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菁菁
- 作品数:20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国人群乳腺癌中MTA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1(MTA1)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转移、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所需试验的参考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篇非随机病例对照试验被选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的MT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8.88%(383/556),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0.98%(47/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肿瘤低分化组、Ⅲ~Ⅳ期组MTA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85%(218/251)、82.89%(218/263)、82.65%(162/196),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肿瘤中高分化组、Ⅰ~Ⅱ期组的56.90%(202/355)、54.27%(197/363)、61.66%(230/37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雌激素受体阳性组MTA1表达阳性率为61.79%(173/280),与雌激素受体阴性组的69.81%(185/26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且与乳腺癌的转移、侵袭能力相关,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侵袭能力的预后指标,有望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陈明芬郑建清苏菁菁白志刚
- 关键词:乳腺癌META分析
- Ⅲa(N_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的治疗结果,同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1987~2004年本院收治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92例,所有病人都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放疗46例(S+R组),单纯手术46例(S组),39例接受化疗;放疗中位剂量56 Gy(40~64 Gy)。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法计算和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率。结果:(1)全组病人5年及10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4.5%和30.4%。(2)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相比,5年及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1%、36.5%,36.3%、25.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65)。(3)纵隔单站转移N2病人,术后放疗组有提高无病生存率(Diseaes-free survival,DFS)的趋势;而多站转移N2病人,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相比,5年及10年无病生存率明显提高,分别为:40.6%、4.5%,21.2%、4.1%,差异有显著性(χ2=4.35,P=0.03),且有提高总生存率的趋势。(4)1996~2004年术后放疗病人的生存率优于1987~1995年。(χ2=4.28,P=0.04)。(5)治疗失败率63.0%,术后放疗组总复发率及局部区域复发率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具显著性,分别为50.0%、76.1%,(χ2=6.72,P=0.001);及8.7%、32.6%,(χ2=8.03,P=0.001)。两组失败的首位原因均为远处转移。(6)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纵隔淋巴结受累的站数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结论:(1)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纵隔多站转移N2病人术后放疗可提高无病生存期。纵隔单站转移N2病人术后放疗价值不确切,有待于进一步的随机临床研究加以证实。(2)年龄和纵隔淋巴结受累的站数影响病人的生存期。(3)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可以影响术后放疗的价值。(4)无论是否放疗,失败的首位原因均为远处转移,提示这类病人可能从化疗获益,建议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常规辅以化疗。
- 陈建武张幸平曾奕明张华平肖华平肖丽华苏菁菁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
- 动脉灌注介入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介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LAN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首次接受治疗的LANC患者〔T3T4和(或)N2N3〕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行动脉灌注介导化疗联合后期同步放化疗,对照组行经静脉诱导化疗联合放疗,诱导化疗方案同试验组,静脉给药。分别于诱导化疗前、化疗1、2个周期后抽取两组患者外周血,比较两组T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全程放化疗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全程放化疗后12 w,试验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255,P=0.000)。2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P=0.529)。3诱导化疗前,两组外周血CD4+,CD8+,CD4+/CD8+比值均相似(P>0.05);化疗第1个周期后,两组T细胞亚群较治疗前有所减低,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两组外周血CD4+,CD8+,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试验组CD4+,CD8+,CD4+/CD8+比值下降程度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灌注介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LANC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明显,与静脉化疗相比,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进一步加大病例数研究。
- 陈建武张幸平刘德鑫肖丽华吴敏苏菁菁郑建清
- 关键词:动脉灌注化疗静脉化疗局部晚期鼻咽癌T细胞亚群
-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比较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与单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宫旁和阴道组织各切除3 cm。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Kendall’s tau-b等级资料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失访患者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ITT分析)。结果本文为该随机对照试验的终期报告。试验组纳入68例患者,对照组纳入62例患者。试验组术后病理资料显示无癌残留率为83.8%(57/68),癌残留率为2.9%(2/68)。试验组和对照组3年(65.6%vs. 59.6%)和4年(52.5%vs. 56.3%)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8)。试验组和对照组3年(80.3%vs. 74.6%)和4年(77.6%vs. 64.9%)总生存率(OS)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361,P=0.548)。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肿瘤大小和是否存在宫旁侵犯是显著影响PFS的预后因子(P<0.05);是否存在宫旁侵犯是影响OS的预后因子(P=0.078)。结论是否存在宫旁侵犯是影响局部晚期宫颈癌总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因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与单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PFS率和OS率相当,患者获益并未增加,故目前需选择性并谨慎应用该治疗方法。
- 吴敏郑建清黄碧芬陈明芬苏菁菁周云清黄双英陈少蓉李鲁宏
- 关键词:宫颈癌化学治疗随机对照试验
- PIK3R1基因对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机制初探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R1)基因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状态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初步探索PIK3R1影响乳腺癌侵袭转移能力的机制。方法:利用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IK3R1基因表达的差异,并分析不同PIK3R1基因表达状态下乳腺癌的总生存差异,探索PIK3R1基因表达的预后价值。结果: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包含了6623份表达样本,其中正常组织76份,乳腺癌组织6547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PIK3R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1402例,其中433例为低表达,969例患者为高表达。低表达组乳腺癌中位总生存时间为69.7个月,高表达组为120个月;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0.71,95%CI(0.57~0.89),P=0.0025]。结论:PIK3R1基因是重要抑癌基因,其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高表达患者预后良好,提高患者生存期。
- 郑建清廖小文苏菁菁黄碧芬
- 关键词:乳腺癌KAPLAN预后因素
- 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比较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53例,回顾性分析其生存资料,其中诱导组32例接受多西他赛+顺铂2周期诱导化疗后,行同期放化疗;同期组21例采用调强放疗+同期顺铂化疗。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生存曲线比较行Logrank检验。结果诱导组患者1年无失败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2年无失败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4%、100%、26.6%、80.8%,同期组对应值分别为77.7%、87.2%、68.2%、72.2%,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除4级骨髓抑制率高于同期组(84.4%比57.1%,P=0.006)外,其他不良反应相似。结论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与单纯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相似,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诱导化疗的价值。
- 肖丽华郑建清苏菁菁陈明芬廖小文
- 关键词: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
-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体外部分乳腺加速照射的循证治疗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为1例行保乳术后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确定放疗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NKI、Wanfang和VIP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乳腺癌外照射部分乳腺加速放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放疗技术不限。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0月31日。结果检索到3项随机对照试验。与全乳腺放疗相比,外照射加速部分乳腺放疗能够显著缩短放疗时间、不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但提高美容效果、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有限。结论外照射加速部分乳腺放疗实现部分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是可行的,但其疗效与远期生存结果仍需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 郑建清黄碧芬刘静静陈明芬苏菁菁蔡群榕白志刚
- 关键词:乳腺癌适形放射治疗保乳术
- 动脉灌注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100例首次治疗局部晚期(T3T4/N2N3)鼻咽癌患者,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IAC组,动脉灌注诱导化疗联合后期同步放化疗):先用多西他赛60~75 mg/m2d1+顺铂75 mg/m2d1,动脉灌注给药,21 d为1个周期,连续使用2个周期,再予以根治性放疗,TD40 Gy时开始同步放化疗,顺铂40 mg/m2d1,动脉灌注给药,1次/w,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IVC组,经静脉诱导化疗联合放疗):诱导化疗方案同IAC组,静脉给药。两组放疗剂量及放疗时间相仿。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3个月,IAC组完全缓解率(CR)明显高于IVC组(P<0.05);与IVC组相比,IAC组3年及5年总生存率(O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无病生存率(DFS)明显更高(均P<0.05);两组3年及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急性毒副反应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仿(均P>0.05)。结论 IAC组与IVC组相比,显著提高近期CR率、LRFS及DFS,有提高OS的趋势,未增加近期毒副反应及远期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数研究。
- 陈建武张幸平刘德鑫肖丽华吴敏苏菁菁郑建清
- 关键词:动脉灌注放化疗局部晚期鼻咽癌
- 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被引量:4
- 2015年
- 将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IAC)组和静脉诱导化疗联合放疗(IVC)组。治疗后4周,IAC组与IVC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4.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IAC组与IVC组的CR率分别为98.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例。两组之间3、4级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动脉灌注诱导化疗联合后期同步放化疗疗效可靠、安全。
- 陈建武张幸平刘德鑫肖丽华吴敏苏菁菁郑建清
- 关键词:动脉灌注放化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
- 基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推导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计划靶体积边界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随着精准放疗的广泛临床应用,影响靶区照射精度的计划靶体积边界已成为放疗计划制定必须考虑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测量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偏差大小,在求证偏差值分布规律和方差齐性的基础上,试图推导出治疗计划中临床靶区(clinic target volume,CTV)外扩生成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所需边界的宽度(marginptv,Mptv),为后续临床计划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05-20-2018-12-2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泉州市光前医院放疗科治疗的1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连续6周的治疗周期中,利用加速器机载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共获取300帧野验证片,每例患者得到正交0°、90°或270°图像各10张,经与治疗计划生成的DRR片进行骨性配准,获取摆位偏差值。并检验偏差值分布规律。采用ICRU Report No.62方法计算CTV到PTV的边界。人群总体系统误差(∑)和人群总体随机误差(σ)分别有由个人系统误差的标准差和个人随机误差的标准差表示。结果经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Levene检验,对于1~6周的所有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轴方向上的偏差值的Z1~Z6/P1~P6分别为(0.448~0.758/0.614~0.988)、(0.511~1.038/0.23~0.953)、(0.508~0.922/0.363~0.959),均P>0.05,可认为偏差值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单因素Levene方差分析结果显示,X、Y、Z轴方向上偏差值的P值分别为0.606(F=0.726)、0.498(F=0.881)和0.765(F=0.513),认为方差齐性;偏差值的离散趋势以算术均数表示,为样本实际测量值的平均数,X、Y、Z轴的摆位偏差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051±0.964)、(0.336±1.102)和(0.173±1.044)mm。应用ICRU Report No.62.法计算Mptv结果 X=2.993mm,Y=3.223mm,Z=3.177mm,故可在三维方向上,取4mm作为CTV到PTV的扩展边界。结论该组资料属于连续性数值变量资料,认为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具有方差齐性。本研究采用的体�
- 白志刚梁德川蔡群榕苏菁菁王燕红蔡栋荣
- 关键词:摆位误差调强放疗头颈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