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礼萍
- 作品数:56 被引量:31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基于全球专利分析的中药制药装备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基于全球制药装备专利整体态势,以中药制药装备为特色,针对中药制药关键技术领域炮制、制丸、干燥相关设备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制药装备核心技术领域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制药装备产业已进入技术快速发展期;炮制设备技术及市场高度集中于中国,但国内最具中药特色的炮炙设备技术创新十分薄弱;天士力公司是滴丸设备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其以"滴丸的振动滴制"工艺改进为突破点,带动了滴丸设备技术创新;干燥设备技术竞争激烈,知名企业来自丹麦、德国等国;干燥、粉碎、筛析等制药设备为当前核心技术领域。建议国内专利申请人加强中药炮炙设备的原始创新;加强中药制药工艺创新,实现"产品-工艺-设备"的创新研究与保护模式;把握绿色、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强核心领域技术创新。
- 曾洁施晴臧振中王波伍振峰康琪王学成李远辉瞿礼萍王芸杨明邹文俊
- 关键词:干燥设备社会网络
- 对“系列方药”同步转化的创新中药研发注册路径的思考被引量:5
- 2022年
- 自我国实施药品注册管理以来,中药注册分类在满足公众健康需求、指导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及传承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十余年间,中药新药创制均基于"一方一药"的注册转化模式。该模式借鉴了现代药品的研发注册制度,虽然贴近中医临床中的"守方守法"用药,但难以体现中医辨证求因的序贯治疗思想和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疗手段。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处理好保持中药传统优势与现代药品研发要求的关系"。因此,现阶段中药研发的技术要求和注册制度需要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中医药理论特点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路,更多地基于临床思维去思考设计。该文结合我国中药注册监管情形和现代药物研发模式转变,分析当前"一方一药"研发注册模式的局限和不足,并尝试提出一种更加切合中医临证思维、还原中医临床实景的"系列方药"同步转化的研发注册新模式,希望有助于中医药产业的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 艾彦伶唐健元周刚张磊瞿礼萍黄诗尧杨忠奇元唯安周跃华王停赵军宁孙晓波肖小河杨子锋刘清泉朱明军冷向阳谢春光柴嵩岩
- 关键词:中药新药系列方药
- 欧盟草药药品注册管理现状与中药欧盟注册策略被引量:6
- 2021年
- 欧盟是全球最重要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也是西方最成熟的植物药市场,2004年《欧盟传统草药指令》(2004/24/EC)的颁布标志着欧盟草药药品注册管理制度的成熟和完善,不仅对统一监管草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而且为中药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2004/24/EC法令颁布至今已有17年,已批准2000余件草药药品上市申请,而我国仅有极少数中药产品成功在欧盟成员国获批,中药欧盟注册仍然任重道远。旨在系统分析欧盟草药药品注册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有关数据情况,并探索未来中药欧盟注册的思路与策略,以期为有关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 瞿礼萍王梅邹文俊
- 关键词:中药欧盟注册管理
-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中药提取物碳足迹核算研究:以某企业的桑叶提取物为例
- 2025年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15部委制定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中药制药企业开展相关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迫在眉睫。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以某企业生产的桑叶提取物为例,分析中药提取物从“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1 kg产品,原材料获取阶段、运输阶段及提取物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分别为-20.569、1.205、173.577 kgCO_(2)eq(二氧化碳当量),产品最终碳足迹为154.213 kgCO_(2)eq·kg^(-1)。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最高,其中,乙醇溶剂的消耗对碳足迹贡献最大,占比25.71%,超四分之一;其次是中药渣处理过程,占比19.67%;其后是废水处理、热蒸汽及饮用水的消耗,占比分别为17.71%、17.43%及16.90%;电力消耗和包装材料的使用碳排放量相对较小,仅为2.58%,特别是包装材料的消耗,仅0.04%,可忽略不计。研究结果有望为中药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为中药全产业链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提供思路,发展基于绿色低碳制造的现代中药产业新质生产力。
- 慈志敏欧建祥余强郑川裴照卿瞿礼萍瞿礼萍杨明韩丽
- 关键词:桑叶提取物碳足迹
- 地奥心血康对阿霉素诱导的斑马鱼心脏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地奥心血康(DXXK)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的斑马鱼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 hpf的转基因斑马鱼(cmlc2:EGFP)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DOX和DXXK组,观察药物作用48 h后斑马鱼存活率和心率;DOX(60μM)与DXXK(1,2,4μg·mL^(-1))共处理斑马鱼48h后,体式荧光显微镜的白光条件下观察斑马鱼存活率和心包水肿情况,并计算心包面积和静脉窦-动脉球(SV-BA)距离,荧光条件下记录心脏舒张和收缩过程,计算斑马鱼胚胎心率和搏出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的基因Bax、Bcl-2和Caspase 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0μM DOX处理后斑马鱼存活率降低,活动能力减弱,出现明显的心包水肿、心包面积增大以及心房心室重叠面积减少,SV-BA距离变长,心率显著降低(P<0.001),搏出量减少(P<0.01)。而DXXK与阿霉素共处理后存活率得到提高,缓解了斑马鱼心包水肿,心包面积减少,SV-BA距离缩短,心率和搏出量明显增加(P<0.001或P<0.01)。PCR结果显示,DOX组斑马鱼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 3的表达明显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而DXXK治疗后逆转上述凋亡基因的表达。结论:地奥心血康对DOX诱导的斑马鱼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 邓良艳刘佳瞿礼萍邹文俊
- 关键词:地奥心血康阿霉素心脏毒性斑马鱼
- 荆防散干预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通路的抗炎机制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荆防散干预炎症模型动物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通路的抗炎机制,为其功效和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胸膜炎模型和卵白蛋白致小鼠哮喘模型,测定大鼠胸腔渗出液与小鼠肺组织匀浆中NOS,iNOS活力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荆防散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肺组织匀浆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NOS、iNOS活力,并减少NO含量,其中以5 g.kg-1剂量作用显著。结论荆防散能通过抑制NOS活力,尤其是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iNOS活力,从而减少炎症介质NO的生成来发挥抗炎作用,提示干预NOS/NO通路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 刘晓帅曾南梁珂赵璐瞿礼萍宋美芳张崇燕
- 关键词:抗炎
- 欧盟儿科药品管理条例系统解析
- 2024年
- 目的系统剖析欧盟儿科药品管理条例的核心内容,揭示欧盟儿科药品监管特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欧盟儿科药品管理条例、有关指导文件及国内外文献情况。结果欧盟设置儿科药品委员会专门负责儿科药品监管相关事宜,并围绕强制义务要求、奖励与激励措施、其他促进儿科药品研究的措施、信息透明措施4大核心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具有强制与激励相结合、多措并举确保有效实施和贯穿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特点。结论欧盟重视儿科药品监管专业队伍建设,注重强制与激励并行,强调药品全生命周期和动态调整理念,为促进儿科药品开发与可获得性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值得我国借鉴。
- 李秀丽李丹瞿礼萍张廷模张定堃王世宇
- 关键词:儿科药品全生命周期
- 欧盟草药药品监管模式对中国中药注册管理的启示被引量:6
- 2020年
- 对药品实行注册管理制度是确保公众健康的全球通用的监管措施。中药作为承载中医药理论与用药实践的主要载体,对中药产品的注册管理又具有其特殊性。2017年正式实施的《中医药法》提出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管理制度的发展方针,研究制定配套文件或修订现行规章以适应衔接其立法精神是当前重要的现实问题之一。欧盟在植物药监管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欧盟对其注册管理的法规体系,深入剖析其监管特点和对中国中药注册管理的启示,以期为当前《中医药法》背景下中药监管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 瞿礼萍曾洁黄倩倩王筱竺曾雪梅王一涛邹文俊
- 关键词:中药注册管理
- 中药产品欧盟上市可行途径及法规解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植物药市场,是中药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目标。根据欧盟现行法规,中药产品可以食品补充剂、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的形式进入欧盟市场。通过对食品补充剂、药品固有应用(WEU)和药品传统应用(TU)申请等中药产品的主要上市途径以及相关欧盟法规进行简要解析,明确中药产品在欧盟上市的可行途径,以期为国内有志开拓欧盟市场的中药企业提供一定借鉴。
- 瞿礼萍邹文俊姬建新李伯刚
- 关键词:中药产品欧盟食品补充剂
- 产业链视角下的苗药专利保护策略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苗药是我国特有的优势产业资源,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领域,然而目前我国苗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其资源开发相比相对滞后,本文基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我国苗药专利保护现状,以期为苗药的专利保护提供策略。方法:本文以Incopat科技创新平台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从产业链的视角对苗药专利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从国内苗药专利技术生长曲线、法律状态、主要申请人及产业链下的专利技术分布情况等多方面阐述了当前苗药专利发展现状。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苗药专利申请数量不足且质量较低,专利申请水平亟待提高;苗药专利申请以企业和个人为主,高校院所申请占比较低;苗药专利申请呈现高度区域性分布特点,除贵州外大部分苗药产区还尚未形成苗药专利保护的意识;苗药上游产业链专利保护十分薄弱,下游产业链中对苗药提取物及有效部位的相关专利保护不足,尚未形成全产业链及全方位的专利保护格局。结论:要加强苗药各产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及区域间合作力度;加大高校等科研单位对苗药科技开发重视程度;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的专利申请,并利用地理标志、商标等多种手段,最终形成全产业链及全方位的苗药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 陈杨文跃强瞿礼萍康琪吴锐邹文俊
- 关键词:苗药产业链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