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作品数:14 被引量: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ICAM-1的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剖解39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病人的脑组织,自出血灶边缘向外1.0~3.0 cm及出血灶对侧相应部位的脑组织进行取材,出血灶对侧设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出血灶周围ICAM-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结果脑出血后2 h出血灶周围血管和神经细胞,即有ICAM-1的表达(2.12±0.32)个/高倍视野,17~24 h血肿周围ICAM-1阳性微血管数开始明显增加(6.02±1.05)个/高倍视野,72 h达到高峰(11.10±0.87)个/高倍视野,168~312 h后逐渐减弱(4.09±0.56)/高倍视野。此外,对侧脑实质内可见阳性神经细胞及少量ICAM-1阳性微血管。结论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ICAM-1的表达增加,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王春燕 段淑荣 赵庆杰关键词:ICAM-1 脑水肿 高血压性脑出血 人脑出血血肿周围皮质HO-1和Bcl-2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皮质内神经元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与凋亡相关蛋白 Bd-2的表达规律。方法:尸检脑标本39例,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病理研究室脑库。... 段淑荣 王潇然 王春燕 王德生 戚基萍 王海涛关键词:BCL-2 文献传递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卒中大鼠PSD-9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治疗缺血性卒中大鼠,观察BMSCs的治疗效果,检测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表达水平,进而研究BMSCs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方法 将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备成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和BMSCs组,每组20只.每组再按梗死后3,7d分为2个亚组,每组10只.梗死对照组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经尾静脉注射PBS液1ml,BMSCs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BMSCs 3×106.所有大鼠于梗死后1,3,7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SD-95表达水平,用TUNEL测定凋亡细胞水平.结果 (1)神经功能评分:梗死后3,7 d 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梗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38,3.417;P<0.05).(2) PSD-95表达:BMSCs组在梗死后3d时PSD-95表达较梗死对照组的表达有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SCs组在梗死后7d时PSD-95表达明显多于梗死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3,P<0.05).(3)TUNEL细胞凋亡染色:梗死后3d时梗死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可见许多凋亡细胞,显多于BMS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8,P< 0.05).结论 BMSCs移植能促进缺血性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BMSCs移植后能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大鼠PSD-95的表达,减少细胞的凋亡,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 王春燕 刘颖异 潘玉君 刘畅 段淑荣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缺血再灌注 骨髓基质干细胞 PSD-95 细胞凋亡 氯化钴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低氧对LDHA表达影响的研究 2019年 目的观察氯化钴(CoCl2)诱导神经元低氧模型中乳酸脱氢酶A(LDHA)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LDHA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利用CoCl2构建神经元低氧模型,在培养至第6天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量的CoCl2,使其浓度分别达到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CoCl2作用48h后提取细胞蛋白,通过蛋白印迹法(Wb)测定各组细胞LDHA及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的表达量。结果LDHA表达量随CoCl2浓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ax表达量较对照组(P<0.01),但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和Bcl-2/Bax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Cl2可诱导神经元Bax表达上调,诱导神经元低氧、凋亡。CoCl2可诱导神经元LDHA表达上调,在一定范围内,随CoCl2浓度增加,LDHA表达增多。轻度低氧情况下,神经元可能通过上调LDHA表达而减少凋亡。 曹国娟 王春燕 赵敬堃 段淑荣关键词:海马神经元 氯化钴 低氧 维生素D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被引量:7 2015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老年人血清中维生素D普遍缺乏,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也普遍缺乏,这可能是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前体的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导致接受日光照射减少,进而影响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近年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具有保护神经元的潜在功能和调节多种大脑靶组织,如提高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神经保护作用、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抗氧化及水平、降低自由基含量、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及影响APOE基因多态性等,这些功能与AD的病理生理改变相关。这些研究为AD的发病机制及其早期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范晓雪 王乐 王春燕 吕政 毕胜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氧化应激 载脂蛋白E 基于干细胞疗法miR-146a-5p对脑出血后脑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2022年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会引起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形成白细胞-血小板聚集,黏附于脑内皮细胞,导致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spinal fluid barrier,BCFB)破坏、脑水肿和脑实质损伤,进而加重脑出血后脑损伤[1]。 王菲 邹英奇 王春燕关键词:干细胞疗法 自发性脑出血 全身炎症反应 血小板聚集 HEMORRHAGE 脂联素水平与伴有糖代谢紊乱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伴有糖代谢紊乱(GMD)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67例患者和28例对照者,然后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结果将GMD者分为GMD伴mVCI组(GMD+mVCI组,n=53例)和GMD不伴mVCI组(GMD+NmVCI组,n=14例);测定所有入组病例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APN水平,并结合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等进行临床分析。以MoCA作为因变量、mVCI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GMD+mVCI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均高于GMD+NmVCI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5);GMD+mVCI组APN水平低于GMD+NmVCI组和对照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PN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35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APN与认知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结论①血清APN水平与GMD患者mVCI呈负相关;②血清APN水平可作为mVCI的重要检测指标。 胡丹 王薇 段淑荣 王春燕 陈明关键词:脂联素 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 糖代谢紊乱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0 2023年 自主学习是医学研究生阶段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突出医学各系统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一种灵活、开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助于使知识体系在学生大脑里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还能够达到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折叠体系,有效提高其分析与综合能力。文章通过分析思维导图在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的优势和方法,来给予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新的思路与建议。 王春燕 曹靖玮 邹英奇 段淑荣关键词:医学研究生 思维导图 医学教学 神经病学 硕士生导师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研究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和随访,结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卒中的严重程度,探究磁共振DWI上新发生的卒中病灶位置与卒中后抑郁(PSD)之间的关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预防PSD方面提供帮助,从根本上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5至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三病房就诊且符合本试验入组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对其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文化水平等进行登记,给予适当的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的治疗,并完善磁共振DWI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院外要求继续相应的二级预防并对其进行相关临床资料的分析和随访(自入院起2周、1个月、3个月),观察并比较各时间点PSD的发病率及其与磁共振DWI上新病灶的关系。结果 DWI上具有新病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内PSD发病率比较:多发脑梗死(75.00%)>额叶梗死(50.00%)>边缘系统梗死(21.43%)>基底节区梗死(12.50%),且各组患者间PSD发病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PSD发病率比较:多发脑梗死(50.00%)>额叶梗死(18.75%)>边缘系统梗死(7.14%)>基底节区梗死(0),且各组患者间PSD发病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上显示多发脑梗死的患者不同随访时间PSD发病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周时及3个月内PSD的发病率与DWI上新病灶之间有关,且DWI上显示多发脑梗死者PSD的发病率高于单个脑区梗死者;DWI上显示多发脑梗死者PSD的发病率与随访时间有关;DWI上显示单个脑区(额叶、边缘系统、基底节区)梗死者PSD的发病率与随访时间无关;DWI检查对PSD具有提示性。 王晓羽 王春燕 赵越 潘永惠关键词:卒中 脑缺血 人脑出血血肿周围皮质血红素氧合酶-1和凋亡调节蛋白Bcl-2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皮质内神经元血红素氧合酶-1(HO-1)与凋亡调节蛋白 Bcl-2的表达规律。方法剖解39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自出血灶边缘向外1~3 cm 及出血灶对侧相应部位的脑皮质组织进行取材,出血灶对侧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出血灶周围 HO-1与 Bel-2的表达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应用 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人脑出血2 h 后就有 HO-1的表达,2~10 h 血肿周围神经元 HO-1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5.1±2.0)个/高倍视野],17~30 h 达到高峰[(11.3±0.9)个/高倍视野],120~216 h 后逐渐减弱[(8.6±0.8)个/高倍视野],240~408 h 时仍有 HO-1阳性神经元[(6.4±0.6)个/高倍视野](F=42.80,P<0.001)。对照组没有 HO-1表达。(2)Bcl-2阳性神经元在脑出血2~10 h 后就有表达[(4.2±1.7)个/高倍视野],17~30 h 血肿周围神经元 Bcl-2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6.6±0.5)个/高倍视野],36~96 h 达到高峰[(8.9±1.1)个/高倍视野],240~408 h 后逐渐减弱[(4.7±0.6)个/高倍视野](F=29.59,P<0.001)。对照组没有 Bcl-2阳性神经元的表达。(3)HO-1和 Bcl-2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相关性(r=0.66,P<0.001)。结论人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皮质神经元内 HO-1与Bcl-2的表达增加,参与了脑出血后脑保护与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段淑荣 王潇然 王春燕 王德生 戚基萍 王海涛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 凋亡调节蛋白