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庆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涿州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评估多模态MRI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评估多模态MRI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分期以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潜力。方法 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确诊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50例患者,采用多模态MRI技术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常规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等技术,对比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 常规MRI在诊断中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85.5%;多模态MRI联合应用后,敏感性提升至92.5%,特异性为91.0%。Kappa值显示,常规MRI与病理结果一致率为85.5%,多模态MRI为95.0%。此外,DTI和MRS在肿瘤浸润评估中的敏感性分别为88.0%和81.2%,联合应用敏感性达到92.5%。结论 多模态MRI技术能够全面评估肿瘤的空间分布、细胞结构和代谢特征,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信息支持。尽管存在高成本和技术要求的限制,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马美芳何晨曦王伟董国庆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
- 肺原发副神经节瘤1例
- 2020年
- 患者女,54岁,体检偶然发现左肺结节,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无见明显异常。胸部CT:平扫见左肺上叶舌段约2.5cm×2.0cm×2.0cm椭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局部与纵隔胸膜粘连(图1A);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可见纡曲粗大的血管影(图1B),静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内部未见坏死区(图1C)。CT诊断:左肺上叶富血供占位病变,考虑良性。
- 李永华赵兴进周俊杰董国庆
-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
- 颅脑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1例被引量:5
- 2014年
- 患者男,29岁,主因“头痛1个月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自述头痛呈阵发性,呕吐为喷射状。查体:左侧口角略下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左侧肌张力增高,无偏瘫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双侧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李永华李彦董国庆杨光毛毳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巨细胞型诊断显像
- 尺骨三枚茎突副骨一例
- 2013年
- 患者男,55岁,建筑工地农民工。左腕间隙性疼痛2年,现加剧3个月来院就诊。既往无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腕内侧肿胀,皮肤色泽正常,尺骨茎突处压痛明显,各手指伸屈正常,腕部旋转功能下降。其他部位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
- 毛毳董国庆朱永波刘国红索红娜
- 关键词:茎突尺骨副骨无外伤史皮肤色泽阳性体征
- 主动脉夹层破裂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的形成机制及CTA表现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破裂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的CTA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8年10月行CTA检查并诊断为AD破裂并发肺动脉壁内血肿患者8例,对其CTA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临床均以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骨后撕裂样疼痛,伴大汗而就诊,发病年龄55~83岁;CTA表现8例患者AD破裂均不同程度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分支,造成肺动脉壁内血肿;3例合并心包积血;其中2例为升主动脉不典型夹层(壁内血肿形成)破裂致肺动脉壁内血肿。结论AD破裂并发肺动脉壁内血肿临床罕见,病情极其危重,充分认识本病,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有很大帮助。
- 李永华李彦董国庆赵兴进周俊杰赵胧毛毳
- 关键词: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 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女,39岁,因"右侧腰部持续酸胀"入院,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查体:血压150/100 mmHg,血糖7.67mmol/L,血沉70mm/h,癌胚抗原(CEA)、CA19-9及CA242均正常。B超提示右肾积水。CT平扫:盆腔右侧髂腰肌背侧髂骨翼内侧见5.71cm×4.30cm×2.42c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图1A、B),包绕右侧髂内动、静脉,前方紧贴右侧输尿管,
- 李永华李彦毛毳董国庆刘国红
- 关键词:肌纤维瘤盆腔炎性疾病
- 子宫阔韧带巨大良性神经鞘瘤1例
- 2014年
- 患者女,61岁,主因"左下腹隐痛伴排便困难1年余"入院。查体: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专科检查:宫颈举痛(+),于阴道内侧1cm处可触及一中等硬度实性肿物,约10cm×10cm,边界不清,未见宫颈正常形态。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
- 李永华李彦杨光董国庆冯海涛
- 关键词:阔韧带神经鞘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