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苟万里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中肋骨条藻
  • 2篇角毛藻
  • 2篇分子
  • 2篇浮游植物
  • 2篇RDNA
  • 1篇定量PCR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序列对
  • 1篇序列同源性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生物学
  • 1篇探针
  • 1篇同源性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鳗弧菌
  • 1篇系统树

机构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苟万里
  • 2篇辛泽毓
  • 2篇李荣秀
  • 2篇米铁柱
  • 2篇于志刚
  • 1篇陈吉祥
  • 1篇纪伟尚
  • 1篇刘东艳
  • 1篇余俊红
  • 1篇甄毓
  • 1篇厉云
  • 1篇何闪英
  • 1篇徐怀恕

传媒

  • 2篇2002年海...
  • 1篇黄渤海海洋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用rDNA和ITS序列对1株裸甲藻的初步鉴定被引量:12
2004年
测定了 1株分离自青岛胶州湾海水样品、从形态上初步确定为裸甲藻属 (Gymnodiniumsp,编号为 GYN- 1 5)的核糖体基因 (r DNA)和转录单元内间隔区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 ,并利用该序列对该藻进行了初步鉴定。测定的序列长 2 658bp,涵盖了小亚基 (smallsubunit,SSU) r DNA基因 3'端 1 747bp,ITS1 - 5.8S r DNA- ITS2全长和大亚基 (large subunit,LSU) r DNA基因 5'端 337bp。同源性分析该序列发现 GYN- 1 5与共生甲藻属 (Symbiodinium)中的 2个种 (Symbiodinium californium和 Gymnodinium varians)的对应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3株藻的各段 r DNA和 ITS序列的相似性均为 99%以上 ;以 SSU r DNA序列中的 3个可变区 (V1 +V2 +V3)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树表明 ,GYN- 1 5与 S.californium和 G.varians构成 1个独立的新的子类群 ,该子类群属于共生甲藻属 ,而与各种裸甲藻的亲缘关系较远。根据这些结果可将GYN- 1 5初步鉴定为属于共生甲藻属。鉴于 GYN- 1 5和其它 2个种所构成的分支明显与 5个已知的子类群 (A,B,C,D,E)不同 ,因此将该分支命名为子类群 F。
苟万里刘东艳甄毓辛泽毓李荣秀于志刚
关键词:RDNAITS序列裸甲藻系统树浮游植物
两种角毛藻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和应用
通过免疫小鼠制备了抗旋链角毛藻和柔弱角毛藻的多克隆抗体.抗体的特异性分析数据表明,抗旋链角毛藻和柔弱角毛藻的多克隆抗体仅特异性地识别3种角毛藻属海藻,而与其他属海藻几乎没有交叉反应.应用这两种抗体分别建立了旋链和柔弱角毛...
辛泽毓王探春亓海刚苟万里米铁柱孙军李荣秀于志刚
关键词: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检测
文献传递
几种角毛藻亲缘关系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对旋链角毛藻、柔弱角毛藻和纤细角毛藻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核编码的rDNA基因和ITS序列(从SSUrDNA基因3'端至LSUrDNA基因5'端总长约2800bp)的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然后进行序列...
苟万里孙军何闪英辛泽毓米铁柱李荣秀于志刚
关键词:角毛藻亲缘关系进化树序列同源性
文献传递
rDNA序列在几种浮游植物的分类和中肋骨条藻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该论文首先对分离自胶州湾的十一种浮游植物的rDNA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序列相似性分析,并利用测得的小亚基(SSU)rDNA序列分析了这些浮游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发现三株角毛藻的rDNA序列相似性非常...
苟万里
关键词:RDNA浮游植物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中肋骨条藻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以rDNA序列为寻找种特异性引物的靶区域,通过分析中肋骨条藻rDNA序列,设计出7套适合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FQ-PCR)的引物与探针,经引物验证,选择Primer6(F/R)进一步分析,对比扩增序列及核酸杂交验证,表明该探针可作为中肋骨条藻特异性探针。最后以Primer6(F/R)和TaqMan6建立了定量检测中肋骨条藻的RFQ-PCR方法,并绘制出了定量检测中肋骨条藻的标准曲线,测定数据用镜检计数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何闪英程刚苟万里李荣秀米铁柱于志刚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定量PCR分子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花鲈鳗弧菌感染被引量:26
2002年
从海洋鱼类重要病原菌———鳗弧菌基因库中选择金属蛋白酶基因为目标检测基因 ,以此设计一对引物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鳗弧菌的方法 ,并对此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鳗弧菌的检测快速、灵敏。对人工感染鳗弧菌的花鲈组织样品进行检测 ,该方法能识别组织样品中极微量的鳗弧菌。
余俊红陈吉祥厉云苟万里纪伟尚徐怀恕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鳗弧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