筛查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同时观察不同年龄段(≤59岁226例、60~69岁142例、≥70岁82例)妇女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DXA诊断骨质疏松症共81例,QUS诊断骨质疏松症共69例,以DX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QUS诊断正确67例,其诊断正确率为97.1%(67/69)。同时,QUS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5%、82.7%、97.1%、96.3%;≤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的刚度(SI)、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分别为9.3%、15.5%、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365,P<0.01)。结论QUS筛查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正确率较高,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加,绝经期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
马爱玲朱丽赵小辉杜晓丽
关键词: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迅速生长的巨大子宫肌瘤1例报告
2011年
病历资料 患者,女,61岁,绝经11年,于20多年前无意中扪及下腹部鸡卵大小质硬肿物,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20多年来该肿物无明显变化,未再诊治,于10个月前发现下腹肿物迅速增大,5个月前于当地医院查彩超提示盆腔不均质团块,9.0cm×6.8cm大小。
赵小辉李双标
关键词:巨大子宫肌瘤绝经后医院诊断病历资料下腹部肿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