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玺
- 作品数:44 被引量:30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疗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移位卵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6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放疗对早期(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移位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早期宫颈癌患者62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加双侧卵巢结肠旁沟侧方移位术,术后随访患者有无绝经期症状,并测定血清中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以判定卵巢功能.62例患者中,30例未予任何放疗(G0组);17例患者仅术前接受了A点剂量为15 Gy的腔内后装治疗(G1组);15例术后予以45~50 Gy盆腔外照射(G2组),其中14例术前已接受了放疗(方法同G1组).结果 G0、G1和G2组患者卵巢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20% (6/30)、35% (6/17)和64% (9/14),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术后发生卵巢功能衰竭的患者中,其平均衰竭时间分别为15.7、12.0和9.2个月,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例(3%)发生了移位卵巢囊肿,未发现卵巢转移.结论 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或术后放疗均能明显引起卵巢功能衰竭,甚至卵巢移位手术本身也会影响卵巢的功能.
- 吴小华李子庭黄啸周瑜琪程玺蔡树模张志毅
- 关键词:卵巢功能衰竭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腔内后装治疗绝经期症状卵巢移位
- 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1年
- 近几年国外学者将前哨淋巴结 (SLN)活检技术引入到早期外阴癌的治疗 ,研究结果提示该技术是一个敏感、可靠、可行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使SLN阴性的早期外阴癌患者免于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 程玺李子庭臧荣余
- 关键词: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手术治疗活检
- 基于基因表达预测FIGO IIIC期浆液性卵巢癌预后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基因表达预测FIGO IIIC期浆液性卵巢癌预后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取病人组织样本中的mRNA,对其中的靶基因进行定量,并对所获取的基因进行去背景和归一化处理...
- 刘刚刘雷程玺陈丽华
- 文献传递
- 宫颈癌中p27^(Kip1)基因的表达与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p27K ip1基因是调控细胞周期并抑制细胞分裂的重要基因。它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化疗药物的耐药也有关系。本文旨在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27K ip1基因的表达与体外药敏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了部分化疗药物在46例宫颈癌组织中的抑制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癌组织中p27K ip1基因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27K ip1表达的阳性率为15.2%(7/46)。顺铂(DDP)、表柔比星(E-ADM)、替尼泊苷(VM26)、紫杉醇(Taxol)、吉西他滨(Gem zar)、氟尿嘧啶(5-FU)和BLM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7.6%、38.0%、42.7%、27.4%、23.0%、26.3%和24.8%。DDP、VM26和Taxol在p27K ip1表达阴性的宫颈癌标本中的抑制率显著低于阳性标本(P<0.05),而在其他药物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27K ip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 程玺蔡树模李子庭臧荣余张太明
- 关键词:宫颈癌P27^KIP1MTT法体外药敏
- 拓扑替康与顺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拓扑替康 (topotecan)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我们于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6月联合应用拓扑替康 1.0mg/ (m2 ·d) ,第 1— 5天与顺铂 2 0mg/ (m2 ·d) ,第1— 3天 ,共治疗 30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平均用药 2 .4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为 33.3% (10 / 30 ) ,其中CR 4例 ,PR 6例 ;疗效稳定为 36 .7% (11/ 30 ) ;进展为 30 .0 % (9/ 30 ) ,其中 3例于随访中死亡。至随访截止 ,中位无进展期 5月 ,中位生存期 6 .5月。毒性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 ,Ⅲ—Ⅳ度白细胞下降为 5 6 .7% (17/ 30 ) ,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 ;Ⅲ—Ⅳ度血小板下降为 30 .0 % (9/ 30 ) ;Ⅲ—Ⅳ度血红蛋白下降为 30 .0 % (9/ 30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86 .7% ,脱发占 83.3%。结论 :本方案抗肿瘤效应肯定 ,但血液学毒副反应较大 。
- 李子庭程玺丰有吉章桂红狄文段涛孙廷慰唐美琴臧荣余蔡树模
- 关键词:化学治疗拓扑替康顺铂药物联合治疗
- 原发性宫颈及阴道恶性黑色素瘤51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宫颈及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罕见的、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宫颈及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8年12月—2011年7月收治的51例宫颈及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2.8%、13.1%,2、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2%、39.8%,3例带瘤生存超过5年。随访期内,29例(56.9%)患者发生复发转移,主要部位为阴道残端/盆腔(10例,34.5%)、肝(4例,13.9%)、肺(3例,10.3%)、骨(3例,10.3%)和外阴(3例,10.3%)等。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重要因素(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重要因素(P=0.05)。术后联合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7个月,而单纯化疗组为9个月,单纯免疫治疗组为11个月。结论:原发性宫颈及阴道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手术、放化疗和免疫综合治疗具有控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的作用。
- 杨莉吴小华张志毅李子庭王华英臧荣余程玺
- 关键词:放疗免疫治疗
- 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被引量:20
- 2003年
-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部位及术后辅助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根治术后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Ⅰb~Ⅱb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6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1枚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56.5%)明显高于2枚或2枚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6.4%)(P<0.05),前者远处转移率(5.9%)低于后者(32.7%)(P=0.05),而两组患者盆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未予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12.6%)明显低于术后辅助治疗者(53.7%)(P< 0.05),而辅助放疗组、辅助化疗组与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预后差,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 程玺蔡树模李子庭唐美琴薛木泉臧荣余
-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预后
- 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Polζ、ERCC1、ERCC2和RAD5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价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8-200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并辅助同步放化疗的11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Polζ,ERCC1,ERCC2和RAD52)在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olζ,ERCC1,ERCC2和RAD5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1%,46.0%,48.7%和20.4%。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Polζ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短(32个月vs 34个月,P=0.008)。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olζ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adjusted HR=7.79,95%CI:2.21-27.52,P=0.001)。[结论]Polζ可作为宫颈癌判断预后的预测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宫颈癌患者潜在的放化疗抵抗导致的,该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 刘霏李浩然杨莉涂小予杨恭程玺
- 关键词:宫颈癌ERCC1ERCC2
- 子宫次广泛/广泛切除手术保留盆腔植物神经对膀胱功能恢复保护作用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初步探讨子宫次广泛/广泛切除手术主韧带切除时保留腹下神经和盆腔内脏神经对术后膀胱功能保护作用技术上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7月3日至2006年8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切除主韧带保留腹下和盆腔内脏神经的病例12例。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次广泛手术4例,术后3—4天拔除尿管,拔除后即刻自行排尿,无残余尿。6例Ib1~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中5例术后7天拔除尿管;1例患者1周拔除尿管失败,情绪紧张,复置尿管时出尿400ml,1用后成功拔除。2例Ⅱ。期子宫颈癌患侧贴盆壁切除主韧带,健康侧保留神经者,分别于术后10天和14天成功拔除尿管。结论: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子宫主韧带切除手术在子宫次广泛切除手术中易于推广;在广泛性子官切除术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对于Ⅱb期子宫颈癌不主张保留神经。
- 臧荣余程玺汤洁杨慧娟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子宫内膜肿瘤膀胱功能
- 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蛋白激酶CβⅡ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蛋白激酶C(PKC) βⅡ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TUNEL法检测了 119例人NSCLC组织、癌旁肺组织和 3 2例肺良性疾病肺组织中PKC βⅡ的表达和凋亡细胞。 结果 ( 1)NSCLC组织中PKC βⅡ表达水平( 85 .3 9%)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 ( 65 .69%)和肺良性病变肺组织 ( 5 3 .2 2 %) (P <0 .0 5 ) ,癌旁肺组织中PKC β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 (P <0 .0 5 )。NSCLC组织中凋亡指数 ( 5 .2 7%)显著低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 ( 15 .84%) (P <0 .0 5 )。 ( 2 )NSCLC组织中PKC βⅡ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生理特征无明显关系 (P >0 .0 5 )。NSCLC组织的细胞凋亡水平与肺癌P 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 (T)及淋巴结转移状态 (N)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而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 ,患者性别和年龄等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 3 )PKC βⅡ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NSCLC中PKC βⅡ的异常激活和细胞凋亡受抑制在NSCL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KC βⅡ介导的细胞增殖过度和凋亡受抑可能是NSCLC发生、发展的重要机理之一。
- 程玺周清华张尚福王允刘关键成娘刘伦旭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