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朝锋

作品数:57 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水利工程
  • 22篇天文地球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长江口
  • 7篇悬沙
  • 5篇泥沙
  • 5篇潮汐
  • 4篇悬沙输移
  • 4篇输沙
  • 4篇输移
  • 4篇航道
  • 4篇垂向
  • 3篇地形
  • 3篇盐度
  • 3篇沙量
  • 3篇水道
  • 3篇水质
  • 3篇静压
  • 3篇含沙
  • 3篇含沙量
  • 3篇河道
  • 3篇分汊
  • 3篇波浪

机构

  • 57篇河海大学
  • 6篇南京水利科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湘潭工学院
  • 1篇中交天津港湾...
  • 1篇海事大学
  • 1篇河北管理干部...
  • 1篇南京水利水电...
  • 1篇中交水运规划...
  • 1篇武汉长江航运...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57篇童朝锋
  • 20篇孟艳秋
  • 15篇严以新
  • 8篇邵宇阳
  • 6篇时健
  • 5篇吴德安
  • 4篇宋志尧
  • 4篇孙运佳
  • 3篇郑金海
  • 3篇窦希萍
  • 3篇高祥宇
  • 2篇张忍顺
  • 2篇刘丰阳
  • 2篇王岗
  • 2篇吕立锐
  • 2篇郝嘉凌
  • 2篇岳亮亮
  • 2篇张蔚
  • 2篇冯骞
  • 2篇诸裕良

传媒

  • 7篇河海大学学报...
  • 6篇水利水运工程...
  • 6篇水道港口
  • 5篇水运工程
  • 3篇海洋工程
  • 3篇中国港湾建设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水利水电科技...
  • 2篇人民长江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第十一届中国...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崖州湾进港航道回淤特征及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崖州湾南山港进港航道2013—2020年地形数据,研究分析开挖航道回淤特征。回淤分析结果显示崖州湾进港航道年淤积强度为0.24~0.59m/a,航道年淤积强度与开挖水深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槽内回淤泥沙以砂和粉砂为主。应用航槽回淤强度公式计算分析常浪和大风天槽内泥沙回淤占比,结果显示进港航道航槽回淤集中在大风天。根据泥沙粒度参数采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法分析崖州湾水域床沙输运趋势,总体呈现与波浪方向相近的离岸—向岸横向输运,波浪是航槽区域床沙输运的控制动力。
童朝锋田家庆孟艳秋
潮流数值模拟中透空式防波堤处理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透空式防波堤利用上部结构的挡浪板实现挡浪消波,为港区提供良好的泊稳条件,桩基和挡浪板部分入水会改变建筑物局部水域的水动力特性。在有透空式防波堤的海域进行二维潮流数值模拟时,分别利用了等流量法和等效阻力法对挡浪板进行概化,将挡浪板对水流的阻碍作用等效为通过改变地形和当量糙率来模拟对水流的影响;研究分析了透空式防波堤概化处理后,挡浪板对周围水域的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模拟出挡浪板的阻水效果,其中等效阻力法物理概念清晰,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规律。
孙运佳童朝锋邵宇阳孟艳秋
关键词:透空式防波堤挡浪板等流量法
南京市外秦淮河水质模拟及引调水效果被引量:27
2012年
为研究南京市外秦淮河不同引调水方式对秦淮河水质变化的影响并评估调水效果,建立了外秦淮河一维河网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不同时期不同水源补给,包括从秦淮新河闸抽引长江水和石臼湖引水,以及在不同闸控系统运行调控方式下,外秦淮河水质的相应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引调水方案条件下,只要满足引水水量,可以显著提高外秦淮河的水质,部分河段水质甚至可以提高1~2个等级。枯季从秦淮新河闸引水工况为50 m3/s时,外秦淮河水质COD可达Ⅳ类水,NH3-N达到Ⅴ类水;汛期从石臼湖引水工况为60 m3/s时,外秦淮河水质COD可达Ⅲ类,NH3-N达到Ⅴ类水标准。研究结论可为南京市外秦淮河环境整治调水调度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童朝锋岳亮亮郝嘉凌邵宇阳严以新刘丰阳
关键词:水质模型调水方案外秦淮河
近31年中国近海潮位潮流数据库的建立及极值分析
2021年
基于CFSR、CFSv2再分析风场数据和Jelesnianski经验风场建立混合风场,利用TELEMAC2D平面二维潮流模型对中国沿海进行了31 a(1989—2019年)数值计算,将模型计算一般潮位过程和风暴潮过程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潮汐潮流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中国沿海不同重现期高潮位在东海和南海北部较高,由于风暴潮作用,越靠近海岸高潮位越高。高潮位极值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东海沿岸,尤其是台湾海峡较高,另外北部湾的高潮位极值也较大;低潮位较低区域也主要分布在东海沿岸,台湾海峡及北部湾低潮位较低。流速极值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近岸、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湾口。
赵建春赵生校赵朝志张哲时健童朝锋
长江河口上边界床沙粒径的长期变化及其原因(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大通水文站和泥沙观测断面位于长江河口的上边界。长江下游从大通(潮区界)至长江口门的距离长达680 km。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日趋强烈的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长江入海水文和泥沙数量和特性,从而对长江下游至河口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研究长江潮区界大通断面20世纪50年代以来床沙粒径的长期变化。1977~2004年床沙粒径(d_(50))有一稳定增大的趋势,这主要是对上游河道悬沙来量持续减少的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床沙粗化过程是发生在该河床长期加积的背景上的。研究表明:导致床沙粒径粗化的原因,主要是上游河段进入本河段床沙粒径的增加和本河段冲淤过程中悬沙与床沙颗粒的交换。随着三峡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其它大型水库的建设,预计未来几十年长江上游悬沙来量将进一步大幅度下降,可以预计,长江潮区界河段的床沙粒径将继续呈现增大的趋势。
陈西庆吕溪溪严以新童朝锋窦希萍李键庸田磊
关键词:床沙悬沙粒径三峡工程长江
基于产教融合的水利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海岸工程课程为例
2024年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趋势的逐步发展,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在新工科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之路,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海岸工程为例,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水利工程类课程建设定位与改革目标,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并从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深化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课程改革措施,以期提升水利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并为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张蔚徐龑文童朝锋
关键词:教学改革海岸工程
甬舟水道潮不对称性与水沙输移特征
2024年
基于宁波(甬)舟山(舟)间水域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结果,从潮不对称性对水沙输移影响角度,研究宁波穿山半岛与舟山本岛间诸潮汐水道潮动力、水沙输移特征。潮不对称性动力成因分析表明,受底摩阻和岛屿阻滞作用产生的浅水分潮,与天文分潮组合作用是导致潮汐不对称性的动力源,欧拉余流对潮流不对称起主要作用;潮流量不对称性决定潮汐余流和净潮量运移,水道深槽处,欧拉余流主导的潮流速不对称性主控潮流量不对称性,水道边滩处,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余流共同决定潮流量不对称性;受泥沙溯源地含沙量和潮流影响的潮汐水道含沙量呈弱波动性,并因此导致悬沙运移受潮不对称性控制,水道深槽输沙受欧拉余流主导,边滩由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余流共同确定,潮泵效应对净输沙产生非决定性影响。
童朝锋陈慎谢滢芳孟艳秋
非静压模型垂向网格分离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静压模型垂向网格分离计算方法,分离计算泊松方程与其余方程的网格,用较少的网格计算泊松方程。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通过减少计算泊松方程的计算网格,在计算精度没有降低的条件下,显著减少非静压模型的计算时间...
时健童朝锋
潮汐河口水流挟沙力公式探讨
根据泥沙运动理论和水流能量平衡原理,对潮汐河口水流挟沙力公式的一般形式进行了探讨.针对潮汐河口的动力特性,通过推导所得到的公式中包含了潮差这一潮汐河口特有的水力因素,比较并阐明了该公式在理论和应用上的合理性.最后,就潮汐...
宋志尧孔俊金鹰童朝锋
关键词:水流挟沙力泥沙分析
淤泥自重固结过程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9年
淤泥的自重固结过程关系到港口、航道及水库等工程的冲刷和淤积治理,且该过程受到泥水混合物的初始浓度、盐度、黏粒含量、水中阳离子类型、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十分复杂。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对自重固结试验方法,自重固结开始的标志和影响固结过程的因子及其影响尺度和范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淤泥自重固结过程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崔伟邵宇阳童朝锋
关键词:自重固结有效应力淤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