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涛
- 作品数:68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国家行为体在古代“丝绸之路”构建中的作用和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是欧亚地区曾经存在过的著名交通走廊,而且是人类不同文化交流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和中国国家历史上在不自觉的前提下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丝绸之路"存在的历史给欧、亚、非大陆差异性明显的不同文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文化和平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路径。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效应不仅是中国历代政权及其统治者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也是一些参与过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相关民族国家和准国家行为体基本没有意识到的。由于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无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的国家行为体,均无需要也无可能对自己的作用作出评估和总结。而欧亚地区(特别是中亚地区)地缘特性对本土社会发展和世界跨地区文明交流的严重制约,构成非足够强大的权力中心不可能突破的障碍和困境。尽管当今欧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与"丝绸之路"存在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上述地缘特征基本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后,反思国家行为体在构建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作用和意义,对建设新世纪促进文明沟通和经济发展"丝绸之路"应能获得某种有益借鉴。
- 许涛
- 关键词:国家行为体
- 从互联互通到命运共同体--克服区域发展地缘瓶颈的历史思考
-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概念提出已经有3年了,3年来无论是这个世界还是这个地区发生的变化是重大的.包括'一带一路'这个概念,它的认同和发展也和当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强调命运共同体理念,特别是全球化的动力把大大小小的经济...
- 许涛
- 关键词:亚洲经济
- 试析美俄中亚政策演变路径与前景被引量:2
- 2015年
- 中亚地区所具有的特殊地缘特性,决定了域外强大权力中心影响力对这一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方向影响的至关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后,美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对中亚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两大战略力量。随着国际大环境和地区周边形势的变化,美俄对中亚地区采取的政策也在发生主动或被动的调整。
- 许涛
- 吉尔吉斯斯坦的“民主之殇”被引量:1
- 2019年
- 2017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似乎完成了独立以来的第一次'合法、公正和公平的国家权力平稳交接'。然而,不到两年时间后,表面的平静就被打破。先是今年6月,吉议会通过了褫夺阿坦巴耶夫离任总统地位和司法豁免权的议案。8月7日,吉国家安全委员会派出特种部队到首都比什凯克南郊的科伊-塔什村对前总统阿坦巴耶夫实施抓捕,但因阿支持者的暴力抵抗而失败。
- 许涛
- 关键词:阿卡耶夫吉尔吉斯人
- 中亚地区当前形势与中亚问题研究——研讨会综述被引量:6
- 2004年
- 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独立建国.经过建国后的13年历程,中亚五国已经分别选择了适合于自己发展的模式和道路,逐渐走出原苏联大国内部联系断裂的负面影响,对外关系、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日趋完善.由于这一地区独特的地缘政治条件,各国从建国之日起就一直受到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直接干扰,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生态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因素也威胁着它们的稳定与安全."9·11"后的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力量对比骤然消长.
- 许涛徐晓天
- 关键词:中亚五国社会文化建国后
- 新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定位思考被引量:1
- 2006年
- 上海合作组织倡导和实践新型安全观的新思维,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随着地区与世界局势的变化,上海合作组织在世界政治中应当进一步致力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民主化进程,促进经济合作领域的扩大与深入,拓展安全合作领域,建立更加广泛的地区冲突预防机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许涛
- 关键词:国际社会上海合作组织
-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亚地区极端主义复兴问题
- 2014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极端主义思潮兴起,对地区稳定和全球安全造成严重冲击,世界政治资源的配置格局面临重新洗牌,首先发生松动和颠覆的就是处于世界各大权力中心之间的边缘地带。极端主义浪潮在中亚地区的出现,就体现了该地区各国内部矛盾与周边环境变化的综合作用,并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由于美西方坚持冷战思维,使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极端主义的努力中大打折扣,宗教问题等国内问题甚至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手段。如何应对中亚地区泛起的宗教极端主义冲击,是处在同等或接近利益层级的各国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 许涛
- 关键词:宗教极端主义
- 青岛峰会后的上海合作组织:新职能、新使命与新挑战被引量:3
- 2018年
-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不仅标志着这一综合性地区合作组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意味着经过对组织精神和宗旨的重新诠释,完成了其功能的再定位。这既是当今世界格局和地区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后上合组织做出的积极反应,也是中国以轮值主席国身份充分利用主场条件协商各成员国共同对"上海精神"赋予的时代内涵。作为一个冷战后诞生的新型国际组织,创新的发展理念和新型的关系原则正不断释放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组织内外的变化也意味着新时代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和任务。上海合作组织在青岛峰会后的发展道路上如何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完成肩负的任务,组织内部关系的巩固和工作重心的确定仍是关键。
- 许涛
- 撤军后的阿富汗:中亚的机遇还是梦魇被引量:2
- 2014年
- 到2014年年底,驻扎在阿富汗的北约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将按计划撤出。这一年将成为地区力量平衡再次发生变化的重要节点,相关大国的全球及地区战略力量配置调整、中亚地区国家政治和经济转型进入关键阶段、中亚各国间矛盾冲突加剧、宗教极端主义思潮泛起等,诸多地缘政治因素同时活跃释放出的能量汇集中亚,将对这一地区的稳定与安全构成挑战。经历了23年独立建国历程的中亚五国正沿着各自选择的不同道路发展,中亚地缘政治版图的重新构建更趋多元化。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考验的时段,中亚地区能否经受住北约联军撤出阿富汗所带来的一系列失衡和震荡,文本试图从可能影响中亚地区安全的几种主要因素入手,尝试分析这一地区未来形势。
- 许涛
- 关键词:撤军上海合作组织
-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下的中亚地区文化环境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来,中亚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中亚各国领导人和政府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参与这一多边合作倡议对各自国家意味着发展机遇,逐渐由观望转向积极的政策配合与战略对接;另一方面,在中国与中亚各国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共同推动下,一些标志性、示范性项目已经在中亚地区落地、展开,并优先在交通、能源等领域取得早期成果,不仅使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开始受惠,而且提振了各国继续深化互利合作的信心。随着全球化进入困境,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前景出现极大不确定性。在大国地区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中亚各国社会文化氛围也渐趋活跃,历史与现实认知上的错位释放出的负面能量,难免干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推进。立足于对中亚民族文化演进的回顾和路径描述,深入分析这一地区目前对中国倡议出现的社会文化反应,对有效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亚地区的务实合作有一定学术意义。
- 许涛
- 关键词:文化环境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