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威
- 作品数:13 被引量:9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2018-2020年分娩镇痛调查与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调查上海市开展分娩镇痛工作取得的新成绩和面临的新挑战,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分娩镇痛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制订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由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发布通知,对本研究的目的及问卷填写进行说明与解释,借助“问卷星”网站平台(http:∥www.wjx.com)实施问卷发放与回收。结果发放问卷88份,回收问卷55份,55份中有效问卷52份,无效问卷3份。52家医院2018年、2019年分娩量分别占当年上海市分娩总量的86.9%(151501/174250)、89.4%(152845/170926),分娩镇痛率分别为48.1%(40356/83895)、58.2%(49826/85653)。2020年1-7月分娩镇痛率为60.8%(24397/40144),其中10家妇幼专科医院为74.3%(20137/27094)、其他42家医院为32.6%(4260/13050)。近年分娩镇痛率与2017年(37.2%)相比增长明显。目前,上海市缺乏针对分娩镇痛的专项收费标准,50家已开展分娩镇痛的医院中有40家医院(80.0%)参照麻醉项目收费标准;完成问卷的52家医院中47家医院(90.4%)建议设立专项收费标准,42家医院(80.8%)建议由医保支付药费和一定比例的镇痛技术服务费。另有45家医院(90.0%,45/50)由于麻醉科医师人力方面的原因导致产妇镇痛期间的疼痛VAS评分>3分,20家医院(40.0%,20/50)需要临时安排麻醉科医师实施分娩镇痛。结论2020年1-7月上海市分娩镇痛率为60.8%,缺乏收费标准和麻醉科医师人员紧缺,以及产科医护人员的认识不足是制约分娩镇痛普及的关键因素;建议尽快出台分娩镇痛专项收费标准,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 李胜华罗威张丽峰徐子锋田红于布为
- 关键词:分娩镇痛问卷调查
- 韩氏神经刺激仪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患者硬脊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辅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用于潜伏期和活跃期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40例足月、单胎、头位、有镇痛需求的初产妇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潜伏期镇痛组和活跃期镇痛组分别在潜伏期和活跃期行PCEA,潜伏期辅助镇痛组和活跃期辅助镇痛组分别在潜伏期和活跃期行PCEA和韩氏穴位神经刺激。比较4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镇痛药使用和镇痛泵按压情况,各产程时间和分娩方式构成比,以及母婴结局和产妇满意度。方法潜伏期镇痛组和潜伏期辅助镇痛组镇痛前产妇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活跃期镇痛组和活跃期辅助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4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镇痛前(P值均<0.05),4组间镇痛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潜伏期镇痛组和潜伏期辅助镇痛组产妇的镇痛时间均显著长于活跃期镇痛组和活跃期辅助镇痛组(P值均<0.05);潜伏期镇痛组和活跃期镇痛组产妇的用药速度分别显著快于潜伏期辅助镇痛组和活跃期辅助镇痛组(P值均<0.05),总按压次数分别显著多于潜伏期辅助镇痛组和活跃期辅助镇痛组(P值均<0.05),有效按压比分别显著低于潜伏期辅助镇痛组和活跃期辅助镇痛组(P值均<0.05);潜伏期辅助镇痛组与活跃期辅助镇痛组间用药速度、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潜伏期镇痛组和潜伏期辅助镇痛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均显著短于活跃期镇痛组和活跃期潜伏期辅助镇痛组(P值均<0.05);潜伏期镇痛组和活跃期镇痛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均显著长于潜伏期辅助镇痛组和活跃期辅助镇痛组(P值均<0.05),自然分娩的产妇比例均显著低于潜伏期辅助镇痛组和活跃期辅助镇痛组(P值均<0.05),行器械助产的产妇比例均显著高于潜
- 罗威赵继蓉魏璐李胜华
- 关键词:分娩镇痛潜伏期活跃期
- 麻醉前扩容对产妇和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麻醉前扩容对产妇和新生儿脐血血气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n=40)。A组麻醉前输注5ml/kg平衡液,B、C、C组在麻醉前分别输注5ml/kg、10ml/kg、15ml/kg万汶。输注结束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调整麻醉平面于T6以下。术中血压下降大于基础值的30%或收缩压低于90mmHg的病例,静脉注射麻黄素10mg/次,并记录相应的给药次数。观察产妇入室(T1)、输液完成(T2)、鞘内注药5min(T3)、10min(T4)、20min(T5)时的MAP、HR、SpO2值和新生儿1min、5min的Apgqr评分。采集产妇入室后、输液完成时的动脉血,胎儿取出时的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A、B组患者在T3、T4、T5各时间点的MAP值均较T1下降(P〈0.05),尤以A组的T4下降明显(P〈0.01),C、D组各时间点间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黄碱的使用率为30%(12/40),B组为10%(4/40),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D组没有患者使用麻黄碱。四组产妇液体输注后的动脉血pH值、PaO2、PaCO2与输注前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新生儿的脐动血气分析值和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扩容能够一定程度缓解产妇孕晚期的碱血症,预防母体低血压对新生儿脐血血气和Aqgar评分带来的不良影响。
- 李胜华赵继蓉罗威陆铭王晓莉
- 关键词:预扩容产妇脐血血气分析
- 穴位神经刺激联合患者自控硬脊膜外腔镇痛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联合患者自控硬脊膜外腔镇痛(PCEA)应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年龄22~30岁,有经阴道分娩的适应证,无椎管内阻滞禁忌证,足月、单胎、头位,进入潜伏期(有规则宫缩,宫口开1cm),要求分娩镇痛。将其随机等分为HANS组、PCEA组和HANS+PCEA组,每组40例。再配对选择40例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镇痛药物用量、PCEA按压有效比例(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选择情况,镇痛对分娩、新生儿的影响,以及产妇满意度。结果 HANS组、PCEA组和HANS+PCEA组镇痛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镇痛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PCEA组和HANS+PCEA组镇痛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HANS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PCEA组产妇的平均用药量(总用药量/分娩镇痛总时间)显著多于HANS+PCEA组(P<0.05),PCEA按压有效比例显著低于HANS+PCEA组(P<0.05)。HANS+PCEA组的第一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HANS组和PCEA组(P值均<0.05);PCEA组的第一产程显著短于HANS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第二产程显著长于对照组、HANS组和HANS+PCEA组(P值均<0.05)。4组间自然分娩、器械助产、剖宫产的产妇比例,产妇产后2h内出血量,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EA组产妇催产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ANS和HANS+PCEA组(P值均<0.05)。HANS+PCEA组满意度为优的产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HANS组和PCEA组(P值均<0.05)。结论 HANS联合PCEA能有效地减轻分娩疼痛,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缩短第二产程,提高产妇满意度。
- 赵继蓉罗威李胜华
- 关键词:潜伏期分娩镇痛产妇满意度
-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预填充的有效剂量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平衡液组在麻醉前静脉滴注5mL/kg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静脉滴注5、10、15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液结束后,在L3与L4间隙穿刺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产妇入手术室(T1),静脉滴注液体完即刻(T2),鞘内注射药物5min(T3)、10min(T4)、2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新生儿出生后1和5min的Apgar评分。采集T1和T2时间点,产妇的动脉血及胎儿取出时的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平衡液组和羟乙基淀粉低剂量组T3、T4、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羟乙基淀粉中、高剂量组组内各时间点间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羟乙基淀粉中剂量组T4、T5时间点及羟乙基淀粉高剂量组T3、T4、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平衡液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4组组内和组间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间产妇动脉血和胎儿取出时脐动血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衡液组产妇的麻黄素使用率为30%,显著高于羟乙基淀粉低剂量组的10%(P<0.05),羟乙基淀粉中、高剂量组产妇均无未使用麻黄素。4组间新生儿出生后1、5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为10mL/kg。
- 李胜华吴娟罗威王长社陆勤
- 关键词:剖宫产
- 血清雌二醇、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产后抑郁症(PPD)的关系。方法:选取374名产妇于产后6~8周进行随访,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13分为界将入组者分为PPD组及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入组者血清E2、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PPD患者抑郁症状,并与血清E2、IL-6和TNF-α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74名产妇中筛查出42例PPD患者进入PPD组,并随机选择42例健康产妇进入对照组。PPD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PPD组HAMD总分与血清E2水平呈负相关(r=-0.39,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入组者血清E2与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92,r=-0.78;P均<0.01)。结论:血清E2水平下降可能增强了神经炎症反应,参与了PPD的发生。
- 施波王卫平范卫星张晨罗威张丽峰
-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雌二醇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 预置硬膜外导管对分娩镇痛效果和母婴安全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观察预置硬膜外导管实施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头位、足月、有镇痛需求的初产妇364例,年龄22~30岁,BMI 25~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预置管组(n=180)在出现规律宫缩、宫颈接近消失后硬膜外穿刺置管,产妇自觉疼痛剧烈要求镇痛时开始镇痛;常规组(n=184)在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大1 cm后开始硬膜外穿刺置管镇痛。两组镇痛液配方均为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记录分娩镇痛的有效性评分,包括镇痛开始时的VA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从产妇要求镇痛到疼痛缓解的时间)和镇痛期间最高VAS评分;分娩期间补救镇痛情况,以及产程时间、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产间发热情况等。结果与常规组比较,预置管组镇痛开始时的VAS评分明显降低[3(2~4)分vs 5(4~5)分,P<0.05],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缩短[(18.45±7.05)min vs (33.2±10.51)min,P<0.05],但镇痛期间最高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6)分vs 4(2~6)分],预置管组的有效性评分明显较高[4(3~5)分vs 3(2~4)分,P<0.05]。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次数、产妇发热比例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预置管可以提高分娩镇痛的有效性,且不影响产程和母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分娩镇痛模式。
- 罗威李胜华张丽峰奚杰沈彩琴
- 关键词:分娩镇痛产程
- 上海市分娩镇痛的现状调查被引量:27
- 2019年
- 目的调查上海市分娩镇痛的现状,为进一步推广普及分娩镇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通过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发布通知,对本研究目的及问卷填写进行说明与解释,借助"问卷星"网站平台实施问卷发放与回收。结果共调查58家医院,2017年分娩量占上海市分娩总量的90.44%,总体分娩镇痛率为37.22%。其中13家妇幼专科医院占58家医院分娩量的58.44%,分娩镇痛率为56.75%,占58家医院镇痛分娩量的93.50%。已开展分娩镇痛44家(75.86%),全部以椎管内阻滞为主要的分娩镇痛方法,其中42家(95.45%)在潜伏期开始镇痛,30家(68.18%)在分娩过程中会关闭镇痛泵,40家(90.9%)产妇满意度达85分以上,36家(81.82%)参照麻醉项目收费。未开展的14家医院中,有13家(92.86%)归因为麻醉科医师配备不足及其他相关因素。结论上海市分娩镇痛主要集中在妇幼专科医院。制约开展分娩镇痛的主要因素为麻醉科医师紧缺和没有专项收费标准。进一步推广普及分娩镇痛,除政策支持外,还应优化分娩镇痛流程、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 罗威李胜华张丽峰罗艳于布为
- 关键词:分娩镇痛硬膜外镇痛
- 信息化技术支撑多学科协作分娩镇痛管理模式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支撑多学科协作分娩镇痛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行镇痛分娩的360例产妇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018年1-6月间分娩的产妇纳入对照组;2018年8月医院完成产房信息化建设,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间分娩的产妇纳入试验组,每组180例。两组产妇均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胎心率(FHR),在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宫颈管消失)且产妇要求镇痛时行硬膜外镇痛。选择L 3至L 4椎间隙行穿刺置管,予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镇痛模式为程序化间断硬膜外给药复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试验组产妇通过信息化技术在移动终端即时反馈疼痛VAS评分,信息化系统实时获取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监护图形并自动分析,超过预设值时发出警报,使麻醉科医师、产科医师、麻醉科护士和助产士可随时查看并处理。对照组产妇以常规方式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试验组镇痛分娩期间疼痛VAS评分最高值和疼痛VAS评分≥7分的产妇比例,出现第Ⅱ类胎心监护图形的持续时间、第Ⅲ类胎心监护图形的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试验组产妇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产程时长、分娩方式、产后2 h内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信息化技术支撑多学科协作分娩镇痛管理模式能改善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及时发现异常胎心监护图形,提高产妇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 张丽峰罗威李胜华刘艳沈彩琴杨立新
- 关键词:硬膜外分娩镇痛电子胎心监护前瞻性队列研究
- 分娩镇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观察分娩镇痛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应用前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单胎、头位、有镇痛需求的初产妇425例,宫内孕37~40周,年龄22~30岁,BMI 22~28 kg/m^2,ASAⅡ级,其中2018年1—6月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n=213),2018年8月完成信息化分娩镇痛管理系统建设,2019年1—6月分娩的产妇为研究组(n=212)。两组产妇均选择L 3-4椎间隙穿刺置管,镇痛药配方为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模式为程控脉冲给药+自控给药。研究组产妇可以通过iPainfree TM镇痛管理系统进行反馈,若VAS疼痛评分≥4分或半小时内自控按压≥2次,麻醉科医师给予补救镇痛。主要观察指标为分娩镇痛期间最高VAS疼痛评分和VAS疼痛评分≥7分的比例。次要指标包括镇痛泵按压次数、被动和主动补救镇痛次数,产妇满意度,以及产程时间、器械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最高VAS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分≥7分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减少(P<0.05),有效按压次数、主动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增多(P<0.05),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产程时间、器械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镇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疼痛,增加产妇的满意度,提高分娩镇痛的质量。
- 张丽峰罗威李胜华黄露萍王长社赵继蓉
-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分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