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绚
-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学习过程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总结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的学习过程。方法选取同一组医生连续完成的MIE手术10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2组各25例行胸腔镜并常规开腹手术,第3组50例行胸腹腔镜手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正常结构保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肿瘤病理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全组中96例患者顺利完成MIE,4例患者中转开胸,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310min,中位失血量200ml,中位清扫淋巴结22枚,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0%。第1组与第2组比较,在保留奇静脉弓(P=0.010)、保留支气管动静脉(P=0.038)及左侧喉返神经胸段术中暴露率(P=0.048)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50例与后50例比较,在胸部手术时间(P=0.000)、失血量(P=0.025)、保留奇静脉弓(P=0.001)、保留支气管动静脉(P=0.000)、胸野淋巴结清扫(P=0.022)、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P=0.000)及该神经起始部术中暴露率(P=0.002)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E学习过程较长.应循序渐进。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技巧的提升.MIE将逐渐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并替代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
- 谢绚傅剑华王军业张旭罗孔嘉杨富Amos Ela Bella李小海
- 关键词:食管肿瘤微创外科食管切除术
- 气管黏膜脱落成活瓣致亚急性气道梗阻一例
- 2011年
- 患者女,63岁,以咳嗽咯痰1个月为主诉,于2010年10月9日入院。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痰液量中,色黄,无血丝。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结节,考虑为肺癌可能性大。
- 刘金耿王军业谢绚傅剑华
- 关键词:活瓣胸部CT检查咯痰
- 通过生存分析评价纵隔镜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作用
- 2009年
- 目的通过生存分析评价纵隔镜检查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中的作用。方法对152例可手术NSCLC患者术前行CT和纵隔镜检查,根据纵隔镜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纵隔淋巴结分期按最终病理结果分为pN0、pN1、pN2和pN3,按CT检查分为cN0~1和cN2~3,按纵隔镜检查分为mN0~1、mN2和mN3。结果pN0组、pN1组、pN2组和pN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1.7%、75.0%、32.4%和16.1%,pN0组、pN1组的生存率与pN2组、pN3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5)。cN0—1组与cN2~3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mN0~1组与mN2组、mN3组的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胸手术前行纵隔镜检查能较好地判断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患者的预后。
- 谢绚王欣郑列张仕义苏晓东余辉李涌周佳亮凌莉戎铁华
- 关键词:纵隔镜检查淋巴结转移
- 微小RNA-21通过调控肌球家族蛋白1对食管鳞癌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 2016年
- 目的 观察微小RNA-21(miRNA-21)通过调控肌球家族蛋白1(TPM1)对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4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NA-21表达;随机抽取其中8例,PCR检测miRNA-2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PM1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株EC109转染,利用反义miRNA-21核苷酸下调miRNA-21、miRNA-21核苷酸前体上调miRNA-21,分别以无义核苷酸转染作为对照组,检测miRNA-21和TPM1表达水平变化,并进行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实验.利用反义miRNA-21核苷酸和TPM1小干扰RNA作共转染,反义miRNA-21核苷酸和TPM1对照双链无义RNA共转染作为对照组,检测miRNA-21和TPM1表达水平变化,并进行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实验.结果 4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iRNA-21相对表达量为4.02 ±0.12,癌旁组织为0.60±0.11;其中随机8例患者癌组织中TPM1相对表达量为0.09±0.06,癌旁组织为0.87±0.34,与其miRNA-21表达呈负相关.在EC109中miRNA-21表达量为2.55±0.11;与对照组比较,下调miRNA-21表达后(0.30±0.12/2.35±0.32,P<0.05),TPM1表达上调(0.74±0.21/0.14±0.05,P<0.05),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0.05);上调miRNA-21表达后(6.73±0.55/2.45±0.33,P<0.05),TPM1表达缺失(0.01 ±0.00/0.17±0.03,P<0.05),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5).共转染处理后,实验组较对照组TPM1 mRNA表达下降(0.15±0.03/3.55±1.25,P<0.05),miRNA-21表达被抑制(0.24±0.03/0.26±0.04,P>0.05),TPM1蛋白出现表达缺失(0.01 ±0.01/0.80 ±0.11,P<0.05),EC109侵袭、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miRNA-21可能通过抑制TPM1表达介导肿瘤侵袭与转移.
- 徐夏陈柏深沈卓坚谢绚陈炬
- 关键词:食管鳞癌微小RNA-21
- 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3例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17个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手术入路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39.4%和28.8...
- 刘乾文郑于臻杨浩贤杨弘文静罗孔嘉谢绚杨富胡祎傅剑华
- AMSS-PCR在肺癌突变基因检测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背景与目的肺癌驱动基因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方法多样,临床适用性有差异。本研究旨在比较基于扩增阻碍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的试剂盒与一代测序及ARMS-qPCR检测肺癌突变基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究突变位点特异扩增法(Amplification Mutation Specific System, AMSS)-PCR技术在肺癌突变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前期已行ARMS-PCR检测的肿瘤标本进行一代测序及试剂盒检测,比较各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309例肺癌标本。试剂盒与一代测序符合率97.41%,ARMS-PCR的符合率97.73%。试剂盒与一代测序、试剂盒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qPCR与一代测序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946、0.953、0.913。试剂盒以一代测序为参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以qPCR为参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结论 AMSSqPCR技术能够有效检测肺癌突变基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金柯谢绚潘越江王科喜陈柏深吴多光沈卓坚王铭辉张惠忠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8年
- 余辉王欣谢泽明王军业胡袆李涌谢绚张兰军杨明添傅剑华
- 关键词:乳腺癌肋间臂神经腋窝淋巴结清扫
- REM与NREM分型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研究意义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ea syndrome,OSAHS)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4﹪,由于夜间呼吸暂停、...
- 谢绚
- 关键词: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口腔矫正器睡眠状态
- 文献传递
- 食管多原发癌8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0年10月至2008年1月经右胸行En-bloc切除的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讨论。结果食管多发癌的发生率为9.6%。8例患者皆为男性,7例吸烟大于20包/d×年,4例嗜酒。病理皆为鳞癌。主癌灶多累及食管全层,次癌灶多为原位癌,部分病例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全部患者接受食管癌En-bloc切除及胃食管左颈吻合术。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12.5%,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食管多原发癌的发生是区域癌化的结果;采用Lugol碘液染色下胃镜活检可提高食管多原发癌诊断率;行全食管切除可减少食管癌术后复发率;食管多原发癌发现时多偏晚期,预后较差。
- 周佳亮王欣余辉何洁华谢泽明王军业张旭李涌谢绚
- 关键词:食管肿瘤多原发癌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行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50例,切除15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50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46例(92.0%),感觉异常4例(8.0%);切断肋间臂神经15例均有感觉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42,P<0.001)。随访1年,50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余辉王欣谢泽明王军业胡袆李涌谢绚张兰军杨明添傅剑华
- 关键词:乳腺肿瘤肋间臂神经腋窝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