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茂顺

作品数:67 被引量:506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2篇血压
  • 20篇高血压
  • 15篇血管
  • 11篇黄酮
  • 11篇醋柳
  • 11篇醋柳黄酮
  • 10篇老年
  • 9篇心脏
  • 8篇动脉
  • 8篇原发性
  • 7篇原发性高血压
  • 6篇心病
  • 6篇高血压病
  • 6篇冠心病
  • 5篇心功能
  • 5篇心肌
  • 5篇心血管
  • 5篇细胞
  • 4篇心律
  • 4篇心律失常

机构

  • 25篇四川大学华西...
  • 22篇华西医科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华西医大附一...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上海市南汇区...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西华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西南铝加工厂
  • 1篇成都铁路局中...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教育厅
  • 1篇华西医大附属...

作者

  • 62篇章茂顺
  • 13篇张新军
  • 9篇黄德嘉
  • 7篇尹秋熙
  • 7篇符宗胤
  • 7篇吴锦晖
  • 7篇王家良
  • 6篇王家良
  • 5篇汪国贵
  • 5篇陈晓平
  • 5篇葛宁
  • 5篇曾智
  • 4篇王业钊
  • 4篇廖晓阳
  • 4篇黄晓丽
  • 3篇黄晓莉
  • 3篇黄明慧
  • 2篇张燕玲
  • 2篇王双
  • 2篇张兰

传媒

  • 18篇华西医学
  • 7篇四川医学
  • 3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临...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9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5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醋柳总黄酮对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1
2000年
目的 :探讨醋柳总黄酮 (TFH)及其单体降压及心血管综合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TFH、槲皮素 (Que)、异鼠李素 (Isor)对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ASMC)及兔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及血管紧张素 (Ang )生成的影响 ,用卡托普利 (Cap)作对照。结果 :TFH、Que、Isor对 ASMC ACE活性及 Ang 生成有显著持久的抑制作用 ,对血浆 ACE活性及 Ang 生成也有短暂抑制作用 ;TFH、Que、Isor对 ASMC、ACE活性和 Ang 生成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兔血浆 ,持续时间较血浆长。结论 :TFH及其单体对 ACE活性及 Ang 生成的抑制作用 ,特别是细胞内作用 ,可能是其降压及心血管综合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朱福章茂顺王家良符宗胤
关键词:降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醋柳黄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探讨醋柳黄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方法: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合格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入两组各39例,予醋柳黄酮和对照药依那普利治疗6周,动态观察血压及一氧化氮、内皮素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内皮素升高,均与血压相关。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均升高,以醋柳黄酮更明显;内皮素水平降低。其变化幅度与血压变化幅度无相关性。结论:醋柳黄酮具有改善一氧化氮、内皮素合成,纠正内皮功能不良的作用。
廖晓阳章茂顺王伟文王家良符宗胤
关键词:醋柳黄酮原发性高血压病一氧化氮内皮素缩血管物质
循证医学实践与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被引量:5
2003年
循证医学实践在临床工作中已取得一定经验。采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干部和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工作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不仅对临床医生认识疾病诊治和判断疗效及预后 ,建立客观合理的健康保健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对保健对象获取科学先进的预防保健知识 ,认识疾病治疗目标和预后 ,避免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医疗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张新军黄晓丽王业钊万仕琼董碧蓉章茂顺
关键词:循证医学预后疾病防治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80例体会被引量:6
1993年
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80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4例(65条旁路),56条左侧旁路中52条(92.9%)和9条右侧旁路中7条(77.8%)被阻断.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慢径)及2例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消融房室结)均成功.比较初期30例和以后34例房室旁路病人的消融,显示了射频消融术开展过程中的学习曲线.此外,本文对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旁路定位误差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黄德嘉姜建文山曾智章茂顺初宁尹秋熙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异鼠李素对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观察异鼠李素(Iso)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采用新一代钙荧光深剂Fluo-3/AM检测Iso对培养的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Ca2+]i在高K+、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作用下的改变,并与Verapamil进行对照研究。结果:Iso(10-6、10-4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高K+去极化引起[Ca2+];的升高,与Verapamil作用相似,但弱于Verapamil;Iso(10-6-10-4mol/L)对NE、AngⅡ通过受体介导引起的[Ca2+]i;增高,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无外Ca2+时Iso(10-5、10-4mol/L)对NE引起的[Ca2+]i升高的抑制效应较为显著;Iso对静息状态的VSMC[Ca2+]i;无明显影响。结论:Iso通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和受操纵性钙通道双重抑制作用,降低细胞内[Ca2+]i,这可能是其舒血管降压机制之一。
李家富章茂顺王家良符宗胤
关键词:异鼠李素血管平滑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钙拮抗剂
川西地区学龄儿童抗DNA酶B在风湿热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运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川西地区学龄儿童抗DNA酶B抗体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从1993年09月~1994年08月对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市和农村学龄儿童(年龄9~11岁),共197名(男113名,女84名)。每3个月抽血1次,用微量法统一测定血清抗DNA酶B抗体水平。结果:1.抗DNA酶B抗体滴度水平差异与季节、性别、地区关系:DNA酶B冬季稍高,其他三季相差小(P>0.05)。男性DNA酶B值高于女性DNA酶B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学生DNA酶B值冬季明显高于城市学生(P<0.05)2.DNA酶B与风湿热(RF)关系:DNA酶B随季节有一定变化,但尚未见统计学差异,以冬季稍高,而风湿热则明显秋冬季较高,两者流行趋势相似。结论:农村儿童青少年DNA酶B较城区几何滴度高,冬季较其他季节高均证实这一点。测定某一地区学龄儿童血清抗DNA酶B水平,可作为该地区RF流行水平的初步估测和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蒋凌云陈晓平章茂顺黄明慧熊运文寿裕蓉
关键词:儿童链球菌流行病学
调脂治疗的思考
2004年
章茂顺
关键词:血脂异常胆固醇冠心病调脂治疗药物治疗联合用药
106例心律失常伴不典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被引量:49
1994年
106例心律失常病人,包括室性心律失常44例,房性心律失常4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及束支或房室传导阻滞10例,病程均在半年以上。因伴不典型胸痛,临床拟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仅4例(4%)有冠状动脉病变。在具有上述临床特征的心律失常病人中,冠心病十分少见。
黄德嘉章茂顺李惠曾智汪国贵胡渝生尹秋熙
关键词: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醋柳黄酮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成本效果分析
2002年
廖晓阳章茂顺
关键词:醋柳黄酮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
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心室肥厚 (LVH)的影响。  方法 :选择 93例年龄≥ 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通过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 ,并测算左心室重量指数。选择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 5 4例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治疗组 (伊贝沙坦组 ) 3 0例 ,吲达帕胺对照组 (吲达帕胺组 ) 2 4例。治疗 12周后两组患者再次接受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比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心室参数的变化。  结果 :9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合并左心室肥厚者 5 3例 ,其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为 42例 (79 2 % ) ;40例无LVH患者中昼夜节律消失者为 12例 (3 0 0 % ) ,合并LVH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显著多于无LVH者 (P <0 0 0 5 ) ,有极显著性差异 ;5 4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治疗 12周后昼夜节律恢复者伊贝沙坦组 2 2例 (2 2 /3 0 ) ,吲达帕胺组 9例 (9/2 4)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伊贝沙坦组高血压合并LVH者治疗后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无显著性改变 ,但左心室重量指数与治疗前及吲达帕胺组比较均有下降 (P均 <0 0 5 ) ,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张新军舒德芬王业钊谢冬梅张小君章茂顺
关键词:伊贝沙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左心室肥厚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