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淑贞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民航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口义齿患者咬合接触特征初探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口义齿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方法选取门诊无牙合患者2 0人,常规制作全口义齿,调合至满意后,使用T-scan III咬合分析仪记录受试者咬合接触时间、后牙咬合接触点、合力分布平衡度,与2 2名正常合人群做比较。结果果2 0例患者的咬合接触时间为0.858±0.619,明显大于正常合人群(P<0.05);后牙咬合接触点21.11±2.892,合力分布平衡度2.9 0±2.3 5,与正常人群相近(P>0.05)。结论全口义齿患者的功能咬合接触特征与正常合的T-Scan表现有一定差异,有其独有特征。
- 贺淑贞王丁
- 关键词:全口义齿咬合
- 第二磨牙纳入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比第二磨牙是否粘接托槽纳入矫治,对治疗结束后咬合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未将第二磨牙纳入矫治的患者与16例将第二磨牙纳入矫治的青少年患者,均为单纯拥挤的安氏I类错患者,常规直丝弓固定矫治结束时,运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录两组患者的咬合接触时间、前伸、左侧、右侧分离时间、咬合力不对称指数、COF近中距离、前牙力百分比等七项指标。结果第二磨牙未纳入矫治组的前伸分离时间、左侧分离时间、右侧分离时间均明显大于纳入组(P<0.05),前牙力百分比较大(P<0.05),咬合接触时间与力中心点(COF)近中位置、咬合力不对称指数无统计学意义。第二磨牙未纳入组的干扰发生率为86.7%,纳入组的干扰发生率为25%。前牙力百分比与咬合接触时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第二磨牙未纳入矫治,在治疗结束时,更易出现不良咬合、力分布不均匀等不利的因素,存在造成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的隐患。
- 贺淑贞厉松王丁
- 关键词:正畸治疗咬合第二磨牙
- 错颌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特征的对比研究
- 目的对比青少年错颌患者在矫治前后的咬合接触特征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门诊选取16例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于全口28颗牙粘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仪记录受试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咬合接触特征...
- 贺淑贞LI SongWang Ding
- 关键词:矫治前后咬合
- 文献传递
- 青少年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后动态[牙合]接触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经正畸治疗后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牙合]患者矫治结束后12个月内动态[牙合]接触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正畸矫治结束前的精细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例正畸矫治后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的青少年患者,并将20例患者分为[牙合]干扰组与无[牙合]干扰组,其中[牙合]干扰组患者11例,无[牙合]干扰组9例,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别于矫治结束即刻(T1)和矫治结束12个月(T2)时检查患者的动态[牙合]接触,对比分析两个时间点总体与分组情况下患者动态[牙合]接触特征.结果 20例患者的总体情况:T1至T2的前伸、左侧方和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明显减少,从(1.07±0.87)、(0.91±0.47)、(0.76±0.43)s分别降至(0.43±0.25)、(0.67±0.41)、(0.50±0.27)s,两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例存在[牙合]干扰的患者[牙合]干扰消失.1例出现[牙合]干扰侧咀嚼肌不适症状.无[牙合]干扰组T1至T2的前伸、左侧方和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明显减少,从(1.25±1.11)、(0.84±0.15)、(0.52±0.49)s降至(0.35±0.15)、(0.36±0.15)、(0.33±0.11)s,两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合]干扰组T1与T2的前伸、左侧方和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12个月后患者的动态[牙合]接触总体改善,但[牙合]干扰的存在影响了咬合的自行改善进程,矫治器拆除前对动态抬[牙合]接触的评估与精细调整仍是必要的.
- 贺淑贞厉松高晓辉安薇薇
- 关键词:正畸学牙[牙合]正畸保持器
- 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在全口义齿调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结合咬合纸印记指导全口义齿调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无牙颌患者21人,常规制作全口义齿,去除明显的咬合干扰点,戴入2周后,指导患者从下颌姿势位(MPP)咬合达牙尖交错位(ICP)。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析诊断患者的咬合情况,结合咬合纸印记,对早接触点及力异常大的接触点进行调,达到牙尖交错位的广泛接触,对调前后的咬合接触时间、后牙接触点、后牙接触面积、力分布平衡度进行比较,同时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21例患者在调前后的咬合接触时间明显缩短(P<0.05),后牙接触点明显增加(P<0.05),后牙接触面积增加,力分布平衡度明显减小(P<0.05);患者满意度>9.0分。结论:咬合纸印记结合T-ScanⅢ咬合分析仪指导全口义齿调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李俨贺淑贞李国庆张杰
- 关键词:全口义齿调[牙合]
- 半导体激光治疗急性冠周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应用于急性冠周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46例急性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局部冲洗上药,口服抗生素加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冲洗上药加口服抗生素治疗,以3天为一个疗程。第4天检查疼痛及张口度评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半导体激光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72例治愈,4例显效,0例有效;对照组中56例治愈,10例显效,4例有效。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急性冠周炎,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增强临床疗效。
- 张志宏贺淑贞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急性冠周炎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