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医
  • 3篇伤寒
  • 3篇伤寒论
  • 3篇《伤寒论》
  • 2篇医方
  • 2篇中医方法
  • 2篇中医方法论
  • 2篇唯物
  • 2篇唯物观
  • 2篇《内经》
  • 2篇辩证
  • 2篇辩证唯物观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性...
  • 1篇选择性
  • 1篇医德
  • 1篇医德医风
  • 1篇医风
  • 1篇医经

机构

  • 9篇漯河医学高等...
  • 7篇漯河医学高等...
  • 2篇漯河市第五人...

作者

  • 10篇朱太平
  • 10篇蒋丽娜
  • 7篇朱彦昭
  • 1篇付瑞华
  • 1篇朱艳芳
  • 1篇朱彦昭

传媒

  • 6篇光明中医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习《伤寒论》“坏病”的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专书,仲师开六经辨证之先河,奠八纲辨证之基础,首次提出"坏病"的概念,即16、17诸条所述,由于失治误治,而致病情复杂变坏者为坏病,它是疾病传变和转化的形式之一,
朱太平朱彦昭蒋丽娜
关键词:《伤寒论》坏病医德医风
用辩证唯物观学习《内经》整体观念的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用辩证唯物观对《内经》的学习,认识到《内经》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①人体各脏腑器官之间通过经络传导系统密切联系。②人的精神活动与生理活动有密切联系。③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④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想。
朱太平朱彦昭蒋丽娜
关键词:辩证唯物观《内经》中医方法论中医基础理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囊坏疽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阴囊坏疽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严重的急性阴囊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迅猛、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等特点。1988年1月-2008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阴囊坏疽5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者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朱太平朱彦昭蒋丽娜
关键词:阴囊坏疽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内伤外感治误救治例析
2009年
剖析临证治误之源,多因整体观念不强,辨证论治失详所致。今不揣浅陋,将余临证所遇内伤外感治误救治数则,粗析其误因之点滴体会总结报道如下,以作抛砖引玉。1.阴虚误汗救治案 患者,男,62岁,农民,2005年8月6日由乡村转院来诊。自诉3d前因劳累大汗感寒,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全身拘急等证。
朱太平朱彦昭蒋丽娜
学习《素问·咳论》的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对《素问.咳论》学习,加深对咳的全面认识,拓宽辨证施治思路。方法对经文逐条进行纵、横向分析理解。结果认识到咳虽本于肺,但亦不止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治咳应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着手。结论临床不可见咳止咳,或见咳单一治肺;应详查咳之病因、病机,五脏主时、脏腑关系、症状、体征、传变规律等,只有辨证准确,治法得当,方能获桴鼓之效。
朱太平朱彦昭蒋丽娜
关键词:《素问》咳嗽中医经典
浅析《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八纲辨证是明清时代逐步总结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辨证纲领,正如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所云:“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证候,就其之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它源于《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著,尤其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为八纲辨证奠定了基础。
朱太平朱彦昭蒋丽娜
关键词:《伤寒论》六经辨证关系
使用谷子制品预防褥疮发生128例
2006年
目的探讨谷子制品预防褥疮发生的效果。方法用谷子、纯棉布裁制成枕、褥、圈、垫等谷子制品结合级别护理。结果本组128例患者未有1例发生褥疮者,预防率100%。结论使用谷子制品预防褥疮发生效果确切,资源广泛,易学易施,无损伤性。
朱太平蒋丽娜
关键词:褥疮
用辩证唯物观学习《内经》形体与精神关系的体会
2011年
通过用唯物观对《内经》的学习,认识到《内经》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探索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人体亦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解剖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反对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和形而上学的局部观点,不但向前推动了唯物主义,而且促进了祖国医学的发展。
朱太平蒋丽娜付瑞华
关键词:唯物观《内经》中医方法论中医学基础
选择性适时会阴切开135例的护理体会
2009年
蒋丽娜朱太平朱艳芳朱彦昭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性脑病护理保护会阴颅内出血发病率
浅析《伤寒论》寒热并用被引量:1
2010年
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乃为纯寒证和纯热证之治疗法则。若为寒热并存之证,治当寒热并治。仲师《伤寒论》一书,可谓是寒热并治之典范。无论表寒里热,下寒上热,寒热互结,寒热错杂等证,
朱太平朱彦昭蒋丽娜
关键词:《伤寒论》寒热并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