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
- 作品数:73 被引量:213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一期病灶清除前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2年1月-2006年6月收治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术前、...
- 黄象望肖晟刘向阳张毅刘宏哲王靖方科
-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
- 前路复位与重建手术治疗外伤性下颈椎小关节交锁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前路手术复位治疗外伤性下颈椎小关节交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6年1月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外伤性下颈椎小关节交锁26例。所有患者均有小关节交锁及椎间盘损伤,通过前路椎间撑开自体髂骨植入,行钢板内固定。结果25例采用前路椎间撑开植骨内固定,1例因前路无法复位而行后路解锁内固定+前路植骨内固定,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复位与良好的颈椎序列。结论通过前路椎间撑开植骨固定能使颈椎得到良好的复位与序列。
- 肖晟黄象望刘向阳张毅王靖刘宏哲王家让
- 关键词:颈椎复位脱位
- 关节镜下ULTRA-Braid缝线平面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ULTRA-Braid缝线平面固定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16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于关节镜下采用ULTRA-Braid缝线平面固定治疗。男10例,女6例;年龄17-38岁,平均25.8岁。左侧5例,右侧11例。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4例,运动损伤3例。除1例患者于伤后6周手术外,其余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5-10 d,平均7 d。膝关节明显肿胀,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45.38±9.87)分。骨折分型:MeyersMc Keever-ZaricznyjⅡ型7例、Ⅲ型8例、Ⅳ型1例,均排除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1 d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达解剖复位(12例)或接近解剖复位(4例);术后6个月时均获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1例Lachman试验为Ⅱ度阳性,余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1例存在膝前轻微疼痛,1年后疼痛消失;其余患者恢复日常活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8.13±2.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01,P=0.000)。结论 关节镜下ULTRA-Braid缝线平面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良好,同时避免二次手术,临床疗效满意。
- 王靖翁晓军李晶陈昕彤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缝线
- 早期制动对髌骨-髌腱连接点损伤修复中巨噬细胞聚集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早期制动对髌骨-髌腱连接点损伤修复中巨噬细胞聚集的影响。方法对36只新西兰大白兔构建大白兔髌骨-髌腱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用管型石膏固定膝关节实施早期制动,对照组不用石膏固定,借助免疫组化结果对巨噬细胞聚集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标记结果显示:2、4、8周时实验组巨噬细胞阳性染色的积分吸光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吸光度值术后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P<0.01)。结论早期制动与兔髌骨-髌腱损伤修复中巨噬细胞聚集及消退相关,早期制动可加速巨噬细胞消退,从而促进炎症消退,加速髌骨-骨腱连接点的愈合产生。
- 王靖张朝跃
- 关键词:巨噬细胞外固定髌骨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DHS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提高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笔者自2006年6月~2007年12月间收治60例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别采用人工双中心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和DHS内固定治疗(B组),每组30例。分别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第3、6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4(12~24)个月。A、B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0.04±19.12)min、(87.57±14.39)min;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12.67±53.23)ml、(574.26±69.08)ml;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周及(9.12±6.41)周;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6.67%、26.67%;参照Harris标准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第3个月:80.00%、63.33%;第6个月:86.67%、70.00%;第12个月:90.00%、76.67%。结论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综合比较,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较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可行的方法。
- 王愉思何畔魏磊平许自力阎戈黄焱康亦峰王靖
- 关键词:DHS股骨粗隆间骨折
- 膝前交叉韧带胫骨平台止点的生物力学分析
-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胫骨平台止点在不同运动平面的生物力学特性,探索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平台止点的最佳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行膝关节镜探查的病例的MRI影像,测量前交叉韧...
- 王靖王愉思戴畅
- 关键词:膝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韧带重建
- 一次性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经硬脊膜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脊髓钳夹型颈椎病
- <正>目的:探讨采用一次性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加经硬脊膜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脊髓钳夹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观察其近期手术疗效。方法:本组6例脊髓钳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 CT和MRI检查确诊。手术方法均采用...
- 黄象望肖晟刘向阳张毅王靖刘宏哲王家让
- 文献传递
- 肩袖损伤合并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关节镜手术技巧探讨被引量:5
- 2020年
- 退行性肩袖损伤是老年人肩痛的常见原因,也是人类自然衰老的表现之一。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肩袖损伤的高龄患者也逐年增加。与年轻患者相比,高龄患者不仅表现为肩袖损伤范围更大[1],更易出现肌腱回缩、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腱-骨愈合能力差[2]等情况,还会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和骨强度下降会降低肩袖缝合手术的成功率,易导致锚钉松动、腱-骨愈合障碍和肩袖再次撕裂[3-4]。Cancienne等[5]学者回顾性分析了2 706例肩袖缝合手术患者,发现骨质疏松患者的肩袖再次手术率(6.58%)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患者(4.51%)。
- 曾塬杰王靖
- 关键词:肩袖损伤老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患者脂肪浸润关节镜手术骨量减少
- 采用综合措施预防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采用综合措施预防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10月14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治疗;干预组术前极治疗合并症,术中操作轻巧,防止大静脉的损伤,尽量避免输血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指导床上肢体功能锻炼放,维持足够血容量,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2静滴,极高危患者继服华发林+活血化淤中成药。结果干预组70例DVT发生率为2.85%(2/70),对照组发生率为10.0%(7/70),干预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7.78P<0.05)。结论采用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王靖王愉思陈润新
- 关键词: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
- 缝合锚钉在肩袖损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肩袖损伤是导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近年,肩袖损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在>50岁人群中发病率达到了30%~50%。在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中,缝合锚钉应用较为广泛,其通过将软组织固定在骨骼上并保持其位置不松动或过度紧张,直到完成生理愈合。临床上缝合锚钉的材质不断更新换代,经历了金属缝合锚钉、可生物降解缝合锚钉、生物稳定缝合锚、生物复合缝合锚、全缝合锚钉的演变。本文将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各类材质锚钉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刘云辉王靖高鹏
- 关键词:缝合锚肩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