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仲景心下症理论探析及临证实践被引量:1
- 2022年
- 张机(字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心下症的描述有“心下急”“心下悸”“心下痞”等,是脾胃病较为常见的症状,涉及现代医学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其中论及的条文达20处之多,病机各异,治法多样,为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
- 臧海洋顾庆华葛桂萍孙蓓徐逸杨晓慧
- 关键词:《伤寒论》心下悸心下痞脾胃病
- PUS7通过调节GSPT1的Ψ修饰促进肝癌HepG2细胞增殖
- 2023年
- 目的 探讨PUS7促进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潜在机制。方法 根据TCGA数据库中肝癌数据集LIHC分析PUS7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的影响。敲低或过表达PUS7后,检测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能力。半定量蛋白质质谱以及遗传学操作鉴定PUS7影响肝癌细胞增殖的关键分子并分析其潜在机制。结果 低表达PUS7的肝癌患者较高表达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P<0.05)。敲低PUS7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肝癌细胞中GSPT1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肝癌细胞中GSPT1Ψ修饰下降(P<0.05);过表达PUS7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上升、肝癌细胞中GSPT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肝癌细胞中GSPT1Ψ修饰上升(P<0.05)。敲低GSPT1后,肝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过表达GSPT1后,肝癌细胞增殖能力上升(P<0.05)。PUS7敲除后肝癌细胞中GSPT1Ψ修饰下降(P<0.05)。在PUS7敲除细胞系中,过表达野生型PUS7后GSPT1Ψ修饰上升(P<0.05)。结论 PUS7通过调节GSPT1的Ψ修饰促进肝癌细胞HepG2增殖。
- 何晓荣吉华亮田尧马林葛桂萍
- 关键词:肝癌增殖
- 胃复康加味方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胃复康加味方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R)的影响。【方法】将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标准抗Hp四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胃复康加味方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p阳性率和病理组织改善情况以及血清PGⅠ、PGⅡ、PGR、G-17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异型增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R、G-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PGⅠ、PGR、G-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PGⅡ水平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康加味方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疗效显著,有明显的抗幽门螺杆菌、改善病理组织、促进胃窦黏膜修复和胃酸、胃泌素分泌的作用。
- 臧海洋马继达邢国庆顾庆华葛桂萍杨晓慧
- 关键词: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
- 2017—2021年海安地区医疗机构消化科门诊就诊者疾病谱分析及变化趋势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海安地区医疗机构消化科门诊就诊者疾病谱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7—2021年海安市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市中医院消化科门诊电子病历系统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就诊者数据59037例,2017—2021年海安地区医疗机构消化科门诊就诊者以2018年就诊病例数最多,2020年病例数最少,其他年份就诊病例数大致相当。就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53:1,年龄以45~64岁和≥65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36.36%、42.53%,就诊患者最常见病种为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其中胃恶性肿瘤、结直肠恶性肿瘤、肝脏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患者数量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同性别消化科门诊就诊者病种顺位不同,男性前3位疾病中分别为慢性胃炎、胃恶性肿瘤和反流性食管炎,女性分别为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不同年龄门诊就诊者病种也不相同,45~64岁就诊者前3种病种分别为功能性胃肠病、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65岁就诊者前3种病种分别为功能性胃肠病、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第一季度就诊人数为21535例(36.47%),第二季度就诊人数为11432例(19.36%),第三季度就诊人数为11197例(18.96%),第四季度为14883例(25.20%)。结论海安市消化科门诊主要以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反流性食管炎等常见疾病为主,且肿瘤性疾病比例呈上升趋势。
- 何晓荣田尧马林卞兆连陈建葛桂萍
-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门诊疾病谱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8例被引量:2
- 1998年
-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青少年及中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目前治疗尚缺乏特别有效的药物。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13~50岁,其中13~20岁6例,21~40岁30例,41...
- 吴坚葛桂萍陈伟顾晓侠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 除幽愈疡免煎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除幽愈疡免煎颗粒对乙酸致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愈合效果。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即分为5组:A组(正常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西药治疗组)、D组(中西医结合组)及E组(纯中药治疗组)。各组均10只,雌雄各半。采用冰乙酸腐蚀法制作胃溃疡大鼠模型。观察除幽愈疡免煎颗粒干预胃溃疡大鼠模型的胃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本VEGF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VEGF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VEGF表达。结果:同模型组相比,中药、西药和中西药组溃疡面积均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分别与西药组、中西药组相比,中药组溃疡面积均显著缩小,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溃疡抑制率为62.8%,高于中西药组27.1%和西药组34.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正常组、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大鼠胃溃疡黏膜有较强的VEGF蛋白表达,其余2组VEGF蛋白表达较弱;其中,对照组中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而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中VEGF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近,明显高于模型组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分析发现,中药组血清VEGF水平与对照组水平相当,而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中VEGF水平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幽愈疡免煎颗粒可增强胃溃疡大鼠胃组织VEGF及VEGFmRNA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促进溃疡愈合。
- 葛桂萍杨芳周国雄
- 关键词:胃溃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胃宁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胃宁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用胃宁茶治疗的治疗组 5 2例及用三九胃泰治疗的对照组 4 0例 ,分别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 90 .4 %、5 7.5 % ,胃镜、病理检查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 6 1.6 %、2 4 .7% ,HP清除率分别为 5 1.9%、31.6 % ,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胃宁茶对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一定逆转作用 ,对肝胃不和型、胃络淤血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 。
- 邵荣世顾庆华季雁浩葛桂萍宣建明
- 关键词:胃宁茶慢性萎缩性胃炎对照治疗观察中医药疗法
- 温中清下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4例被引量:1
- 1999年
- 93年7月至98年12月,对44例慢性结肠炎(以下简称CUC)属脾肾阳虚,肠道湿热证之患者用温补脾肾化湿止泄方口服,同时清肠化湿托毒生肌方灌肠,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结肠镜(奥林巴氏CF30L型)及病理证实为cuc,其中门诊21例,住院23例,男性28例...
- 葛桂萍王亚民
- 除幽愈疡免煎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的影响
- 季冬梅葛桂萍周国雄
- 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58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按照是否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为研究组(142例,出血者)、对照组(116例,未出血者)。应用单因素分析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再利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上述有差异的统计学资料进行进一步回归分析,最终探讨影响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胃左静脉内径及血红蛋白为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及胃左静脉内径为影响HBV相关肝硬化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中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及胃左静脉内径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 何晓荣田尧马林吉华亮葛桂萍
- 关键词:肝硬化乙肝病毒急性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