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威
- 作品数:11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外感风热证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3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体温、白细胞变化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6.67%,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6.67%,体温疗效总有效率93.33%,治疗前后白细胞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是治疗外感风热证的有效药物。
- 罗威苏鑫
- 关键词:外感风热证
- 基于循证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8
- 2022年
- 目的评估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某省三级甲等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前(2019年1-12月)与实施后(2020年1-12月)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结果实施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由9.76%降至2.44%(P<0.05);高频接触表面及仪器表面清洁消毒效果合格率由61.79%提高至77.37%(P<0.05);医生、护士和护工手卫生依从率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周围环境后5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多重耐药菌患者平均住院日、日平均费用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高频接触表面及仪器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降低患者平均费用及平均住院日数。
- 孙琳琳盖凤春赵静怡罗威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
- 满族医药对传染病隔离预防的认识与实践
- 2020年
- 满族创立的以“躲避”为特色的满族医药隔离预防措施,是满族先民长期与瘟疫斗争实践的优秀医学成就,其采取务实有效的躲避隔离以预防瘟疫,是积极主动的预防行为,对控制瘟疫流行、减轻疫情危害、保卫人民健康、促进民族繁衍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并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过程中被制度化和法制化,对现代传染病预防仍具有借鉴意义。
- 罗威刘淑云张贺峰张伟
- 关键词:躲避
- 伏痰与高脂血症相关性初探被引量:18
- 2009年
- 罗威盖国忠任继学
- 关键词:高脂血症
- “寒湿疫”理论治疗COVID-19的经验与思考被引量:6
- 2021年
- 总结从“寒湿疫”理论治疗通化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策略与思路,凝练救治经验。COVID-19属于中医“寒湿疫”范畴,病机特点为“寒、湿、瘀、虚、痹”,寒湿阳虚是病因病机核心,气化顿滞为疾病变化的关键。结合通化地区气候特点,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等复杂因素,在治疗上,总以救治肺气为基本原则。全程注重内外通达,宣畅气机,心肺同治,温阳解毒。治疗策略上同质通治与个体辨治相结合,谨守病机,中西结合。在重症与危重症的救治中,思辨西医救治方法之影响,去伪存真。在治疗节点上,逆其病势,关口前移,既病防变。
- 仕丽王檀方雅坤罗威胡少丹仝小林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被引量:11
- 2020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型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临床通过辨证论治,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诊疗经过,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以期提供借鉴。
- 赵东凯蔡鸿彦罗威黄颖新马翮陈亦洋宫晓燕
- 关键词:瘟疫麻杏石甘汤达原饮
- 多重耐药菌综合监测干预的时效性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综合监测干预策略对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传统监测干预方法和以时点控制的综合监测干预策略为不同干预方法,比较某三甲中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MDRO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结果 2015年7月-12月MDRO感染患者281例,其中医院感染47例,医院感染发病率0.24%,手卫生依从率为52.59%;2016年1月-12月MDRO感染患者633例,其中医院感染68例,医院感染发病率0.17%,手卫生依从率为73.87%。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手卫生依从率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时点控制的综合监测干预策略能够提高MDRO防控效果,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郭玮盖凤春秦廷正李涵怀文慧罗威
-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 传染病中医“染易”机理钩沉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医学“染易”理论包含现代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大要素的全部内质,内容较为丰富,文章将从温邪疫毒的性质和毒力、正气盛衰、染易途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医“染易”机理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不但有益于中医学术的继承和发扬,更有益于中医传染病理论系统和防治措施的创建和完善。
- 罗威盖凤春郭玮张伟
- 关键词:传染病中医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