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佩华
- 作品数:18 被引量:18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种治疗方法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骨与内固定物外露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并骨与内固定物外露是一类临床治疗困难的术后并发症[1-2],伤口经久不愈易并发急、慢性骨髓炎,以往多数学者推荐使用局部旋转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来修复该部位软组织缺损[3-5],但局部旋转皮瓣仅可修复较小创面软组织缺损,难以满意修复较大创面缺损;而游离皮瓣存在操作技术难度高、创伤大等缺点.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10年1月以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及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游离植皮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骨与内固定物外露7例,获得满意效果.
- 徐云钦李强申屠刚苏佩华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魏强强
- 关键词:内固定物腓肠肌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隐神经肌瓣
- CO_2造影技术在骨盆骨折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骨盆骨折大出血来势凶猛,外科止血难度大.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患者的主要死因,病死率约50.00%~60.00%[1].当前,介入栓塞术被认为是骨盆骨折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2-3],其中采用传统碘剂作为对比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临床应用广泛,
- 余景武苏佩华沈国鑫唐杰蔡雅娟
- 关键词:骨盆骨折介入栓塞治疗大出血造影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磁化传递技术与时间飞跃法在MRA中的应用比较
- 2014年
-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MT)技术与时间飞跃法(3D-TOF)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材料和方法:对82例患者同时行磁化传递(MT)技术法和常规3D-TOF法的MRA扫描,并对两者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对比分析。结果:磁化传递(MT)技术法MRA的血管背景被完全抑制,分支小血管显示清晰,而常规3D-TOF法MRA的血管背景抑制不全,末梢分支小血管显示不清或未显示。结论:磁化传递(MT)技术法较常规3D-TOF法的MRA更能获得高清晰血管图像。
- 胡海华沈国鑫唐杰瞿恒娟叶永强苏佩华陆旭艳黄金兰沈钰
- 关键词:MTMRA
-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损伤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anterior-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ATIFL)损伤的X、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共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ATIF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测量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FCS)、下胫腓重叠(tibiofibular overlap,TFO);CT检查踝关节骨折类型;MRI评估ATIFL损伤程度。结果:对48例患者进行分析,X线表明16例TFCS> 6mm,21例TFO<6mm;CT提示踝关节骨折旋后-内收型6例,旋后-外旋型20例,旋前-外旋型16例;MRI提示ATIFL损伤中24例Ⅰ级,16例Ⅱ级,8例Ⅲ级。结论:X线平片和CT对踝关节骨折的结构改变、骨折类型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有诊断价值;MRI诊断踝关节骨折合并ATIFL损伤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参考价值。
- 沈钰岳悦余景武苏佩华俞立新
- 关键词:踝关节影像
- 3.0T MR在急性肩袖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评价3.0T MR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对肌腱断裂的定性、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及关节镜证实的肩袖损伤患者,3.0T MR对肌腱断裂的定性、定量诊断与手术及关节镜进行对比。结果 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部分患者为复合伤:冈上肌肌腱损伤29例,包括19例肌腱部分断裂,10例完全断裂;冈下肌肌腱损伤7例,5例肌腱部分断裂,2例为完全断裂;肩胛下肌肌腱损伤3例,2例肌腱部分断裂,1例为完全断裂。结论 3.0T MR对肩袖损伤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肌腱撕裂的定性与定量诊断对术前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 叶永强沈国鑫唐杰瞿恒娟余景武胡海华张军苏佩华
- 关键词:肩关节肩袖损伤磁共振成像
- 骶骨肿瘤术前靶血管灌注及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13例骶骨肿瘤临床外科手术前行靶血管灌注及栓塞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13例骶骨肿瘤临床外科手术前DSA下行靶血管灌注及栓塞治疗并48小时内转临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1400±500)ml,临床外科手术时间(140±58)分钟,出血量明显减少及手术时间缩短。结论骶骨肿瘤术前的靶血管灌注及栓塞,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使之术中较易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减少术中出血。
- 沈国鑫苏佩华唐杰蔡亚娟
- 关键词:骶骨肿瘤靶血管DSA灌注栓塞
- 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与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法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治疗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比较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与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法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自制环锯取骨器于股骨外侧髁取骨25例(A组),采用骨刀于髂骨翼外侧板取骨30例(B组);SchatzkerⅢ型10例,Ⅴ型26例,Ⅵ1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取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参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一般指标。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B组[(2.86±0.42)cm,(3.98±0.65)cm,t=7.449,P=0.000;(295.50±68.55)mL,(389.20±97.55)mL,t=4.389,P=0.000;(1.53±0.26)min,(1.86±0.30)min,t=4.390,P=0.000];2组患者取骨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5±1.97)cm3,(12.15±1.78)cm3,t=0.229,P=0.820;(144.00±21.41)d,(140.30±16.66)d,t=0.998,P=0.323]。②临床疗效。A组优13例、良9例、可2例、差1例,B组优14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3,P=0.717)。③安全性。A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9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χ2=4.125,P=0.042)。结论:对于SchatzkerⅢ、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而言,虽然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与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法在取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徐云钦李强申屠刚苏佩华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魏强强汤勇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缺损骨移植
- MDCT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前臂急性外伤的青少年患者同时行普通X线片与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结果经普通X线片发现19例23处骨折,同期行前臂MDCT检查,明确25例35处骨折。与普通X线片相比,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对隐匿性青枝骨折阳性确诊率高,而普通X线片假阴性率高达34.3%。结论 MDCT扫描能提高儿童及青少年前臂外伤中的隐匿性青枝骨折的确诊率。
- 徐云钦苏佩华李强申屠刚李骥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
- 关键词:MDCT儿童青少年
- 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在闭合性腘动脉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在闭合性腘动脉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2011-01—2013-10诊治的60例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和(或)膝关节脱位患者,以心电监护仪的末梢血氧饱和度探头动态监测双下肢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来早期筛查闭合性腘动脉伤。观测记录双下肢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值,以血氧饱和度值<90%或双下肢血氧饱和度值相差≥10%为阳性结果,反之为阴性结果。结果 60例中双下肢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阳性12例,阴性48例。最后明确9例闭合性腘动脉伤,51例无闭合性腘动脉伤。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发现腘动脉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4%,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95.2%。血管损伤组足趾血氧饱和度值:伤肢(23.5±14.4)%,健肢(95.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61,P<0.001)。无血管伤组足趾血氧饱和度值:伤肢(91.6±7.3)%,健肢(92.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2,P=0.328)。结论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在诊断闭合性腘动脉伤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准确度,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作为闭合性腘动脉伤患者早期筛查的检查项目。
- 徐云钦李强申屠刚苏佩华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魏强强邱成斌陈伟沈海强
- 关键词:闭合性损伤动态检测特异度
- 骨盆骨折大出血介入治疗时CO_2-DSA的护理配合被引量:3
- 2016年
- 总结CO_2-DSA在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行气体造影检查的顾虑;治疗中配合介入科医生抽取纯CO_2及协助变换最佳造影体位,严密监视心电监护仪,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后注意观察脉搏氧饱和度等变化,保持病房空气流通。28例行CO_2-DSA造影患者治疗过程顺利,均无明显并发症。
- 蔡雅娟余景武沈国鑫唐杰苏佩华
- 关键词: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介入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