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舟翀

作品数:22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5篇META分析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4篇肝细胞
  • 4篇肝细胞癌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机器人
  • 2篇胆道
  • 2篇胆道镜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管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探查
  • 2篇胆总管探查术

机构

  • 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上海市普陀区...
  • 2篇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2篇王舟翀
  • 10篇卢军华
  • 6篇魏勇鹏
  • 5篇罗浩
  • 5篇杨广顺
  • 4篇施洋
  • 4篇杨田
  • 3篇邱应和
  • 3篇吴孟超
  • 3篇袁建勇
  • 2篇张汉
  • 2篇阚彤
  • 2篇张永杰
  • 2篇石春凤
  • 2篇谭蔚锋
  • 1篇周庚仁
  • 1篇顾钧
  • 1篇董平
  • 1篇沈定丰
  • 1篇沈锋

传媒

  • 4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器人与腹腔镜儿童胃底折叠术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胃底折叠术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194例病人。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相比,在中转开腹(OR=0.47,95%CI为0.13~1.69,P=0.25)、术后并发症(OR=1.19,95%CI为0.47~3.03,P=0.72)及术后住院时间(MD=-0.04,95%CI为-2.28~2.75,P=0.98)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相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无明显优势,但其治疗费用更高且手术时间更长。
沈艺南卢军华王舟翀何海冠袁建勇施洋季鸿翔赵喜君杨田
关键词:机器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胃食管反流病小儿
肝切除相关新型手术器械的应用进展
2016年
目前,肝切除手术仍是治疗各种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肝切除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随着各种新型器械的引入,研究人员也正不断用科学的观点论证、分析这些新器械在手术运用上的优势与不足。本文系统复习了相关资料文献,对目前各类新型的肝脏手术器械及其相关应用资料进行了整理,为外科医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韩骏张汉沈艺南王舟翀沈锋杨田
关键词:肝切除术手术器械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手术1186例文献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LTCBDE)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并发症。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2年1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论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会议论文数据库中有关LTCBDE手术的文献并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文献(1 186例),成功完成手术1 142例,成功率96.29%,平均手术时间(114.59±29.11)min,平均住院时间(5.17±1.8)d,术后并发症共21例(1.84%)。结论:LTCBDE作为一种微创胆总管探查手术,有着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特点。临床上应扩展其适应证,对于结石少于3枚、胆囊管直径大于4 mm、结石直径小于5 mm的继发性胆管结石者应作为首选方法。
王舟翀罗浩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历史文献
带气囊胸腔穿刺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气囊胸腔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具有被置于患者胸腔内的引流端,以及气囊组件,包含:轴向套装在引流管体的管壁外的套囊、与套囊相连通的充气管、及在充气管内的单向阀,其中,引流管体中被插入患者胸腔内的...
易滨邱应和阚彤张永杰谭蔚锋魏勇鹏王舟翀
文献传递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外科治疗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肝脾联合切除术与单纯肝癌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方面有无明显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使用改良Sackett’S分级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772例患者。结果显示,肝脾联合切除组(HS)与单纯肝癌切除组(H)相比,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0R合并=0.90,95%CI=0.63~1.29,P=0.56)、围手术期死亡率((OR合并=1.04,95%CI=0.3~3.58,P=0.96)、以及5年生存率(ORgy-=1.53,95%CI=0.99~2.36,P=0.05)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然而,HS组在术后白细胞计数(MD=5.47,95%CI=5.13~5.82,P%0.01)及血小板计数(MD=174.89,95%CI=116.61~233.18,P〈0.01)方面,较H组有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单纯肝切除而言,肝脾联合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术后5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HS组在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得到显著回升,这可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后续的化疗。
沈艺南杨田张汉魏勇鹏王舟翀施洋卢军华杨广顺吴孟超
关键词:肝细胞癌脾功能亢进肝脾联合切除META分析
机器人与腹腔镜行右侧结肠切除术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右侧结肠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649例患者。结果显示,机器人右结肠切除组(RRC)与腹腔镜右结肠切除组(LRC)相比,在中转开腹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RRC组在减少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LRC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此外,LRC组的手术花费时间少于RR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通过本次Meta分析发现,RRC组与LRC组相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更优。
沈艺南胡贤荣王舟翀何海冠袁建勇李权杨广顺吴孟超卢军华
关键词:机器人腹腔镜META分析
10例区域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急性门静脉栓塞患者的护理被引量:9
2014年
总结10例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区域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并发急性门静脉栓塞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是做好正确及早的抗凝、溶栓、扩血管、增加血容量、抗感染治疗的综合护理,监测中心静脉压变化,严格控制出入量,做好血栓性肠梗阻、肠坏死,感染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发热、疼痛的护理。本组1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8例,死亡2例。
王淑静付雍李娜王舟翀石春凤
纤维胆道镜治疗奥狄括约肌结石嵌顿的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奥狄括约肌是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肝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形成的,胆道镜下观察,长约1cm,松弛时胆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肠,收缩时可完全关闭胆总管开口。胆总管结石可因自行掉落或者医源性取石而嵌顿于奥狄括约肌,此类奥狄括约肌结石较隐匿,
王舟翀罗浩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胆道镜取石奥狄括约肌钬激光
胃癌胰头后淋巴结清扫术指征的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胰头后淋巴结(第13组)微转移率及转移规律,探讨第13组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方法通过实时定量免疫荧光PCR法(RQ—PCR)检测研究组44例行D2胃癌根治术+胰头后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第13组淋巴结中胃癌特异性标志物CK20mRNA的表达情况,另选取49例同期行标准D2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44例中共有11例发生第13组淋巴结微转移,微转移率为25%。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原发癌灶大小、Bo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相关(P〈0.01),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患者容易出现第13组淋巴结转移。6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第12组)和11例肠系膜上血管旁淋巴结(第14组)转移的患者中分别有2例(F=23.694,P〈0.01)和4例(F=13.756,P〈0.01)出现第13组淋巴结转移,与其他各组淋巴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48d和419d,研究组中无1例出现术后第13组淋巴结转移所造成的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中发现1例,但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6,P=0.514)。结论对于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患者,或术中发现第12组或第14组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该在标准D2根治术的基础上施行胰头后淋巴结清扫术。
王舟翀董平顾钧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胃癌胰头后淋巴结组微转移的探索
目的:调查胃癌患者中胰头后淋巴结(第13组)淋巴结微转移率,分析胃癌第13组淋巴结微转移的规律及第13组淋巴结微转移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胰头后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降低胃癌患者肿瘤复发改善预后的作用,探索第13组淋巴结组清...
王舟翀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肿瘤复发个体化手术免疫荧光法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