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少艾
- 作品数:9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外伤并发类“桶内人”综合征二例
- 1989年
- 在我们治疗的脑外伤病人中,曾有二例并发炎“桶内人”综合征,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24岁。从3m高处坠落,头部先着地,昏迷,左侧外耳道流血,右侧上肢肌力Ⅲ级,伤后4h出现左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右侧肢体瘫痪。在插管全麻下行急诊手术,消除左颞额顶部硬膜外血肿约120ml。术后当日病人左侧瞳逐步缩小,光反应迟钝,呈嗜睡状态,右侧上肢肌力达Ⅳ级。次日病人出现双上肢软瘫。肌力0级,感觉存在,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查阅术后病情观察记录表。
- 彭和平蒋少艾
- 关键词:脑外伤术后病情观察瞳孔散大上肢运动功能
- 急性脑血管病161例评分总结
- 1997年
- 对16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作总结、分析,发现评分与卒中类型、年龄、症状、预后的关系密切(P<0.01),与性别、病史无关(P>0.05)。评分结果正确地反映了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对估计预后、观察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 李雪斌黄瑞雅蒋少艾
-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塞脑血管疾病急性
- 5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 1990年
- 对5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60份标本作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6例脑囊虫病的10份标本全部出现嗜酸性粒细胞(1~17%)。5例化脓性脑膜炎的6份标本中5份呈粒细胞反应(粒细胞占85~98%);4例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细胞反应;病毒性脑膜炎2例呈淋巴细胞反应;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极易找到病原体。
- 农乐跟蒋少艾
- 关键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神经系统疾病
- 34例脑囊虫病脑脊液细胞学和CT对照分析
- 1993年
- 对34例各型脑囊虫病病人作了脑脊液细胞学(CSF-C)和CT对照分析。79.31%的病人CT出现脑部病变(23/29),主要表现多发性小囊状低密度病灶或不规则病灶、增强病灶和脑室改变。78.12%的病人CSF-C出现异常(25/32),主要表现出现嗜酸性粒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激活型单核细胞、浆细胞。二项检查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种检查联合进行能提高脑囊虫病的确诊率。
- 蒋少艾黄卫明
- 关键词:寄生虫疾病CT脑脊髓液细胞学嗜酸细胞
- 老年人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特点(附35例分析)
- 1992年
- 分析老年颅内高压病人35例,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占57.1%);临床表现不够典型;病死率31.4%.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分析了老年人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特点.
- 赵邦朱诚义蒋少艾
- 关键词:老龄颅内压
- 脑干血管病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
- 1990年
- 脑干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较少见。头颅CT的应用使脑干血管病尤其是出血性病变的诊断有了更可靠的依据。现收集作了CT扫描的脑干血管病8例报告并分析如下: 例1,黄某某,男,75岁。于1988年12月13日早晨起床时发觉左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伴头晕,轻头痛、恶心,
- 蒋少艾潘耀新谭兴林
- 关键词:脑干病变血管病左侧肢体无力中脑出血延髓外侧综合征下肢肌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 1992年
- 对336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脑囊虫病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P<0.001);并结合文献对各种因素引起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 农乐跟蒋少艾
- 关键词:脑脊髓液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
- 急性脑血管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附25例报告)
- 1991年
- 作者对25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脑脊液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部分病例脑脊液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认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虽不能成为脑血管病的一个主要诊断手段,但仍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脑血管意外病人的脑脊液细胞部分可呈不同程度的改变,近几年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进展为脑血管病的脑脊液细胞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资料.1989年7月份以来。
- 潘耀新蒋少艾
-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脊髓液细胞学检查
- CT诊断脑萎缩107例临床分析
- 1995年
- CT诊断脑萎缩107例临床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10260)蒋少艾中山市黄圃医院黄卫明脑萎缩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退行性变和脑的发育不全,表现脑组织体积的缩小.为探讨脑萎缩的临床意义,我们收集107例经CT扫描诊断的脑萎缩病人作一临床分析。1资料...
- 蒋少艾黄卫明
- 关键词:脑萎缩CTX线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