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爱英
-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ApoA1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研究
- 1999年
- 研究A基因启动子突变频率。方法用EB染色PCR-SSCP法分析ApoA1基因上游270bp范围的基因突变。结果唐山正常人Apol有4种基因型,其频率为Ⅰ型0.84,Ⅱ型0.12,Ⅲ型0.02,Ⅳ型0.02;冠心病患者发现5种基因型:Ⅰ型0.765,Ⅱ型0.1176,Ⅲ型0.029,Ⅳ型0.059,Ⅴ型0.029。结论基因突变频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基因突变与ApoA1水平有明显关系,与ApoB100TGTCHDL-C无明显关系。
- 孙续国刘金平董爱英
- 关键词:载脂蛋白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 实验检查综合分析骨髓异常增生征
- 2000年
- 孙续国董爱英罗亚丽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
- 婴幼儿轮状病毒VP7基因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研究
- 2009年
- 目的诱导并分析克隆婴幼儿轮状病毒VP7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构建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扩增与纯化VP7基因,并与pEDM27/5载体进行连接,转化乳酸杆菌,乳糖进行诱导表达,用鼠抗Vp7蛋白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表达的Vp7蛋白,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扩增婴幼儿轮状病毒VP7基因,并转化pEDM27/5载体,通过蓝白斑筛选DNA阳性重组子,转化感受态乳酸杆菌,SDS-PAGE电泳可见乳糖诱导后一条分子量约为28kD的蛋白带高效表达,并能与抗婴幼儿轮状病毒VP7蛋白特异结合。结论重组乳酸杆菌表达的VP7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研制开发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
- 吴景华王海欣赵杰董爱英
-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乳酸杆菌基因转化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清sICAM-1、sVCAM-1、IL-6及IL-8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观察 2 6例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及 2 2例常规治疗的AMI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1、2、5、7、14天血清sICAM 1、sVCAM 1、IL 6、IL 8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间sICAM 1、sVCAM 1、IL 6、IL 8无差异 ,治疗后各指标变化趋势相似 ,但溶栓组sVCAM 1在治疗后第 5、7、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sICAM 1在第 5、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6在治疗后第 1、2、7天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8在治疗后第 1、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sICAM 1、sVCAM 1、IL 6、IL 8均可作为溶栓监测指标 ,其动态改变及作用影响AMI的发生、发展变化。溶栓治疗可减轻AMI的病理损伤 ,缩短病程。
- 袁宝军邹吉敏安新王冬梅李超董爱英
- 关键词:心肌梗死SICAM-1IL-6
- 临床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药耐药的动态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分析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SAU,药敏试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鉴定采用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诱导克林霉素耐药采用纸片法,判断标准均按CLSI 2009年规定标准判定。结果痰、脓液、血液及分泌物为SAU的主要标本来源,ICU、呼吸科、神经外科、血液科为SAU的主要病区;临床标本MRSA及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检出率逐年升高,MRSA感染死亡率逐年升高;214株SAU中利福平的耐药率<15.5%,除青霉素>9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克林霉素2008、2009年耐药率与2007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庆大霉素、利福平2009年耐药率与2007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MRSA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呈多药耐药,且耐药率均>80.0%。结论 3年SAU的耐药率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且MRSA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要求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的变迁。
- 董爱英尚秀娟吴景华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 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扩大根治术与D2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行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清扫的胃癌扩大根治术(D3+PAL)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与D2手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应用改良MTT法和T淋巴细胞亚群SAP法检测104例AGC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对照组)外周血的NK细胞杀伤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组AGC患者手术前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明显降低(CD8^+升高),术后D3+PAL组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D2术后相比,D3+PAL术后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明显升高。结论手术前AG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D3+PAL手术可明显改善AG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比D2手术效果明显。
- 冯俊伟董爱英郑宝军潘立峰何世东刘勖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胃癌扩大根治术细胞免疫功能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性,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回顾分析ICU病房患者标本中分离的28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数来自痰标本,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36株(48.6%),产AmpCβ-内酰胺酶10株(3.6%),同时产两种酶2株(1.1%)。抗生素耐药显示携带产ESBLs和AmpC酶菌株都有较高耐药性;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较为敏感(94.8%),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6.1%);而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仅为48.4%。结论ICU病房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因此必须合理应用抗生素。
- 董爱英刘丽娜郑永强李晓军
- 关键词:耐药性重症监护病房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 难治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感染和抗感染是微生物和人类之间的生存斗争,这种竞争愈演愈烈,很难说人类永远是赢家。感染性疾病在一度经过抗生素治疗下降后.近些年又呈上升趋势,以难治性严重感染为主,主要表现在院内感染的控制和危重症的抢救,其原因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目前,细菌耐药性和难治性感染是临床工作中两大严重问题。如何控制和避免细菌耐药现象的产生和扩大是一大难题,因此.如何正确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和耐药现状,对临床用药做出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 王翠民董爱英刘丽娜冯淑娟郝东生
- 关键词:病原菌
- CD31、CD44的正常表达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通过观察再生障碍贫血 (再障 )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CD31(PECAM— 1,血小板 -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CD4 4水平 ,评价粘附分子对再障发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髓及外周血单单个核细胞 (MNc)CD31、CD4 4抗原表达水平。结果 :再障组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CD31、CD4 4抗原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 ,骨髓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31、CD4 4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中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巨核细胞均呈正相关。结论 :粘附分子表达异常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定作用。
- 董爱英罗亚丽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CD31CD44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