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慧
- 作品数:34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活血通络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制定活血通络口服液质量标准。方法 对黄芪、丹参、赤芍、川芎、当归、地龙等六味中药 ,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 ,用薄层扫描法对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范围在 1.0 4~ 5 .2 μg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 ,r =0 .9987,平均回收率为 95 .4 6 % ,RSD =1.2 9%。结论 其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 ,专属性强 ,重现性好 。
- 孙燕翟俊敏胡中慧刘景王秀萍李凯
- 关键词:活血通络口服液中药薄层色谱法
- 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9年
- 胡中慧王全军廖明阳
- 关键词:肾损伤生物标志物尿蛋白
- 抗肿瘤化合物MC004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研究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研究新型抗肿瘤化合物MC004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材料与方法:健康成熟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隔日尾静脉注射给予0.25、0.50、0.75 mg/kg的MC004,共28 d。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24 h剖杀动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子数量和活力,显微镜下观察精子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004 0.75 mg/kg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各给药组大鼠睾丸、附睾的绝对重量及脏器系数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大鼠的精子数量显著降低(P<0.01),0.50 mg/kg和0.75 mg/kg剂量组的精子运动速度降低明显(P<0.01);各实验组大鼠均出现大量畸形精子(P<0.01)。结论:MC004隔日按0.25 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28 d后即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产生明显毒性。
- 骆永伟施畅吴纯启胡中慧杨保华王全军张玉杰廖明阳
-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精子
- 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对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的毒性作用(英文)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ASB)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HK-2细胞在DMEM/F12培养液培养24 h后,在经ASB作用2 h前,分别加入N-乙酰-L-半胱氨酸(NAC)10 mmol·L-1、2-氨基-4(丁基磺酸亚氨)-丁酸(BSO)2 mmol·L-1及30 min前分别加入过氧化氢酶(CAT)1000 U·L-1、环孢素A(Cs A)50μmol·L-1,再经ASB作用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酶标仪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ATP酶(T-ATP)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MMP)和活性氧(ROS);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酶原3、Bcl-2、Bax和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结果 ASB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K-2细胞增殖,作用24和48 h后IC50值分别为19.1±3.6和(11.6±3.9)g·L-1。ASB 20 g·L-1处理HK-2细胞24 h后,G2/M期细胞由对照组的(23.3±1.0)%增至(37.0±0.8)%(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B组LDH漏出率和ROS水平明显增加,MMP呈下降趋势;与ASB 20 g·L-1组相比,加入还原剂NAC后,细胞存活率和MMP水平明显增加(P<0.05),LDH和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加入Cs A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LDH和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增加(P<0.05)。随着ASB浓度增加,HK-2细胞上清液中的MDA水平明显增加,GSH,SOD和T-ATP酶活性逐渐减弱;同时细胞内胱天蛋白酶原3、Bax和Cyt c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ASB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干扰HK-2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耗竭细胞内GSH和SOD,导致细胞内ROS大量堆积,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Cyt c等凋亡因子从线粒体释放,进而引发细胞凋亡或坏死。
- 胡中慧吴纯启李加恒王翔董延生原野丁日高廖明阳王全军
- 关键词: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
-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思路被引量:14
- 2010年
- 药物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确保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很多国家制定了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大大加强了药物安全性评价规范执行的力度,在新药研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临床前试验研究、临床人体试验研究、新药批准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等均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性评价规范化。目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规范化是国际上药物开发合作以及相互认可对方药物研究结果的前提。在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3年正式发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并在2007年发布了最新的《GLP认证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控制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风险,2009年SFDA下发了《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随着我国GLP的推进,越来越多从事药物研发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已经认识到GLP建设和药物安全性研究的规范化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特开辟"药物安全性评价专栏"。本专栏由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持,该中心是湖南省首家符合国家GLP规范、专业从事新药筛选和评价的公共实验室,为"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和"湖南省重点科技条件基础平台"。本专栏旨在为广大药物安全评价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对药物安全性评价、GLP和优良临床试验规范(GCP)建设、中药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上市新药的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工作经验进行交流,为促进我国的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欢迎广大医药工作者投稿。
- 胡中慧吴纯启廖明阳王全军
-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
- 两种莲必治注射液对大鼠肾毒性的研究
- 目的观察两种莲必治注射液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及由于积蓄而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及严重程度,提供中毒靶器官及其损害性,为莲必治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毒理学资料。方法研究莲必治注射液A和B高、中、低3个剂量组30天重复给药...
- 胡中慧吴纯启王全军王青秀施畅骆永伟杨保华廖明阳
- 关键词:莲必治注射液长期毒性
- 文献传递
- 药物对肾脏损伤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肾损伤一般是指各种致病因素造成的肾小球或肾小管功能障碍。肾脏是机体血流量较大的器官,血液中的毒物可迅速到达肾脏;肾脏对尿液浓缩功能又进一步提高肾脏细胞和肾小管腔内毒物的浓度;肾脏具有酸化尿液功能。
- 胡中慧王青秀廖明阳
- 关键词:药物肾脏损伤
- 异步六点法估算药物溶出度参数
- 1999年
- 目的 :在经典法与药典法基础上 ,提出了异步六点法。方法 :采用异步六点法与经典法进行盐酸普奈洛尔片剂溶出度试验。结果 :两者所得溶出度参数Td、T0 .75基本一致。结论 :试验表明本法可成倍减少工作量 ,省时实用。
- 范志刚张亚军胡中慧
- 关键词:溶出度片剂
- 莲必治注射液静脉单次给药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观察莲必治注射液单次静脉注射对SD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影响,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肾损伤的机制。方法:2种莲必治注射液供实验用:莲必治注射液A(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98.7%,其他相关物质1.3%),莲必治注射液B(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49.1%,其他相关物质50.9%)。SPF级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莲必治A高剂量组(1600mg/kg)、低剂量组(400mg/kg);莲必治B高剂量组(400mg/kg)、低剂量组(100mg/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5只。各组动物均按10mL/kg单次尾静脉给药。收集各组大鼠给药前12h及给药后0~6、7~12、13~24和25~48h各时间段尿液,测定其磁共振氢谱(1HNMR);给药48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莲必治A高剂量组、莲必治B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ALP分别为(306±13)、(294±45)和(207±47)U/L;ALB分别为(28.26±1.07)、(27.34±1.01)和(25.70±0.37)U/L,TP分别为(51.32±3.36)、(50.10±2.36)和(45.76±1.73)g/L,莲必治A高剂量组、莲必治B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A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BUN分别为(6.94±0.49)、(6.69±0.31)和(6.81±0.38)mmol/L,与对照组[(5.90±0.45)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莲必治B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TG分别为(1.13±0.36)、(0.84±0.18)mmol/L,与对照组[(0.57±0.1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尿液1HNMR的时间轨迹图显示,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尿液代谢谱均出现先偏离、后回归对照组轨迹的过程。对不同时间段的1HNMR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给药前各组大鼠尿液代谢图谱无明显差异;给药后0~6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大鼠尿液代谢谱能被区分开,其中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代谢谱偏离对照组最远;各给药组尿液中三甲胺(TMA,δ2.70)和二甲基甘氨酸(DMG,δ2.94)含量均较�
- 胡中慧吴纯启王全军王青秀杨保华施畅廖明阳
- 关键词:莲必治注射液代谢组学
- 纳米铜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比较纳米铜与微米铜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探讨氧化损伤在纳米铜致大鼠肝毒性和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1%羟丙甲基纤维素),微米铜组(200 mg/kg),纳米铜3个不同剂量组(50、100和200 mg/kg),每组6只,10 ml/kg经口灌胃染毒,每日一次,连续5 d。染毒结束后,留取大鼠肝脏和肾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DTNB)测定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PSH)含量。结果纳米铜染毒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中NPSH的含量随染毒剂量增加先增后降,而MDA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尤其是在纳米铜高剂量组(200 mg/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微米铜组却未发现相应改变。结论在相同剂量和暴露时间条件下,纳米铜对大鼠的毒性明显强于微米铜,纳米铜导致大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肝、肾组织中NPSH的耗竭及脂质过氧化有关。
- 杨保华雷荣辉吴纯启原野马华智骆永伟胡中慧廖明阳王全军
- 关键词:纳米铜纳米毒理学肝毒性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