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思林

作品数:58 被引量:233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35篇白血
  • 35篇白血病
  • 25篇急性
  • 19篇细胞
  • 14篇骨髓
  • 11篇髓系
  • 11篇慢性
  • 10篇疗效
  • 10篇急性髓系
  • 9篇急性白血
  • 9篇急性白血病
  • 8篇伊马替尼
  • 8篇预后
  • 8篇髓系白血病
  • 8篇粒细胞
  • 7篇多发
  • 7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髓样
  • 7篇粒细胞白血病

机构

  • 58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58篇甘思林
  • 56篇孙慧
  • 37篇马杰
  • 36篇刘延方
  • 35篇谢新生
  • 15篇万鼎铭
  • 14篇孙玲
  • 12篇姜中兴
  • 12篇张秋堂
  • 8篇刘林湘
  • 8篇王冲
  • 8篇王卫敏
  • 8篇陈胜梅
  • 8篇仵菲斐
  • 7篇王萌
  • 7篇刘晓艳
  • 6篇程远东
  • 6篇王芳
  • 5篇陈绍倩
  • 5篇周建文

传媒

  • 18篇中国实验血液...
  • 10篇白血病.淋巴...
  • 4篇肿瘤基础与临...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第八届全国难...
  • 1篇第12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马替尼治疗16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目的:对我院服用伊马替尼的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004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参加GIPAP,接受IM治疗的160例CML患者,了解患者应用IM治疗后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及总生存和...
刘艳丽甘思林孙慧孙玲万鼎铭刘延方谢新生马杰程远东王芳刘林湘孟小莉陈绍倩姜中兴陈胜梅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髓性白血病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PD-L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索PD-L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D-L1的表达与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5例患者(包括59例初治患者和16例复发难治患者)骨髓原始细胞中PD-L1的表达情况,并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追踪初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PD-L1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的总体阳性率为32.0%(24/75),其中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高于在其他白血病类型中的表达水平[56.3%(9/16)vs25.4%(15/5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复发难治组中PD-L1阳性率高于初治组[56.3%(9/16)vs25.4%(15/5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59例初治患者中PD-L1阳性组1个疗程CR率低于PDL1阴性组(66.7%vs 71.4%),2个疗程CR率低于PD-L1阴性组(70%vs 88.6%),PD-L1阳性组半年复发率高于PD-L1阴性组(20%vs 8.82%),阳性组难治患者比例高于PD-L1阴性组(30%vs 14.3%);PD-L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髓外浸润、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初诊血象(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与AML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突变及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组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D-L1在急性白血病中有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细胞的免疫逃逸及原发耐药机制,并可能成为评估患者预后及复发的指标。
张占芳张秋堂邢海洲甘思林马杰刘延方谢新生孙慧
关键词:PD-L1急性白血病免疫逃逸耐药
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加深对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NKL)临床与实验室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ANK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NKL临床多表列为高热,热峰≥38.6℃,肝、脾大;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骨髓中可发现一群免疫表型为CD+2、CD+56、HLA—DR(+)、CD-3的异常细胞;疾病在诊断时多已累及全身,短期内出现全身多系统、多脏器衰竭至死亡。结论ANKL是一组临床进展迅速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预后差,死亡率高:骨髓异常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有助于诊断:
孙婷孙慧孟小莉甘思林刘延方张秋堂姜中兴陈绍倩王芳王桂菊谢新生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表型
咖啡酸片用于伊马替尼所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本文旨在研究咖啡酸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应用伊马替尼引起的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某院对42例伊马替尼所致CML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患者给予咖啡酸片治疗。观察到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总有效率达81.0%,治疗白细...
甘思林周建文孙慧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咖啡酸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文献传递
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POEMS综合征4例被引量:12
2016年
POEMS综合征是一种以浆细胞异常增殖为基础,可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异常、皮肤病变等多系统损伤的少见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硼替佐米作为一种生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疗效已被大量文献报道,其用于POEMS综合征的治疗仅见个案报道。作者对应用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治疗的POEMS综合征患者4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旨在探讨应用硼替佐米治疗POEMS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刘延方周阳孙慧万鼎铭王萌王冲董丽甘思林苏于泰曹伟杰
关键词:硼替佐米POEMS综合征疗效多发性骨髓瘤
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髓外病变的关系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7(CC-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浆细胞CCR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M蛋白、外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指标、骨髓浆细胞比例、免疫表型特点、溶骨改变、髓外病变等疾病特征的关系。结果:5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CCR7阳性者24例,阳性率为45.28%,CCR7阳性组髓外病变发生率高于CCR7阴性组(29.17%vs 3.45%)(P<0.05)。结论: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较高,其高表达与髓外病变发生相关,CCR7可能是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发生髓外病变的重要指标。
王亚楠甘思林仵菲斐王卫敏李帅全马杰郭荣姜中兴岳保红孙慧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CCR7髓外病变
IA方案和DA方案诱导缓解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60例老年初治AML(M3除外)患者应用IA方案或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临床资料。在IA组22例中男8例,女14例,中位年龄66岁;在DA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中位年龄64岁。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为化疗1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IA组14例患者达完全缓解(CR),CR率为63.63%,DA组12例达CR,CR率为31.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与D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3%和3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治老年AML患者,IA组的1个疗程缓解率和总有效率较DA组高(P<0.05),且I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田冬华甘思林邢海洲刘延方谢新生孙慧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诱导化疗
CCR7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趋化因子受体-7(CC-chemokine receptor 7 CCR7)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1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12岁)骨髓白血病细胞CCR7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与年龄、性别、诊断分型、外周血WBC数、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CD56表达、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层、髓外浸润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CCR7^+者7例(36.8%),5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CCR7^+者5例(9.6%),在ALL中CCR7^+率明显高于AML中(P<0.05),在ALL中CCR7^+组髓外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CCR7-组(100%vs 41.7%)(P<0.05),ALL伴有髓外浸润组CCR7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高于无髓外浸润组(50.00±10.42 vs 18.14±1.39)(P<0.05)。结论:CCR7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增加,在ALL中阳性率高于AML中,并与ALL髓外浸润相关。
李帅全郭荣甘思林姜中兴岳保红马杰刘延方谢新生孙慧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趋化因子受体CCR7髓外浸润
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研究观察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CLL患者,分为单药应用氟达拉滨(F)组和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组。F组18例,氟达拉滨30 mg/(m2.d),连用3 d,28 d为1个周期;FC组22例,氟达拉滨25 mg/(m2.d),环磷酰胺250 mg/(m2.d),连用3 d,28 d为1个周期。结果表明,40例患者完全缓解(CR)16例(40.0%)、部分缓解(PR)20例(50.0%)、总反应率(OR)90.0%。F组CR 3例(16.7%)、PR 11例(61.1%)、OR 14例(77.8%)。FC组CR 13例(59.1%)、PR 9例(40.9%)、OR 22例(100%)。与F组比较,FC组CR率、OR率均有提高(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抑制,F组与FC组比较,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增多,但严重感染发生率并未增多。结论:氟达拉滨治疗CLL的CR率、OR率高。与单用氟达拉滨相比,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伍用方案进一步提高了CR率,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伍用方案是治疗CLL的安全有效的一线方案。
王卫敏孙慧谢新生甘思林马平
关键词: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的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45例应用替考拉宁治疗的血液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血培养检查后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其中11例患者初始治疗应用替考拉宁,34例患者血培养革兰阳性菌感染加用替考拉宁治疗,评价替考拉宁在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4%,均表现为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治疗期间4例患者死亡,均因呼吸衰竭,1例治疗过程中复查血培养替换为大肠埃希菌,2例分别合并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10例患者加用抗真菌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结论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但应重视病程中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
马杰刘晓艳李宁王冲余庆峰谢新生甘思林孙慧
关键词:替考拉宁血液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